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上半学期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一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仿生学2)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认识显微镜观察上图的显微镜,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2)对光:(三转)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3)观察:A.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收镜(两后,两旁,一垂,一降)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5、显微镜高倍和低倍下的区别:视野亮度细胞的大小清晰度细胞的多少高倍镜亮大清晰少低倍镜暗小不清晰多二、科学探究有三个要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探究的过程、要有结果。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实施计划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验现象等资料。得出结论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密的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表达、交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流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2.科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两个组之间才能比较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是何种非生物因素。1.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竞争: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种间关系捕食:狼捕食羊;羊吃草。寄生: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种间互助:蚂蚁与蚜虫共生。种内互助:蚂蚁一起搬食物种内关系种内斗争:植物种植过密反而减产,他们争夺阳光、肥、水等。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能松土,蜣螂是“自然清道夫”,蝗虫环境因素危害农作物,老鼠破坏森林、草原,还吃掉大量的粮食。2.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净化空气等。3.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4.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保护色:变色龙、蜥蜴形态、结构的适应拟态:竹节虫、枯叶蝶生物对环境适应警戒色:七星螵虫、毒蛇生理、行为的适应: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冬眠。第二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绿色植物——生产者: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生物成分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二.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沙漠生态系统等淡水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池塘湿地、森林、海洋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切的联系。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有机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1)步骤:暗处理(运走耗尽原有的有机物)→遮光处理(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2)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制造淀粉。2、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出假设: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理:绿叶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此外还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制定计划:①选取植物(银边天竺葵的叶片既有绿色处也有非绿色处)的根、茎、叶柄等非绿色部位,进行对照。②实验用具和方法同上一实验。③步骤:同1.(1)④结论: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3、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点:⑴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⑵公式:光照(条件)二氧化碳+水主要是淀粉+氧气叶绿体(场所)⑶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⑷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⑸意义:①植物自身需要;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⑹应用:①农作物的合理密植;②温室“气肥”(二氧化碳)的使用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