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人(课程负责人)执笔时间审阅人(专业负责人)审阅时间审定人(分院负责人)审定时间楼晓靖2013.5.10邓新杰2013.5.29楼晓靖2013.5.30《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3100205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学时数48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2.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3.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4.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5.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6.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DouglasA.Lind,WilliamG.Marchal,RobertD.Mason.StatisticalTechniquesinBusinessandEconomics(11thed.).中信出版社,2002年。8.RonLarson,BetsyFarber.Elementary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三、大纲执行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第二部分理论教学一、教学基本要求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大量数据如何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包括:统计指标、数字特征、动态分析、指数分析和简单的趋势模型及抽样推断、相关和回归分析。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一)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应用及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二)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三)为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和学习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数量经济课程打好基础。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结合经济管理理论加以应用。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习题练习等多种方式。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时数分配表序号教学环节学时教学内容小计讲授习题讲解其他(一)第一章总论33(二)第二章统计调查和整理633(三)第三章综合指标963(四)第四章时间数列633(五)﹡第五章指数633(六)第六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963合计3924123注:﹡代表机动教学内容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1.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方法2.以下概念:总体与样本、标志与变量、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3.﹡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应用、统计研究的一般程序教学要求:1.理解统计的含义,认识统计的研究对象,掌握统计学的研究方法2.理解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包括总体与样本、标志与变量、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3.了解统计学的作用、统计的应用及统计研究的一般程序重点:理解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包括总体与样本、标志与变量、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难点:理解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包括总体与样本、标志与变量、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教学建议:本章为概念性的基础章节,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效果会较好。特别注意:(1)让学生通过习题掌握概念。(2)让学生体会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二)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内容: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统计调查误差及其防止2.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统计分组的方法3.频数分布的概念、变量数列的种类、变量数列的编制4.﹡统计数据的显示、统计表的意义和构成、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的设计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统计数据的概念,了解计量尺度及数据的种类,认识数据的质量要求,掌握数据的调查方式及方法,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具体特征,理解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及其种类。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了解变量数列的种类,掌握变量数据的编制,了解频数分布的主要类型,学会编制和运用统计表。重点:1.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2.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3.掌握变量数据的编制难点:1.掌握变量数据的编制2.学会编制和运用统计表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主要为资料收集整理,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2.建议与习题集一起使用(三)综合指标教学内容:1.总量指标的概念与分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相对指标的种类3.平均指标的含义与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4.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计算5.变异指标含义及计算: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了解总量指标的分类,掌握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分;理解相对指标的概念,了解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掌握六种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指标的概念及作用,了解平均指标的分类,掌握数值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位置平均数包括众数、中位数、分位数的计算原理;理解变异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变异指标包括极差、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及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重点:1.总量指标的概念与分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相对指标的种类3.平均指标的含义与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4.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计算5.变异指标含义及计算: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难点:1.总量指标的概念与分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相对指标的种类3.平均指标的含义与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4.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计算5.变异指标含义及计算: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主要为数据的理解及计算,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2.建议与习题集一起使用(四)时间数列教学内容:1.时间数列的概念、时间数列的分类、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2.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现象的发展速度分析指标3.﹡时间数列的构成、长期趋势的测算意义及表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了解时间数列的分类,掌握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掌握时间数列发展水平指标和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在经济分析中进行运用;理解时间数列的构成,掌握长期趋势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趋势修匀法、配合趋势线法。重点;1.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现象的发展速度分析指标2.时间数列的构成、长期趋势的测算意义及表示难点:1.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现象的发展速度分析指标2.时间数列的构成、长期趋势的测算意义及表示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主要为数据的理解及计算,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2.建议与习题集一起使用(五)﹡指数教学内容:1.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编制指数的原则3.综合指数的基本思路4.﹡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5.﹡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6.﹡平均指数的基本思路7.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编制8.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编制9.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10.﹡因素分析法11.﹡平均指标指数及其因素分析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指数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方法,重点掌握编制总指数的两种方法和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方法;利用指数体系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分析。重点:﹡重点掌握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因素分析法难点:﹡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联系及复杂现象的两因素分析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主要为数据的理解及计算,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2.建议与习题集一起使用(六)相关与回归教学内容:1.相关关系的概念、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分析2.相关关系的测度3.相关表及相关图、相关系数计算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介绍5.﹡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了解相关关系的种类,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相关关系的测定方法,掌握简单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学会测定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掌握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在经济分析中进行正确运用。重点;1.相关关系的概念、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分析2.相关关系的测度3.相关表及相关图、相关系数计算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介绍5.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难点:1.相关关系的概念、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分析2.相关关系的测度3.相关表及相关图、相关系数计算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介绍5.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主要为数据的理解及计算,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2.建议与习题集一起使用第三部分实训教学一、实训基本要求《统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一方面通过实践增加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和日后工作在应用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二、实训方式、实训场所实训方式包括:小组调查、上机练习、习题练习。实训场所包括:机房、图书馆。三、实训项目的设置与学时数分配表序号教学环节学时项目或单元小计习题上机实训其他(一)实训一: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33(二)实训二:综合指标计算与分析33(三)实训三:相关与回归分析33合计963四、实训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实训内容:1.统计资料的收集:收集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义乌市2006年至2011年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GDP、三产结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财政支出和收入、农村人口数和城镇人口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数、地区区域面积、CPI(物价指数)2.统计资料的整理:对你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制表并绘图。实训要求: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收集资料,并学习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要在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时,要注意收集的内容,并编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实训方式:分散实训实训场所:市、校图书馆等(二)综合指标计算与分析实训内容:使用EXCEL软件计算相关习题。实训要求:熟练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实际应用;能在Excel中计算各种分析指标,掌握统计电算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实训方式:上机实训场所:机房(三)相关与回归分析实训内容:对实训1.中收集到的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义乌市2006年至2011年的GDP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看二者是否相关,如果存在线性相关,求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实训要求: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Excel软件或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相关与回归分析。实训方式:上机实训场所:机房第四部分评价与考核一、可采用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作业成绩为主,笔试为闭卷考试,总成绩由考试60%和平时成绩40%综合评定而成。二、难易程度统计学基础以概念及计算为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