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致弱:由于他人在场活他人参加而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的现象2社会促进:当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的同时参加活着有他人在场旁观而使得其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3从众:个体在群体中会不知不觉的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样的现象4从众和服从顺从的区别与联系?顺从者在表面上接受群体的意见,但实际上是不同意者中意见的。它同从众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在行为上符合外界要求的同时,思想态度上并没有随之改变。与服从和顺从不同,服从书受他人和群体的压力,被迫做出附和和规范和他人意志的行为,它的显著特点是压力更具有强迫性。5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群体方面:群体规模;群体的凝集力;群体意见的一致;群体的权威性(2)情景方面:刺激的模糊性;反馈的匿名性;承诺感(3)个人方面:性别年龄地位6群体压力:指群体对生活在这个群体重的成员的特有的约束力意义: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完成群体的任务,维护群体的存在与延续;在群体压力下产生的行为的一致性有助于建立社会真是性和个人的安全感7群体规范:是有群体的领导者根据群体成员公认的情况制定的行为规范分类:正式或非正式规范;专制型或民主型规范;一般的社会规范和反社会规范作用:制约着群成员的行为,使之保持情感上合行为上的一致,维护群体的整体性,保证了群体得以生存巩固和发展8群体凝聚力:使人们聚合在一个群体里的感情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成员间的相似性;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群体内部的协作;群体间的竞争9影响群体竞争与合作的因素:动机威胁交流信息个性特征10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差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数量与创造性方面的差异;解决问题的精确性与答案唯一的两种决策的差异;解决问题逻辑上的差异;在连续性与非联系性问题上的差异11人际吸引的规律:外貌临近性熟识能力相似性互补性吸引12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零点接触単相识表面性接触亲密13利他行为:那些乐意帮助人的行为,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他人的幸福,这些行为在在社会心理学里被称为利他行为特征:自愿于利他为目标不带酬赏的期望包括利他这本身的损失成分14影响利他行为的几个因素:个人情境被救助者的不同个人:年龄性别品质能力气质性格情境:助人者的心境利他行为的示范作用先前的利他行为被救助者的特征:性别年龄相貌15旁观者效应:一个人在受难中获救的机率随着旁观人数的增加而降低。达利和拉坦纳对此的解释: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影响的结果;多数的忽略;责任扩散16攻击性行为:一种有意的行为,一种目的在于引起他人伤害或痛楚的行为动物天生就有攻击性行为,而人则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学习在的攻击性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人类而言,攻击性倾向和后天习得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函数17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学习观:攻击不是来源于与身即来的本能,而是源于个人的后天生活经验18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宣泄惩罚提供非攻击性行为的规范培养对他人的感情移入培养净化19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起原因的过程20维纳的归因理论:内在归因因素有:环境他人机遇(客观因素吧)外在归因因素有:态度情绪性格兴趣(主观因素)21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归因推理的过程必须符合一致性标准,即归因主体所知觉到的外显行为与通过归因对这种行为的定性必须相符方法或途径:非共同效应选择性社会要求社会角色先前期望22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研究人们如何对相同或相似的事件的多个列子进行归因他认为会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这三个也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基础)23观察者与行为者归因判断的分歧:行为者对自己行为动机的归因不同于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识到的是同一行为,但行为者往往把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他人则归因于行为者的个人倾向;行为者吧自己成功的行为归因于个人倾向,而他人则归因于情境。24归因的拟人化错误:人们倾向于再一个简单的直觉意义上,按临近性相似性共同界线和单一原则,把刺激物分组归类。对于本没有社会意义的自然现象也加于拟人化,进行社会性的归因。25防卫性归因:人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自尊心)而做出有偏差的归因26公平世界的偏差:旁观者以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偶然事件为基础,对别人的一项做道德上的归属27产生归因偏差的共同根源:(1)归因者更倾向于做出稳定的归因,把个人原因归之于个人的稳定素质(2)在归因过程中吧自己作为中心参考系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来进行信息处理和逻辑判断,此外,社会认知主体本身的利益需要和动机影响不带感情的无偏见的归因分析,使他们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做出主观推断28态度:是个体对待他人或是物的稳定的心里倾向,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29态度与行为产生的一致与不一致的原因:态度只是决定行为的一种倾向性,一种在心里上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因为态度并非决定行为的全部因素,同时取决于内在的心里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30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行的条件和因素:(1)态度的一般性和行为的特殊性(2)社会规范(3)动机能力等个人心理因素(4)情境压力(5)价值与代价31态度的形成:模仿与服从;同化;内化32改变态度的方法:说服宣传;积极参加活动;强迫接受;群体规定33偏见产生的原因:群体间的利害冲突;社会化的影响;群体间缺乏了解与沟通消除偏见的方法:消除刻板印象;社会化;平等地位的接触;加强群体交往的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