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年级:学科:册别:教者:五家户中心学校初中学科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册别:上册教者:付红波五家户中心学校初中学科-2-●第七课时●章节数及课题:第二单元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主要知识点:商鞅变法●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所需实物教具:●所需媒体设备:●所需电子资料:图片:《自制生产工具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教学内容步骤安排:课前导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导入: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事先准备展示自己的导入设计方案:有的可能从复习上节课内容人手;有的可能会引用课前小故事;或从当前的改革开放入手等等。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教师小结导入: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2、投影:《北京人的石器》、《半坡人的石器》、《河姆渡人的骨耜》、《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片,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3-接着提问: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3、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那么我国大约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使用牛耕了?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另一组表演人拉犁翻地(前进),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提问: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提供了便利,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二、著名的都江堰1、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2、总结:刚才通过几位同学的演示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3、展示有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同学们,赞叹之余你有何感想?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出示彩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都江堰最为可贵的是,在历经2200多年后,仍在造福人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它也焕发了青春,经修整,现在可灌田800万亩。所以它被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这里,我们也要知道: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珍惜水资源,增强节水意识。)三、商鞅变法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4-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生:国家分给的公田)公田有什么特点?(生:不可进行买卖,要向国家上缴一定劳动产品。)这时,高效率的工作速度使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这时的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生:没人劳动,大量田地开始荒废。)面对这种部分奴隶出逃、而手中奴隶则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边讲边图示):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生: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生:新兴的封建地主。)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板书:各国变法:)在大家列举的这些变法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是哪一个?(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我们先来阅读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请学生表演立木为信的历史剧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2、课下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商鞅及其变法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分别揣测一下:假如你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你将怎样推行改革。●板书设计: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时间内容影响}●作业内容:请看课本第39页动脑筋,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课后反思:-5-●第八课时●章节数及课题: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知识点:甲骨文●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所需实物教具:●所需媒体设备:●所需电子资料:ppt课件●教学内容步骤安排:导入新课:1、播放有编钟音乐的幻灯片(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十二属相的哪一个属相?2.同学们是依据什么来猜的呢?(图形,意思)文字的演变:(老师讲述)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提问一)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演示幻灯片)结绳记事“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强调)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小结)不论是结绳记事,还是仓颉造字,要么是一种记事方法,要么是一种古老的传说,都只能是作为一种治史的参考。那么,我国的文字究竟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过来的呢?(引导学生看书P38《二里头遗志陶器上的符号》)(强调)这些还只是文字符号,还不能称其为文字。(再看导入框中的灰陶尊,以及内容)(幻灯片,甲骨文)(提问二)请同学们注意它的书写材料,笔画结构,以及从中你能会意到什么?1.书写材料是龟骨和兽骨,所以这种文字叫甲骨文。-6-2.它的笔画结构已经具备了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即: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假借、转注。(提问三)这些龟甲和和兽骨上都写的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P42自由阅读卡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提问四)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小结):甲骨文是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符号的基础上。(幻灯片,猜一猜甲骨文)(提问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答案一:说明了我国文字的时间很长,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答案二:说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继承它们,我们应该为有辉煌的文明而自豪。[教师总结]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例如,大学者王国维首先把甲骨文研究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用甲骨文证实了司马迁著的《史记》“殷本纪”中所列商王世系的可靠性,并纠正了其中的某些错误。而且,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幻灯片,演示文字的演变)[教师讲解]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金文刻在青铜器上,也称“铭文”“钟鼎文”。早在商朝晚期,青铜器上已有铭文,字数较少,用来表明该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制作人。●板书设计: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甲骨文→金文(铭文、钟鼎文)→大篆→战国时期、字体又一次变化●作业内容:做课后练习●课后反思:-7-●第九课时●章节数及课题:第二单元第9课时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目标: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知识点:孔子思想●教学重点:儒家思想●教学难点:百家争鸣●所需实物教具:●所需媒体设备:●所需电子资料:PPT课件●教学内容步骤安排: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领略大思想家们的风采”。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教师: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正文)第一步:思想成就。教师: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说明: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展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让学生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总结孔子的思想成就。然后出示题目1.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2.“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社会行的通吗?说明:通过观看孔子与弟子对话这一短剧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第二步:教育成就。-8-教师: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言论?(小学学过)教师补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材料展示47页“文献资料栏”孔子的三段话。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讨论:(四人一组讨论)1.孔子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由此我们看出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成就?2.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说明: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以谈话的方式,合作探究。出示国画:孔子“逝者如斯夫”提醒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二思想家老子教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引出老子。第一步材料展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让学生快速看书后回答:①引文反映了谁的学说?出自他的著作_____。②引文中包含着什么思想?总结:这是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