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读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读书笔记作者采用文献法,通过收集阅读相关文献,再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老城中心区的有机更新的内容与对策进行了解释,并对规划者在其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我国正面临土地“瓶颈”,从而引出老城区活力缺失面临改造的问题。作者从规划的角度分析了老城中心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居住问题、公共设施问题以及老城中心区城市形象问题;其次向我们介绍了有机更新与传统更新的区别,并说明有机更新规划的对象与策略;最后,作者提出城市更新不应借助“地产导向”的力量,而应该走向多元化,再以自己的规划工作体会,思考了规划在城市资源分配中的作用于角色,告诉我们不应仅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要明确规划师的职业定位与立场,将有机更新进行下去。对于“旧城改造”我们都不陌生,近十多年来,关于改造的话题连续不断。初读文章,最想知道的便是“改造”与“更新”有何区别,于是在网络上进行了搜索。“改造”其实说的是一种大拆大建现象,容易割断历史文化脉络,带有一种暴力倾向,虽然提升了城市形象,但是城市的各种不合理问题依旧存在;相比于改造,“更新”更讲究对于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高,是一种和谐、渐进、可持续的过程。对于有机更新,最初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此书原名《北京旧城的有机更新和菊儿胡同试验》,依照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吴良镛先生对于有机更新的期许是用于北京旧城之中,而不仅是菊儿胡同中。也正如吴良镛先生所说,这个工程是“杀鸡用牛刀”,一指用了过多的人、物;二指用了过大的理论i。这只是一个试点,最终是要将其完善,用于更大的层面上。后来随着其理论的发展,也被用在了一些历史保护区的更新与发展上,但是有机理论具有较大的推广性,应该进一步深掘和拓展。于是,作者将有机更新拓展到所有的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上,而不只局限于历史保护区。对于城市中心区的改造更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欧美城市也经历过,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是绝不能照抄乱搬,所以关于这类问题,我们完全是无前人经验可参考,只能自行体会研究。所以,作者以自身经验,说出了城市有机更新中最大的阻力,这就要求我们去关注“地产导向”的问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中政府会处于下风呢?政府才是城市的领导者,为什么要受到开发商的制约呢?关注这两年的新闻,处处都是腐败,官商结合,其实不止如此,我们的法律还是太过薄弱,如果全国各地都要求开放商顾及当地历史文化,否则不给批过,无论他去到哪里要求都是一样的严谨,那么他还会因为多耗费了精神和资金而放弃更大的利益么?而且,观察各国的政策,“地产导向”都不是最后的停留点,英国1960年改走文化路线,德国将住宅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因以将房地产作为导向只能是一时的,还是要将更新方式趋于多元化发展。记得上课时有位老师说过,未来的城市应该是慢慢向下走的,即是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我国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是很少的,如果在老城区的更新中,我们仅仅关注地上建筑的风貌、城市地面空间的统一和谐,那么大量的宝贵空间将被我们浪费,甚至意味着将会有再一次的改造与更新,这样的浪费将是巨大的。有机更新更应该与绿色规划将结合,让规划较城市先行,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减少未来的大动作。那么更新应该从哪里着手呢?人民群众和谐城市才能和谐,以人为本,更新应该从居住空间入手。沙里宁说过:“城市的改进与进一步发展应该从解决住宅及其居住环境问题开始。”以西安曲江为例,上课老师玩笑说,朋友在曲江买了房却又搬走了,因为曲江没有幼儿园上。对于这一点老师表示很无奈,偌大的曲江,被称为西安的高级住宅区,教育设施资源却极为匮乏,根本不能满足住户们的需求,使得许多住户被迫在他处另觅住所。即使居住房子再为高级,缺乏了根本的基础设施就不能称得上高级。相对于发达国家有些地方,人也不少,为什么就不会有拥挤的感觉呢,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了——基础设施上的差距,也是城乡之间的差距,所以说只有城市基础服务设施跟上了,我们才能逐渐赶上发达国家,跻身前列。一个城市想要发展,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寄于政府与规划师。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作者提到相互监督,这里不是指政府部门的相互监督,而是民众与民众间的相互监督,民众对政府的监督,对其他的监督,简而言之,讲的是民众的参与问题。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到“规划师应该明确职业定位与立场”不做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工具,但是以个人的能力并不能对抗这股力量,这表示我们要争取地方民众的支持,以监督来保证各项保障性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落实,以监督来保障强制性内容不被串改,以监督来保障自身的利益不被侵害。规划应该面向群众,也应该取信于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力量,构建相对公平的资源分配平台。参考文献i曾昭奋.有机更新:旧城发展的正确思想——吴良镛先生《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读后感[J].新建筑,1996-02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