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学习心得OnContradictionlearningexperience【摘要】:本文描述了学习《矛盾论》的心得,从两种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四个方面对辩证法进行了阐述,得出如下认识: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关键字】:矛盾论,普遍性,特殊性,同一性,斗争性,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Keywords]:OnContradiction,universality,particularity,identity,militancy,theprincipalcontradiction,themainaspectsofcontradiction1引言近阶段,在花了大量时间通读《国家与革命》等10篇哲学原文原著之后,对《矛盾论》产生了浓厚兴趣,精读之后获益匪浅,遂整理出一点小小心得。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记得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早在1937年就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党内尚存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于1937年8月写出了《矛盾论》,借以说明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矛盾论》这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矛盾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特别指出,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文章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从方法论上批判了“左”、“右倾”的错误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说明和发挥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2辩证法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辩证法。2.1两种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宇宙观,是两个对立的宇宙观。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之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而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另一个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或相对性,是说矛盾有其特殊性。一个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在实际中,对于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时注意从总体、从各个联结点,从各个阶段区分研究矛盾特殊性,关注其特点。研究这些特性,不能带有主观随意性,必须对他们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但是,“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又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2.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任何事物的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抓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GDP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我们还应该时刻关注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否则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问题和困难。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党中央迅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学习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失,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他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斗争性中存在着同一性。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以人性为例,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同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虚枉的恐惧。3学习《矛盾论》的认识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很多问题豁然开朗,让我深感茅塞顿开。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毛泽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今天,我们学习《矛盾论》,就是要给心灵充电,学会并掌握一套科学的认识世界、解决矛盾的方法。3.1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3.2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矛盾也就是生产力。3.2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矛盾具有同一性,可以相互之间转化,也就是说,矛盾既具有积极的内核,又具有消极的内核,其结果之所以不同,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去处理。只要把握行当,处理有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诚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于一个党如此,对于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只要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会减少矛盾、化解矛盾,转化矛盾,促进和谐。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