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课题:总课时:第一课《过去的日子》教材分析:《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并组织活动内容:1、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2、用速写或卡通、连环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分析: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目标1、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2、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教学难点: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体现“过去的日子”的主题的音乐磁带及有关美术、摄影作品,学生准备儿时照片、有关图片、绘画纸、颜料、笔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同忆、导入(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2.教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二、交流与思考(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方式的学习)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课题:总课时: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三、构思、创作(根据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同忆为内容,设计主题,进行表现)1.教师: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2.儿童画欣赏,开阔学生思路。3.学生交流想法,进行自主表现。第二课时一、童谣导入1.童谣:“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绣花,绣个糍粑……”课件:播放录制的童谣2.教师:一首童谣、一曲老歌都能引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美术作品同样也能记录生活。同学们上节课用绘画形式表现过去生活中的趣事,今天我们学会用其他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把美好留给未来。二、感受、学习(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1.呈现美术作品图片。(注:欣赏的作品内容与下面的总结要对应,如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都应有。同时也要与上面所提到的表现方式相对应,如版画、中国画、漫画、卡通画、材料装饰画等类型的作品应尽最贯穿其中)2.教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表现是不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与照搬?3.重点欣赏油画作品《山村小店》,从题材、主题、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4.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画面主题的,感受艺术表现的魅力。5.小结: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三、美术作品再欣赏(进一步感受与理解艺术家对作品表现方法的把握)1.教师:那么艺术家又是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2.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那么什么是具象表现?什么是抽象表现?1)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2)具象表现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3)抽象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方法表现。四、构思、创作(重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尝试)1.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根据主题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2.学生画草图,用投影仪展示,交流意见。3.学生完成作业。教学反思要实现教育的理想——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所以,在这一课程中,我并不是按过去的“灌输式”的老一套方式去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让学生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这是困难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理解“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又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己动手“画”过去。本人并不急于让学生“画”,而是把这一教学内容分二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安排中,本人将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想象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山区学生的胆量。在第二课时的安排中,本人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课题:总课时:第二课《桥》教材分析:本课根据“设计、运用”学习领域中的阶段目标设置。本课的学习主要为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制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1、课程目标: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制材料设计与制作折纸简单的桥梁模型。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材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独立或集体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学生欣赏桥梁模型。(运用多媒体)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3、教师:古往今来,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二)演示讨论: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2、平展贺卡,展示平面效果。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4、学生观察思考:1)材料要求2)结构要求3)制作步骤4)制作要领学生针对所要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总结:材料需要用硬卡纸,结构上可以采取拱桥式的造型;制作时运用切割和折叠的技巧。(三)学生尝试动手: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注意:设计卡片时应要考虑文字的位置。)2、展示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四)欣赏讨论: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1、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2、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建于清代,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课题:总课时:切联系。3、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五)考察安排: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2、分配考察任务。选出组长。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讨论确定,课外实施。(六)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以两名到三名同学为一组带纸板、剪刀、胶水、棉签、彩笔。第二课时一、整理考察结果: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2、课后整理、加工考察结果。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二、桥梁常识:1、现代大型桥梁设计的两大类型:斜拉桥、悬索桥A、斜拉桥:用锚在塔柱上的多根斜向钢缆吊住主梁的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多罗多大桥813米)B、悬索桥:有缆索(包括吊柱)、塔和锚三者组成的桥梁。(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米,建成时间是1998年,在日本)2、欣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桥梁: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香港大桥等等。(多媒体图片)3、其他类型的桥梁:拱桥―――赵州桥城市中常见的桥梁类型:高架桥、人行天桥、立交桥等等。4、桥梁的基本结构:支撑作用部分:柱、墩、供、梁、架、索。交通部分:桥面安全与装饰部分:护栏5、桥梁的种类。根据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竹桥、石桥、木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平桥、拱桥、曲桥等。三、学生尝试:1、教师用筷子搭一座桥。提示: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2、学生分组搭桥比赛,看谁又快又好。3、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拱桥,称为虹桥。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四、欣赏讨论:1、欣赏济南黄河搭桥图片。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缆索、塔柱、桥墩、主梁和辅助墩等。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四种。五、制作步骤:1)设计草图。2)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课题:总课时:3)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4)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六、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教师表扬好的作品并展示。教学反思:学生对纸的性能不够熟悉,纸质立体制作的能力也会相对薄弱,一纸成型的设计对于他们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通过展开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桥梁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桥梁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环保意识、对桥梁外观的审美意识……再来进行纸质立体造型尝试,可能会达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效果。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课题:总课时:第三课《绿洲》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结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巧,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进行艺术的表现。2、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的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自己的环境意识。3、学生尝试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参与环境保护的探讨与宣传工作。教学重点:欣赏和讨论绘画技法特点、意义及艺术性。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扩撒性思维能力,重点应该是了解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的概念、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主题表达的主题的特定需要,对应选择、综合、转化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