1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探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使学生认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教学难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一、新课导入1、复习所学朝代主线导入: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宋、齐、梁、陈2、讲述昭陵昭陵,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此陵园下埋葬的便是开启“贞观之治”的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过渡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隋唐的历史。在教师指导下回顾所学历史主线;了解昭陵。导入新课二、学生预习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讲授新课(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师: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2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的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都城在什么地方?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上把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叫什么,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原因,隋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在地方改为了州县两级制,为了选拔人才初创科举制。)②经济方面:一方面兴修水利(隋朝大运河)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减轻赋税徭役。3、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阅读教材P2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的内容,回答问题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2、“开皇之治”看书找出青春期的主要生理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2隋文帝提倡节俭,在开皇年间,出现了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即“开皇之治”。(过渡句)王朝兴衰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隋朝经历了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走向灭亡,隋朝之后又是哪一个王朝呢?(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组织学生学习第二目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然后回答提问:1、隋朝的灭亡隋文帝死后,统治隋朝的哪个暴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灭亡的时间是什么?2、唐朝的建立建立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教师归纳:隋朝官员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起兵反隋,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三)“贞观之治”组织学生学习第三目“贞观之治”,思考老师问题:1、唐太宗年号唐太宗叫什么名字,他的年号是什么?都城在什么地方?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请大家再从书上找找他登上皇帝宝座经过的故事。大家看完了,我们再来看看唐太宗是怎么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的。请大家接着把P4的第一自然段看完回答老师的问题。2、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唐太宗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可以从什么故事中表达出来?(过渡句)同学们很聪明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出答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唐太宗到底是用什么政策来使自己治理国家的时代成为盛世的。3、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是什么?①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②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④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在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重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4、“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①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②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③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④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5、你怎样评价唐太宗?师: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生:隋炀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生: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生:李世民,年号贞观,都城在长安。阅读教材回答: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训,基本上作到了广开言路。促成了当时良好的政治风气的形成,这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总结拓展师生一起利用议一议来小结隋朝和清朝有什么相似之处;以实物代替徭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然后结合本课重点“贞观之治”来进行小结。复习知识巩固知识四、作业布置1、教材P71、2;练习册:1—19。2、搜集武则天材料完成作业【板书设计】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开皇之治1、隋朝的建立2、隋文帝巩固政权的措施3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三、贞观之治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2、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反思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了解武则天及玄宗的治国政策和唐朝盛世局面的繁荣景象;理解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引导学生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太宗、玄宗治国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整理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武则天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盛世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展示图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水平。通过对唐朝繁盛局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客观评价武则天【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一、导入新课在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为什么今天还有很多国家把中国人叫唐人,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这说明了唐朝在世界上有何地位?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那么在这一时期出现过哪些皇帝对唐的繁荣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呢?上节课我们讲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唐朝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武则天和唐玄宗。准备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结合实际导入新课学生自学目标1、记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记住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和唐朝鼎盛时期的名称。2、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3、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4、评价武则天。指引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二、讲授新课(一)女皇武则天1、“戏说”武则天讲述乾陵导入:坐落在陕西西安的唐代帝王陵墓之一——乾陵。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皇后即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陵园。陵墓前的石碑是无字的,即历史上著名的“无字碑”。武则天的“无字碑”是石雕成的,碑额九条蟠龙盘绕,碑两侧各有升楷图一幅,碑座正面是一幅狮马图,马屈蹄俯首,雄狮威严挺立。雕刻之精细,为历代墓碑之罕见。但是武则天在碑上不刻文字,至今是迷。一说,武则天认为个人功过无需写上,让后人去评说。那么你是怎么评价武则天呢?了解乾陵的故事和无字碑。42、评价武则天的功过(1)肯定方面①政治方面:打击旧的贵族势力;招揽人才(姚崇、宋璟、狄仁杰)。②经济方面: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等。(2)否定方面但是武则天心狠手辣,滥杀无辜,重用酷吏,崇尚佛教,主张土地兼并,大搞阴谋诡计。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过渡句)武则天死后,唐朝经历了几年的动荡,712年,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效仿贞观之治,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二)、开元盛世1、请大家阅读教材,归纳出唐玄宗实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①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②政治方面:积极纳谏、选贤用能、减轻刑法、倡导节俭。2、接下来,请大家回顾唐太宗的治国政策,比较太宗与玄宗治国政策的相同之处,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相同点:选贤用能、积极纳谏、减轻刑法、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结果形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过渡句)唐玄宗前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中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那么这种盛世局面的形成是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呢?3、分析得出唐朝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唐玄宗时励精图治,效仿贞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时期。(李渊开国——唐太宗奠基——武则天发展——唐玄宗盛世在教师的指导下评价武则天的功、过。阅读教材归纳要点比较分析太宗与玄宗治国政策分析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和分析能力三、总结拓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唐朝,成为东方的传奇,长安,成为传奇的乐土。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整个开元年间,唐朝的君臣和百姓就在歌舞升平中度过。唐朝,成为东方的传奇,长安,成为传奇的乐土。开元,确实开出了一个崭新的新纪元,开出了中国封建史上最鼎盛、最辉煌的丰碑。复习知识巩固知识四、作业布置完成作业【板书设计】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一、一代女皇武则天1、“戏说”武则天2、归纳武则天的功过是非二、开元盛世1、归纳唐玄宗实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2、太宗和玄宗治国政策的相同点3、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教学反思】5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制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二、难点: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朗诵:《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教师介绍诗的大意:昔日的穷困失意不值谈,现在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志得意满马儿快,一天之内看完长安的花。(前两句写作者骑着快马在京城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后两句写的是他科举及第后参加唐代游名花园,摘名花的风俗活动)。二、学生自学目标: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