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纲要主要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盐城总规(2011—2030)纲要公示文字部分一、规划思路(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三、空间布局结构(一)中心城区范围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二)布局结构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1、主城(1)河西城区——枢纽拉动,产业转型包括通榆河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95平方公里,以新洋港、世纪大道、青年路、西环路为界分为城中、城南、城北、城西、西南5个片区。城中片区:指新洋港、通榆河、青年路、西环路围合地区,以商业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强化建军路、解放路交汇处的城市商业中心功能;推进“退二进三”,改造整治城中村,提升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建设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宜人的生活片区;完善支路系统,保持老城空间肌理,延续城市发展脉络;强化滨水空间建设,塑造城市特色。城南片区:指青年路、通榆河、西环路、盐淮高速公路围合地区,以居住和行政、文化、商务、教育功能为主。城市继续向南发展,结合原伍佑镇区开发居住用地,完善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吸引更多人口入住;完善行政文化中心,并依托高等教育设施建设商务金融中心,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增加第三产业就业岗位;保留悦达工业园工业用地,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城北片区:指新洋港以北地区,以物流和工业为主。依托北站货运枢纽与交通优势,整合发展,将新洋产业园打造为重要的物流基地。加强与北部新兴镇区的交通联系,为镇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城西片区:指新洋港、西环路、世纪大道、盐靖高速公路围合地区,以居住和商业、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同时结合世纪大道与盐靖高速公路出入口积极发展物流业。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对蟒蛇河取水口的保护。西南片区:指世纪大道、西环路、盐淮高速公路、盐靖高速公路围合地区,兼顾居住和就业的平衡。依托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优势和大学城的科研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盐都经济开发区产业升级,同时配套发展物流、仓储、市场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开创路以东主要布局居住用地,完善社会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河东城区——完善配套,产居平衡包括通榆河以东、新洋港以南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65平方公里,以迎宾大道、世纪大道为界分为北、中、南3个片区。北部片区:指迎宾大道以北地区,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机场搬迁后用地可预留改造为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居住等功能。中部片区:指世纪大道以北、迎宾大道以南地区,以居住和工业用地为主。青年路以北现状产业空间向东拓展,打造光伏产业园,与东侧的南洋镇南部产业空间连片发展;增加居住用地,实现河东城区的产居平衡。南部片区:指世纪大道以南地区,以工业、商务功能为主。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进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转化,新都东路南侧工业用地向东、向南拓展,其中新都东路沿线企业进行转型,以科研中试为主;向东延续新都路公共服务设施轴,打造河东中心。预控该片区南部与步凤镇区的交通联系,协调远景功能布局。2、特色产业园区依托轨道交通的建设,加强特色产业园区与主城的有机联系,促进现有优势资源的整合,统筹各主体的发展空间,形成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整体。(1)环保产业园范围:沿海高速公路以东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设引导:以环保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为主,打造集研发设计、科技孵化、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环保产业集群。以331省道为轴发展产业用地并逐步向南、向东扩张,新洋港南侧布局物流市场用地。新民河西侧布局生活配套区,与盐东镇新建的养老服务设施等功能相协调。(2)高新产业园范围:盐靖高速公路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16平方公里。建设引导:以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引领全市企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企业转变,兼顾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创业、安居。依托凤凰南路布局产业用地,并向东逐步扩张;利用高速公路出入口发展物流业,规划市场、仓储用地,青年路西延段两侧布置生活性用地。产业园北侧的龙岗镇区主要发展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作为产业园的生活配套区。(三)中心体系结构由解放路和新都路形成横“T”字公共设施轴串联城市中心,形成多中心体系结构。1、一级中心老城商业中心——位于串场河、小洋河、黄海路围合的用地范围内,是现状的综合性城市中心,规划以商业金融、旅游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主,服务于全市域乃至更大区域,集中体现盐城的历史文化特色、新四军文化特色和滨水景观风貌。行政文化中心——位于世纪大道、串场河、盐渎路、解放路围合的用地范围内,全市行政文化中心,以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主。商务金融中心——位于南纬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服务于全市域。河东中心——位于新都路和五台山路交汇地区,规划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同步完善配套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整个河东片区。2、二级中心城西片区中心——位于青年路与镇西路交汇地带,提供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西环路以西、世纪大道以北区域。西南片区中心——位于南纬路与开创路交汇地带,以科研办公为特色,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主要服务于西南片区。高新产业园中心——位于青年路和振兴路交汇地带,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园。环保产业园中心——位于331省道和生态大道交汇地带,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环保产业园。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保留世纪大道以南、西环路以东以及人民南路以西地区的市政府。盐都区政府可考虑远景搬迁至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的集中办公场所,现状用地保留作为城南集中办公场所;保留亭湖区级行政办公机构。保留部分占地较大、建筑风貌较好的市级行政办公单位,逐步搬迁沿建军中路、毓龙路、人民路、开放大道、文港路等道路布局的部分占地较小、建筑风貌较差的行政办公机构,向市行政中心集中布局。规划结合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环保产业园、盐都经济开发区设置集中行政办公场所。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文化设施分为市、片区、居住社区三个等级。规划文化设施用地168.3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1%。保留市行政文化中心南侧的市级文化设施,包括市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海盐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市文化馆。对现状市级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结合河西商务金融中心及河东商业中心,规划于盐渎路、解放南路交汇地带设置会议、博览中心,于新都东路与峨眉山路交汇地带布置青、老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等大型文化设施。保留亭湖区文化中心等片区级文化单位。规划同时结合高新片区、城西片区、西南片区、城南片区、河东中部片区、河东南部片区、环保片区等片区中心设置图书馆、文化馆、青老年活动中心等片区级文化设施。其中,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用地面积不小于0.2公顷。规划结合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建设居住社区级文化设施,包括文化站、小型图书室、影视厅、棋类活动室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等。3、教育科研用地(1)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划保留城中片区的盐城师范学校,城南片区结合现有的盐城机电高等技术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盐城高等师范学校、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校、盐城交通技师学校以及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在内的多所学校,加速培育城南盐渎路以南、西环路以东地区的高职园区。保留位于通榆河以东的亭湖经济开发区和盐城经济开发区内的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师范学校的新校区,促进教育设施共建共享,合并成立江苏海洋大学,发挥规模集聚效应,成为盐城高科技人才培训中心。(2)科研设计用地在盐城经济开发区北部和高职园区西侧区域规划集中的科研设计用地,建设具有盐城特色、复合发展的科研设计园区。(3)中小学用地高中:按25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50人/班、不低于60班/校的原则建设,每校服务人口10~15万人。初中:按35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50人/班、不低于36班/校的原则建设,旧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新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每校服务人口5~7万人。小学:按70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45人/班、不低于36班/校的原则建设,旧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新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每校服务人口2~3万人。规划期末盐城中心城区保留现状21所小学、16所中学,新建61所小学、20所初中、14所高中。4、体育用地规划设置3个市级体育中心,保留南纬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地带的市级体育中心及解放路与大庆路交叉口附近的市全民健身中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结合河东商业金融中心,于新都路北侧、东环路东侧区域布置一处市级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城西片区、高新片区设置片区级体育场馆,布置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地等小型活动场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