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王》教学设计天山初中徐照丽一、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忠厚老实善良的不幸者形象。同时,在文中作者也向我们表达了她对于老王的愧怍之情,呼吁广大读者关注弱势群体。二、学情分析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对于八年级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由于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陌生,让他们了解作者对于的不幸的定位,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三、设计理念本文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是产生老王悲剧的社会原因,让学生真正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思想情感就有一定难度。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因此,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如老王一样的不幸者可能会同情,但不会明白作者既然对老王关爱有2加为何又心怀愧怍?因此,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抓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通过“情”的感悟来学会“爱”。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教学中要从老王的“苦”、“善”两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好好品析意味深长的语句,同时,在品味中领悟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通过速读课文,快速提取课文信息,把握老王的“苦”和“善”。(2)通过分析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叙事要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通过品析文中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体会“老王”和作者的善良,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不幸者的意识,关爱他们,潜移默化中陶冶美的情操。3重点、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拥有爱心和同情心。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3、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修鞋匠、拾荒者、三轮车夫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与他们相遇,你关注过他们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杨绛去看一看发生在她和普通三轮车夫老王之间的故事。设计意图:观图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二、预习检测,自学展示。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学生交流展示为主)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4如意》、《弄假成真》,小说有《倒影集》、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有译文《堂·吉诃德》等。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下放干校劳动改造,还被批斗。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一如既往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2、掌握字词读音。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lóu)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课前预习搜集整理资料勤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本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事?即本文的线索。明确:“我们”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为线索。2、课文开头哪几个字最能揭示人物身份的差别?明确:他蹬,我坐。设计意图:提升学生速读能力;快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四、自主研讨,品析课文。1、文中的老王生活处境怎样?并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5明确:苦——孤苦伶仃;身体残疾;生活艰苦。2、作者为什么用如此多的笔墨来写老王的苦?明确:为了更多地表现下文中老王的“善”。3、后文中老王的“善”表现在哪里?(板书)明确:送冰→忠厚老实,乐于助人送病人→讲感情,讲义气送礼物→知恩图报通过课文的学习,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可以谈自己的认识,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4、在表现老王的“善”的几个生活片段中,最能体现老王的“善”,同时又是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哪个片段?明确:老王送“我”香油和鸡蛋。点拨:写作中同时写多个生活片段或事件时要作详略安排,本单元写作要求亦如此。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体会作者谋篇布局时详略安排的写作方法。5、研读“老王送我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写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细节的描写等方面思考)设计意图:把握写人常采用的方法,品味作者语言朴素的特点,为写作打基础。66、你认为作者一家是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明确:善良的人。(板书)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女儿送他鱼肝油;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活;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让他白送。设计意图:不仅体会到老王的善良,通过分析感悟作者一家的善良,初步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7、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的老王离我们远去了,作者杨绛有怎样的感受?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明确: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板书)设计意图: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8、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资料补充)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设计意图:通过领悟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关爱不幸者的意识,做一个有爱心的人。9、难道该愧怍的仅仅是杨绛吗?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呼声?明确: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7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不幸者的关心、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心。领会本文的主旨:以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幸者。五、课堂延伸,感悟升华。1、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不幸者,在你的生活周围,有没有像文中的“老王”那样的人呢?2、当你面对身边的“老王”时,你会怎样对待他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周围,说出自己的感悟、做法,真正落实情感教育。六、布置作业。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后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并把这份爱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并传递下去。七、板书设计。老王杨绛老王:苦:孤苦伶仃身体残疾生活艰苦善:送冰→忠厚善良乐于助人送病人→讲感情讲义气送礼物→知恩图报8“我”、家:善:女儿送鱼肝油“我”照顾他生意→同情关爱不幸者愧:关爱不够→呼吁关注不幸者9《老王》教学反思天山初中徐照丽《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叙述了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境遇中仍不改善良淳朴的天性。笔者在处理课文时,将“感受老王不幸的命运。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作为知识分子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爱之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将“作者对老王内心的复杂感情”作为教学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说说老王的命运及老王的为人表现:二、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受感动的情节、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并说说感受;三、理解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愧怍之情:四、和自己对话,关注自己身边的老王。原来准备用一节课来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后调整为两课时。本课的教学,有三点值得笔者思考: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引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以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细细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高屋建瓴,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儿童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抵达文本解读的要义。要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因为这需要教师去选择意义、优化路径。教师深度解读文本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的解读与理解,而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价值判断就成为师生共同的心智体验过程。教学则是师生一起探索文本的意义与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需要强调的是教材文本的意义与价值虽然是开放的,却是有底线的。教师一方面是底线的守护者,另一方面是学生“前行”的促进者——所谓“平等者中的首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味需要教师点拨深化或纠偏时,需要教师有独到而深刻的文本理解,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相应的教学内容,推进课堂的互动,生成更多的课堂现场资源。反之,教学的预设目标有可能出现偏差,教学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因没有领悟文本精髓而错失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二、学情评估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点学情评估,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当时准备用一课时研习《老王》,一课时下来,教师想了解课堂中围绕着教学目标所进行的研习效果,于是,向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了解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位同学说,老王给她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觉得老王挺可10怜的,人也好,但我还是对杨绛一家的善良有着更深的印象。这一说法,让笔者大吃一惊,学生的理解重点不在感受老王品质的善良淳朴,而在杨绛一家的善良。这一单元《老王》是反映社会底层劳动者品质的光芒的,尽管学生可以对文本作多角度的解读,但教师在教学的预设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另外,尽管学生对课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善良有了一些体会,但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多年来在善良行为的背后对自己灵魂深深的自责和内心的愧疚。是的,杨绛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诚实的老王面前,这种善良是多么的渺小苍白,与老王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相比,杨绛感到自己为老王所做的这一切是多么的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尽管在当时来说,作者对待老王算是比较关心的一个,这也正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们的悲悯情怀,她的勇于反思,敢于自责,对自己内心的不宽容,对灵魂的拷问,是她人性光辉的所在,也是这篇文章最富有内涵的一个亮点。探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教学难点。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可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文本,重点解读出老王的高尚人格.并没有理解好作者对老王的深厚感情只是一种衬托。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极大愧疚。于是,笔者调整了教学计划,再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怍——尽管过去了几年,但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每当想起老王。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面对着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孤单老人——他能在生命垂危之际带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世界上最贵重的礼物来感激自己,而我却为他做了什么呢?作者内心的自责,更烘托出了老王的高大。于是.笔者把重点放在如何把握作者这份独特的情感上,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细细体会,注重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然后让学生来谈谈理解。学生一:从这句话中看出杨绛内心对老王的愧疚、自责。杨绛当时没能理解老王这一行为的真实意义。老王朴实行为所散发出来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