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必修3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基础判断】1.研究个体是研究群落的基础。()2.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3.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4.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5.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群落的概念研究群落种群种类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种群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池塘的范围和边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群落空间结构、种间关系、优势种群、群落演替、分布范围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丰富度就越高,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如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判断】越是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就一定越高()×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2、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C.群落的空间结构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AA生物数量时间生物A生物BAB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生物数量时间A宿主(寄主)B寄生虫体表寄生体内寄生BABA2.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生物数量时间生物A生物B生物A生物BCAB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生物A生物B生物数量时间ABB切叶蚁与真菌地衣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种间关系关系类型物种关系一般特征实例AB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表示有利,“-”表示有害)++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地衣、根瘤+-一方有利一方受害彼此抑制--种群A得利种群B有害+-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羊与草狼与羊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护犊行为、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白蚁与鞭毛虫、菟丝子与豆科植物、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猪笼草、育雏行为大豆与根瘤菌动物与大肠杆菌病毒与宿主茅蒿菜、狸藻小结: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互助种间斗争种间斗争、互助均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4、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C.互利共生D.竞争AA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C6、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依据此实例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一定是捕食关系B.此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C.自然选择会使控制烟草这种性状的基因频率提高D.烟草的此种特性能使其免于各种昆虫的侵害CB[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植物:动物光照强度栖息空间、食物条件意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存在。)8.(2012大纲)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D9.(2011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DJ3[2014·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某岛火山爆发,碎屑及岩浆铺地厚达60m。1883年裸地1年后稀疏的草一个蜘蛛1909年200种动物1961年621种动物1984年880种动物小树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在不断发展变化四、群落的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初生演替(自然因素)次生演替(以“人为因素”为主)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只是“优势取代”非“完全取代”1、群落的演替的类型裸岩上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初生演替过程: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次生演替过程:次生演替一般都比初级演替进行得快,这是因为原来群落中的一些生物遗体和有机质遗留下来,环境条件较好之故。我国很多林区如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几十年来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很快就有新的植物进入,开始新的演替,这就是次级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树林)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应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0.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B•30.J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3.统计方法:取样器取样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诱虫器采集法;简易采集法实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1.调查方法:2.采集方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诱虫器的选择:土壤小动物的特点: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应选择怎样的吸虫器呢?三.用具:取样器、诱虫器、吸虫器等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林冠杜鹃等中层啄木鸟等下层画眉等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水平结构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