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临床专业复习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药理学》复习大纲1.稳态血药浓浓度相关知识。概念:指等间隔等量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先呈锯齿形上升,经4-5个半衰期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波动,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多次给药后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取决于药物半衰期。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给药剂量均不能使稳态浓度提前达到,只能改变体内药物总量与谷浓度之差。剂量不变时,加快给药频率使体内的药物总量增加、峰谷浓度差缩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使体内药物总量减少、峰谷浓度差加大。P15-P16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一、吸收吸收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口服1.给药方便2.吸收面积大3.胃肠道血流丰富1.服药时饮水量2.是否空腹3.胃肠蠕动度4.胃肠道pH5.药物颗粒大小6.药物与胃肠道内容物的理化性相互作用7.首关消除吸入最快给药途径肺泡表面积、肺血流量局部用药一定程度避免首关消除给药部位舌下给药很大程度上避免首关消吸收面积、药物容积除注射给药避开吸收屏障直接入血,不存在吸收过程溶解度、血流量、剂型二、分布分布特点:1.不均匀2.靶器官浓度决定药理作用强度3.药物局部积蓄可产生副作用分布影响因素:1.血浆蛋白结合率2.器官血流量3.组织细胞结合(亲和力)4.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5.体内屏障三、代谢代谢特点:1.化学结构发生改变2.肝脏是最主要药物代谢器官3.代谢后药理活性或毒性发生改变代谢影响因素:1.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对代谢的影响;2.酶促及酶抑作用;3.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①性别;②年龄;③个体;④疾病;⑤饮食。四、排泄肾脏排泄特点:1.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低浓度到高浓度2.具有饱和现象,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3.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主动分泌速度影响因素:药物脂溶性、尿pH值、尿量、肾清除率胆汁排泄特点:1.以主动分泌为主,也有被动扩散过程2.药物必须是极性物质,分子量大于300,小于5000影响因素:胆汁流量、胃肠道pH、药物极性和分子量、肠肝循环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1.结合型分子量大,转运慢,消除慢,维持时间长,暂时储存于血中2.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布容积小3.暂时失活4.差异性,可逆性5.饱和性,竞争性3.受体激动药、阻断药的特点。受体激动药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阻断药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4.体液的PH对药物解离的影响,比如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下解离度脂溶性会怎样等等。由于弱酸性药物在较碱性的细胞外液中解离增多,因而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浓度,升高血液pH可使弱酸性药物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降低血液pH则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内转移。弱碱性药物则相反。5.α、β受体主要分布及效应。受体分布效应α1血管平滑肌尿道平滑肌肝肠平滑肌心收缩收缩糖原分解;糖原异生超级化和松弛增强收缩力;心律失常α2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分泌血小板神经末梢血管平滑肌聚集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收缩β1心肾小球旁细胞增强收缩力、收缩频率和房室结传导增加肾素分泌β2平滑肌(血管,支气管,胃肠道,尿道)骨骼肌肝松弛糖原分解;钾摄取糖原分解;糖原异生β3脂肪组织脂肪分解6.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主要对哪些器官组织起作用)。药理作用:腺体:阿托品通过M胆碱受体的阻断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和汗腺最敏感眼: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出现扩瞳,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平滑肌:对多种内脏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尤其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作用更为显著心脏:治疗量可使部分患者心率短暂性轻度减慢,较大剂量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从而引起心率加快。阿托品可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血管与血压: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出现皮肤潮红、温热,尤以面颈部皮肤为甚中枢神经系统:较大剂量可轻度兴奋延髓和大脑,继续增加剂量中枢兴奋转为抑制,发生昏迷与呼吸麻痹,最后死于循环与呼吸衰竭。临床应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和眼底检查、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不良反应:常见口干、皮肤干燥、便秘、尿潴留、畏光、视近物模糊、心悸、皮肤发红。过量中毒出现中枢先兴奋,继而转向抑制、昏迷和呼吸麻痹而致死7.普萘洛尔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禁忌症。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理作用:有较强β受体阻断作用,对β1和β2受体选择性很低,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用药后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降低,冠脉血流量下降,心机耗氧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支气管阻力增高。降低窦房结、心房和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延长房室交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禁忌症: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抑制心脏、诱发心力衰竭,故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者禁用。可导致外周血管痉挛,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患者禁用。突然停药可产生反跳现象,所以必须逐渐停药。8.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可选择的药物。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奈多罗米纳、酮替芬9.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不同点。血管心脏血压去甲肾上腺素(NA/NE)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较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是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CO增加小剂量静滴,脉压加大;大剂量时,脉压变小肾上腺素(AE/AD)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血管舒张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和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提高心肌兴奋性兴奋心脏,CO增加,BP升高10.使用过量易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I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I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II类:普萘洛尔III类:胺碘酮IV类:维拉帕米、地尔硫䓬11.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特点,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影响特点: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降低发热机体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环境温度越低降温作用越明显,在炎热天气可使体温升高不良反应及原因:1.氯丙嗪能拮抗肾上腺素α受体和M胆碱受体。导致M受体拮抗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压升高等)和α受体拮抗症状(鼻塞、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悸等)2.氯丙嗪对中枢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3.氯丙嗪拮抗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中的DA功能减弱、ACh的功能增强。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4.氯丙嗪长期拮抗DA受体,使受体敏感性增加或反馈性促进突触前膜DA释放增加5.氯丙嗪本身可以引起精神异常,如意识障碍、萎靡、淡漠、兴奋、躁动、消极、抑郁、致幻、妄想等6.患者本身过敏导致的过敏反应7.氯丙嗪拮抗DA介导的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途径,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导致乳漏、闭经及妊娠试验假阳性8.一次吞服大量氯丙嗪后可导致急性中毒12.临床上具有成瘾性的药物、临床上列为麻醉药品的药物都有哪些。成瘾性药物: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巴比妥类麻醉药品:吸入性麻醉药(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氧化亚氮),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辛可卡因、依替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13.吗啡的临床应用及特点;阿司匹林与吗啡临床应用的不同点。吗啡的临床应用:1.各种疼痛2.心源性哮喘3.止泻吗啡特点:1.镇痛效果良好2.有强烈镇静作用3.可引起欣快症4.易产生依赖性阿司匹林与吗啡临床应用的不同点(1)镇痛作用的部位不同:解热镇痛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减弱炎症时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对末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这一点可以说明其和吗啡类镇痛药作用的不同;而吗啡类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不仅通过丘脑及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受体,同时也通过对脊髓的胶质区内受体起作用,能选择地抑制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有极强的镇痛作用.(2)成瘾:吗啡类镇痛药连续反复多次(每天3次,连用1~2周)给予治疗剂量,可使病人成瘾.一旦停药则可产生戒断症状.这类成瘾性药物专称为麻醉药品,对其生产,供应和使用都须受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理.而解热镇痛药无成瘾的副作用.14.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及代表药,以及各种药物主要特点;阿司匹林影响血栓的特点及原因。代表药主要特点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有较强解热镇痛作用,能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抗炎作用较弱,不良反应较轻吲哚类吲哚美辛口服吸收迅速,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多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于吲哚美辛、萘普生,胃肠刺激小芳基丙酸类布洛芬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半衰期长稀醇酸类吡罗昔康只能缓解疼痛及炎症,不能改变各种关节炎病程进展吡唑酮类保泰松很强抗炎作用,解热作用较弱,不良反应多,半衰期长烷酮类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异丁芬酸类舒林酸转化为磺基代谢物才有解热镇痛抗炎活性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使COX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COX,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高浓度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COX,减少了前列环素(PGI2)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能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中COX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COX高15.强心苷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比如治疗心房纤颤目的)、不良反应。作用机制(一)对心脏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加快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加强衰竭心肌收缩力2.减慢心率作用3.影响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二)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中毒剂量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还可兴奋交感神经中枢,明显地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三)利尿作用:心功能改善后增加了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此外,还可直接抑制肾小管Na+-K+-ATP酶,减少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促进钠和水排出,发挥利尿作用(四)对血管作用: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上升。16.各类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分类一: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哌克昔林、普尼拉明)分类二:劳累型心绞痛:硝酸甘油;自发型心绞痛:硝酸甘油17.各类利尿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碳酸酐酶抑制药1.治疗青光眼2.急性高山症3.碱化尿液4.纠正代谢性碱中毒1.过敏反应2.代谢性酸中毒3.尿结石4.失钾5.嗜睡和感觉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渗透性利尿药1.从胃肠道消除毒性物质2.青光眼急性发作和患者术前应用以降低眼内压3.预防急性肾衰竭1.一过性头痛、眩晕、畏寒和视力模糊2.增加心脏负荷袢利尿药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2.心、肝、肾性水肿等各类水肿3.急、慢性肾功能衰竭4.高钙血症5.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1.水电解质紊乱2.耳毒性3.高尿酸血症4.高血糖、高血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噻嗪类及类噻嗪类利尿药1.治疗各种水肿2.高血压病3.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1.电解质紊乱2.高尿酸血症3.高血糖、高血脂4.过敏反应保钾利尿药1.与醛固酮升高有关的顽固性水肿2.充血性心力衰竭1.头痛、困倦与精神紊乱2.久用可引起高血钾3.男子乳房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妇女多毛症等18.高血压并发症用药注意事项:合并抑郁、合并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等。高血压合并抑郁症:这类病人应禁用利血平、甲基多巴降压药。因前者可加重抑郁症,后者可耗竭中枢儿茶酚胺的作用,亦可引发和加重抑郁症。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禁用β-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有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引发或加重哮喘。慎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