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课件(第1-8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绪论一、美学(Aesthetic)的诞生(一)美学思想的诞生1、美(beauty)的诞生。美学思想诞生的前提是美的存在。审美意识的觉醒自觉地审美创造砍砸器·旧石器时代(1)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诞生的基础。从早期石器造型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审美意识觉醒的大体情况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外形不太规则,比较粗糙,完全以实用为目的,看不出审美意识的参与。石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中逐渐觉醒的。(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生的标志。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物审美价值的独立白陶鬶·大汶口文化彩陶造型:中空、对称、均衡、和谐、多样,充分体现了早期人类对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和自觉灵活地运用,具有超越了实用价值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彩陶造型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劳动技术的飞跃基础上的。彩陶纹样主要分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图案两种:具象图案:形象简洁生动,一般色彩明快,是对生活形象的再现又具有虚构想像的成分,内容比较明确,有一定的装饰性和丰富图腾含义,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仰韶文化抽象图案:几何纹样与具象图案相比是对生活形象的简化、抽象,通常不以再现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像力,含义模糊,装饰性更强,有图腾含义,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涡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总之,彩陶是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的产物。自觉的审美创造本身就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所以,人的审美意识是在生产劳动中觉醒、成熟的;事物的审美价值是从实用价值中逐渐独立出来的。(2)美学思想是在审美实践(包括审美创造、审美欣赏)中产生的。人类的审美活动是美学思想产生的沃土。古希腊:柏拉图的“灵感说”文艺复兴:达芬奇的“镜子说”(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美学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基础上在18世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诞生标志:1750年鲍姆嘉通《Aesthetik》第一卷出版。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知:对应的学科是逻辑学(求真)情:对应的学科是伦理学(求善)意:对应的学科是美学(求美)(三)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康德:审美是判断的过程,而不是感觉的过程,判断的内容不是概念,而是情感.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马克思:自然的人化,劳动创造了美.3.20世纪美学的三大流派.A哲学方向发展的;B,心理学方面发展的;C,艺术社会学方向发展的二、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美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本体。2、美学研究艺术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同时,认为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5、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二)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杨辛《美学原理》)2、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3.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学者以'审美活动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四,美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联系实际.二,逻辑与历史方法相结合三,美学史上的费希纳归纳的自上而下的美学(哲学的),自下而上的美学(科学的)三,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哲学(二)伦理学.美与善的关系.(三)心理学(四)艺术理论(五)自然科学2、美感什么是美感?美感是怎么产生的?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3、艺术艺术的一般规律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思考题: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第二讲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本体论:是什么哲学研究认识论:想什么方法论:用什么我们学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认识也从三个阶段看: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方法论阶段(19世纪末——)一、本体论阶段积极追问美存在的根源,努力探索美的本体以及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代表:达·芬奇(一)古希腊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1)生平、著作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篇》、《伊安篇》等,可参见朱光潜选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2)哲学观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最真实不真实和真理隔了三层模仿模仿椅子王家增:爷爷的椅子(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可见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和分有的关系。分有方式:模仿/灵感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47)(1)生平、著述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著作:164种400卷《物理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诗学》(2)哲学观质料因形式因:第一本体个别事物创造因最后因:神的目的神:形式的形式形式先于质料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对柏拉图的批判: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关系的总和。(《物理学》)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美是客观存在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形而上学》)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诗学》)《诗学》第7章(二)中世纪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现实——来世情感解放——禁欲主义唯物主义——神秘主义求知——迷信美学思想:认为自然科学是艺术的基础,强调艺术家要追求艺术技巧。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1)生平、著作18岁开始学画一生从事绘画和各种科学研究30岁开始记录创作心得著作《画论》《笔记》(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A、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达·芬奇《最后的晚餐》B、“镜子说”艺术要忠实模仿自然自然:普遍自然;艺术:第二自然艺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艺术家要善于观察,把分散的美集中起来,加以理想化。人是小宇宙,要善于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二、认识论阶段不再执著于美的本体论研究,一切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思想着、感受着和知觉着的主体”,从主体对美的思考和感受中探讨美的一般规律。(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代表:荷迦兹、休谟特点:认为一切认识从经验开始,采用经验归纳法研究问题。(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认识真理。(三)德国古典美学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著作:《美的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质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对美的分析:美的六项原则:适宜:符合一定目的变化:灵活变幻(最重要)一致:整齐、对称(单调,须和其他原则结合)单纯:自身平淡,凭变化给人快感错杂:复杂多样(高度重视)量:比例恰当2、休谟(DavidHume1711-1776)英国经验主义集大成者。著作:《人性论》、《论审美趣味的标准》对美的本质的认识:(1)快感说——美的实质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美就等于美感。“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2)效用说——美的来源美具有相对性“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而显出分歧。”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以分为两种: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效用感强烈)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效用感弱)(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处地地分享旁人的情感或假想的事物的情感的功能。如:《人性论》柱子:上细下粗——安全感上粗下细——危险感再如:黛玉葬花读者—黛玉—落花(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著述:1751-1772年主编《百科全书》(17卷)亲自撰写4卷文学作品:《修女》《拉摩的侄儿》美学著作:《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又称《论美》,是为《百科全书》中的美学条目所写)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在关系”外在于我的美:真实的美(形式美)关系到我的美:见到的美(主观的)真实的美:由事物内部关系所决定。相对的美:从事物和事物比较的相对关系中产生。(三)德国古典美学1、康德(Kant1729-1804)(1)生平、著述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大学广泛学习物理、数学、哲学、神学等1746-1755做家庭教师1770升为教授1779退休,继续著述著作:三大批判前批判期批判期(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对美的分析)A、审美判断是无利害的情感判断(质)B、审美判断有无概念的普遍性(量)C、审美判断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关系)纯粹美和依存美纯粹美(自由美):无目的,无概念,自由如:大部分自然美。因为我们无法把任何观念加给它。依存美:受明确概念的制约,以有目的的完善性为前提,是有条件的美。如:建筑美D、审美判断的必然性(模态)快感的4种模态:认识活动——可能让人快乐感官享受——快乐不能普遍传达善——以概念为基础的必然性审美——范例的必然性2、黑格尔(1)生平、著作1788神学院,与谢林同学1808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1816海德堡大学教授1829柏林大学校长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美学》绝对精神理式最高真实唯一真实在现实中与现实割裂发展变化永恒不变(2)哲学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第一卷142页)A、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理念形式:感性形象强调了美和真的统一。“美本身必须是真的。”是对康德过分强调纯粹形式的批判。例如:哥特式建筑总特征:自由上腾,隔绝科隆大教堂B、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的生命在于显现”显现:是自觉的行动,是直接呈现。C、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绝对理念本身就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美具有实践性。人把自己的能力、理想、理念“人化”到环境中,使自己得到“实现”、“肯定”或“生展”。例如:小孩往水里投石子。“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这是自我创造;在对象里直观自己的本质。三、方法论阶段美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

1 / 3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