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复习知识点综述第一章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和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15综述课后第二个问题2.近代中国的两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6综述课后第三个问题3.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及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P19-27第一章课后第一个问题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34-36第一章课后第三个问题5.林则徐和魏源的“师夷”主张。P376.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P37-38第二章1.《天朝地亩制度》的意义及其局限性P41-42,《资政新编》内容,意义,局限性P42。2.维新派的意义、局限性P52、代表人物P48-51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内容及其作用P44-484、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P43-44第三章1.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团体、政党(兴中会,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国民党P58)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P59-6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64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P65课后第二个问题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65、70课后第三个问题中篇综述第四章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内容、性质P962.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P1033.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课后第一个问题P1044.中共一大及其伟大意义P112-1145.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政治基础,意义)P116第五章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P123-124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三大起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反对本本主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P126-1293.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P132-133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P1304.遵义会议(解决军事路线、组织问题)P135-1365.红军长征(长征精神,意义)P136第六章1.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P141-1422.瓦窑堡会议(总结历史经验,确定政治路线)P1463.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P1574.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P1575.延安整风的内容和意义、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P1626.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主要战役,作用)P149-151课后第三个问题7.持久战方针P1528.全面抗战路线P151、共产党领导的抗战P151-156课后第二个问题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经验P166-167课后第四个问题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策略总方针P15611.中共七大P163第七章1.重庆谈判P1722.内战的爆发P174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P178、人民民主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全国各地的反蒋浪潮)P1804.八个民主党派及其政治主张P181-183,(中间路线的内容P184),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课后第三个问题)192-1935.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党的土地政策)P177-178三大战役P187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P193-1956.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P18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课后第三个问题)第八章1.正确认识建国头七年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P200课后第一个问题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P2013.三大改造的内容条件P218-222赎买政策P227-228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后第二个问题4.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课后第三个问题第九、十章(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P2352.《论十大关系》P237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P239的主要内容3.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P267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P275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P283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P286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P291十七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P2954.历史性的成就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巨变: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第三个问题十八大相关内容P298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此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民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是本来土地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出不得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依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性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实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第、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但发展缓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第五第、六条说明中国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问题,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体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地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来什么?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他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烈卿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他们还去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中国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绕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过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战,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第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激励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