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家茶座》情况介绍一、概况定位与特点:“社会学”因其视角的独特和内容包罗万有,素有“大象”学科之称。创办于2002年的系列图书《社会学家茶座》,取的是广义的“大社会学”概念,秉承“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以“关注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为主要内容特点,以自由开放、轻松娴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清新学风和文风,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多种文体,传递社会学家的最新视点,评说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者情况:主编:张立升,山东省出版总社副总编辑。执行主编:王焱,知名学者,编辑家。1985-1988年《读书》杂志编辑部主任;1988年至2010年,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2010年至今,《读书》执行主编。先后就任“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副主编;《走向未来》丛书编委;《国学丛书》特约编审;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作者都是社会科学众多领域的一流学者,如叶秀山、孙立平、吴忠民、陆学艺、于光远、王元化、薛涌、李培林、于建嵘、周晓虹、周国平等,兼具学术理论方面的造诣和对大众思想的影响力。品种:2《社会学家茶座》创办于2002年10月,每年出版四辑。2007年—2008年,《社会学家茶座》曾尝试改为每年出版6辑。2009年至今,恢复为每年四辑,1、4、7、10月的20日出版。1—12辑为大32开,定价10元。13辑改版为16开,定价14元。目前《社会学家茶座》系列图书已出版品种包括:1.《社会学家茶座》1-39辑2.《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7本3.《社会学家茶座精华本》3卷二、社会反响《社会学家茶座》自创办以来,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社会学家茶座》已经成为社会学界、山东人民出版社甚至山东省的品牌图书。连续多年被出版总社(集团)列为年度重点图书。2004年,《社会学家茶座系列》获第19届北方奖。《社会学家茶座(1—4)合订本》获得第21届北方十五省市哲社优秀图书。2005年编辑出版的《社会学家茶座》获第20届华东地区优秀哲社优秀图书二等奖。2007年,《社会学家茶座精华本·卷一》获第22届北方十五省市哲社优秀图书奖。2009年,《社会学家茶座精华本卷二》获第24届北方奖。《社会学家茶座》的读者多元,既有专业学者、高校学生,也包括大众读者、社会科学爱好者。创办之初,是以执行主编约稿为主。随着《茶座》的影响不断扩大,学者踊跃投稿,每辑的文章中至少有30%—40%是自投稿。在知识分子群体,尤其是社会学界,《社会学家3茶座》一直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社会学界青年学子的必读书。有不少本科生,因为在当地的实体书店买不到《社会学家茶座》,而主动打电话通过出版社邮购。编辑部多次收到作者和读者的好评(见附件)。三、宣传和推广发布出版信息:积极与各种媒体建立友好的关系,及时发布出版信息。《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社科新书目》、《科学时报读书周刊》、《文汇读书周报》、《大众日报》等报纸和“中华读书网”、“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网”等多家网站刊发书评书讯。中国学术论坛、社会学吧、群学网、学术中华等网站刊登目录,精彩文章。《读者》《中外书摘》《青年文摘》《律师文摘》等刊物多次转载。宣传活动:2005年9月,与发行部、仓库同事一道赴安徽参加“社会学年会”和“社会学系主任会”,在两个会场分别举办了“山东人民出版社社科类图书优惠展销”,展出我社图书50余种,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销售码洋逾万元。2006年6月,应邀参加了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两岸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在会场举办“山东人民出版社社科类图书优惠展销”,并向来自海内外的学者赠送《社会学家茶座》,现场气氛很热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加强了与学者的互动与沟通。2006年在北京涵芬楼书店举办了两场社会学家学术讲座,很多听众慕名而来,现场反响热烈。42008年7月,在长春社会学年会优惠展销,郑也夫签名售书。20号晚研讨会:与作者一起探讨《社会学家茶座》的转向问题。2010年,哈尔滨社会学年会优惠展销。赠送样书:每一辑都向知名学者、重要媒体赠送。2006年,向全国主要院校的图书馆和社会学、社工、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师生,社科院的图书馆和社会学、社会政策研究所,主要省市的党校相关教研室,赠送样书800余本,及时传递相关的图书信息,争取将潜在读者变成现实的购买者。读者调查:在第17辑制作了《读者调查表》,回收的问卷大都对茶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也针对一些不足有所建议。四、销售情况市场发行:创刊初期,市场销售良好,第1、2辑单辑销量均超过1万册。第3—7辑,销量超过8000册。《社会学家茶座》第一辑辑登上北京风入松书店、三联韬奋书店和哈尔滨精华书店、上海季风书园等各大书店的销售排行榜和“翻阅排行榜”。其中在三联韬奋书店更是连续数周一直名列总排行榜的前10名。数十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之后销量略有下滑,但相对稳定,邮局订户连年增加。第8—20辑,销量有所下滑,6000册左右。第20—38辑,进一步下滑,4000册左右。征订:邮局和其他一些期刊征订公司的征订量,是稳中有升的。由最初的三四百本上升至约1600本,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读者群。52009年,因为没有刊号,而没有被列在征订目录中。但这并没有明显影响征订量。征订数仍然在1350册左右。2010年,征订数甚至超过2009年的征订数,近1600册。最近两三年,《茶座》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但是总体销量却有明显的下滑,单辑加上合订本的销量,只能勉强维持收支相抵。原因分析:自2005年以来,在知名度越来越高、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茶座》的整体销量呈逐渐下滑的态势。首先,系列茶座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第一阶段——创立品牌的阶段,而进入了第二阶段——维护和建设品牌的新阶段。在第二阶段,读者因好奇而产生的非理性购买行为越来越少,成熟、理性的购买行为成为主流。其次,有大环境的原因,如出版行业,尤其是学术类图书出版的整体性不景气。最根本的,在于内容和销售存在问题,例如风格定位、内容安排的问题,也有宣传推广方式单一、销售渠道的缩减等原因。第一,内容过于人文,博雅,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不够,“社会”、“社会学”味道不够浓厚,跟当初创刊时的定位有所背离。目前的《社会学家茶座》形成了一种稳定的风格——人文、怡情、思想性,类似当年的《读书》。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宽泛,例如政治、哲学、社会学、文学、法学、历史等,博而杂。这种定位看似宽泛,读者面广,但是因为调子比较高,雅,普通大众不关心;因为不是核心期刊和CSSCI,青年学者认为“无用”——对评职称没有用;知名6学者没有归属感,很多名家不是社会学家,而且较低的稿费对名家们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在这个各种媒体都很发达,资讯充斥、理论泛滥的时代,《读书》风格是否还有足够的市场是值得怀疑的。第二,宣传方式陈旧,网络宣传开发不足。第三,销售渠道不通畅,缺乏针对性,销售方式过于陈旧单一。多年来,销售网点逐年减少。仅2010年,销售网点由91个减少到71个。发行工作比较粗放,集中在传统书店和网店,存在漏发,添货不及时、退货量大等问题。五、发展设想一是争取刊号,或称为CSSCI辑刊。在没有额外投入,稿费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很难约到大家、名家的优秀稿件。如果成为刊或者CSSCI辑刊,将吸引更多的名家和优质文稿,解决困扰多年的“约稿难”问题。成为刊,可以刊登广告,设理事单位,扩大收入来源。改变多年来有品牌无利润的尴尬状况。《茶座》的未来,保守的做法是维持现状,毕竟还有品牌效应;要么有大的改革,如能成为刊,整体的发展思路将会不同。二是更换主编。如果有机会成为刊物,必须调整定位,突出“社会”和“社会学”。这跟现任主编的定位和旨趣是有冲突的,有必要更换主编。第二任主7编人选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详细情况见附件三。)三是提高作者队伍层次和内容质量,捕捉读者阅读兴趣。即使改成刊物,也将保持原有的风格,尽量“去学术化”。调整后的《茶座》的宗旨是关注社会热点,展现名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分析。在栏目设置上,每辑深入探讨一到两个社会热点话题,邀请名家作独到深入分析。同时增设名家专栏,吸引大众读者。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扩大读者群。做好常规宣传,寻找新的有效的宣传途径。主要包括:1.网店宣传:与当当网、卓越网等合作,利用网店做好宣传。2.经常参加社会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既可以及时了解读者、作者们的需求,也可以掌握学者的邮箱、手机等联系方式,及时发布信息。3.召开读者见面会、读者座谈会的方式,扩大影响,同时了解读者对刊物的意见。4.在其他有影响的刊物(比如《读者》)上,刊发出版信息。五是发行工作提高针对性,更加细致。《茶座》是“准刊物”,同一般市场书相比,但更具有刊物的特点,即:时效性、连续出版,对发行的要求与一般书是不同的。《茶座》的发行是多年、多次、连续的,不是短期一次性的,需要提高发8行工作的针对性,工作更加细致。建议由专门的发行人员具体负责《茶座》系列的发行工作。1.工作细化,提高针对性。《茶座》的读者在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单纯追求网点的增加,效果不见得明显。有针对性地与高校附近的学术书店、网上书店、机场、高档酒店等的合作,及时发货添货。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寄销、附条件赠送、大客户折扣优惠等等。2.及时发货、添货。《茶座》是小册子,码洋低,而且偏“学术”,又是连续出版,书店一次进货的量一般不会很大。如果能及时了解图书的销售状况,及时添货,就会积少成多。六是进一步做好征订工作。对于长期合作的邮局、北京人天书店图书有限公司、海天华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曼哲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五洲盛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做好沟通和服务,采取参加期刊征订会、做相关的宣传、印发图书广告等方式,在每年的9、10月份,做好茶座的征订工作。茶座的衍生产品,比如合订本、精华本等,也可参加征订,扩大销量。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开展长期合作。六、期望从最初的红红火火,到现在的勉力维持,《社会学家茶座》甚至可以说所有品种的《茶座》都面临着相似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在多年的维持下,已成为品牌,得到学界和读者的认可;另一方面,销量9不断下滑,年年没有经济效益,苦苦坚持,步履维艰。最大的问题在于,《茶座》的身份始终不明朗,到底是书,还是刊?二者的运作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用做书的方式做刊物,没有合法的刊物身份,投入极少的人力,财力,没有专门的发行渠道,注定是现在这种局面。这么多年来,每一位《茶座》编辑都在摸索,越做越迷茫。如果以刊物的方式去运作,那是一两个编辑力所不及的,应该作为社里的重点项目好好规划一下。《茶座》的发展不仅是责编的个人选择,更是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工作之一。如果能着力推动有所变革,把十年的品牌做大做强,将是我们社和每一位《茶座》人的幸事。附件一:读者好评10《社会学家茶座》既有“穿靴戴帽”、正襟危坐之大文;也有亲古雅今之篇,婉转久绝,回味绵长;有的披荆斩棘,独辟蹊径,读来豁然开朗;还有我等化外之人,不意堕入红尘,雅舍品茶,聊聊众生百态。——赵铁林在我看来,《社会学家茶座》是人文刊物的希望。——庄朝晖相对于一些刊物充斥着政治功利性的文字和一些整天说些假大空糊弄老百姓的所谓专家们,《社会学家茶座》更显得务实和真诚。——网友我觉得刊物是越办越好了,内容、形式都在进步。希望在扶持年青学者和引导社会学学术方向方面再加强一些。——清华大学郭于华很高兴您们推出这份思想丰富、风格轻盈、主题活泼的杂志,她已成为我日常阅读生活的一部分,她帮助我与社会学建立了更加亲密的关系。谢谢您们的精心策划和负责编辑。——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杨江华贵刊是我认为国内最有品位和希望的社会学(“大社会”概念)类的刊物,从2002年10月第一辑到现在我都有,而且都认真的读过,我认为《社会学家茶座》在某种意义上是开了社会学,或者说是人文社会学科学术类刊物的先河,让人感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我也希望我们的刊物办的更好。——黄晓林2008年2月20日11“茶座”编辑认真,稿件精美,版式大噐,出版及时,在时下并不很好的出版环境中,一枝独秀,实在是既不易,又难得。有好的编辑和主编,自有好的刊物出现,“茶座”之存在,可证此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