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赵林等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1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希腊哲学人生哲学希腊化时期哲学希腊哲学发展脉络二,早期自然哲学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米利都学派无定形之实物毕达哥拉斯学派定形抽象“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水无定形之物气赫拉克利特定形和不定形统一之火爱利亚学派不定形之抽象的“一”和“存在”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抽象“一”,即神抽象定形之存在无定形之存在另提出:一,逻各斯。万物变化法则;二,辩证法。芝诺早期希腊哲学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一,智者学派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2/31普罗泰戈拉著名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相对主义:一切因人而异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形式论证上的怀疑主义智者学派代表二,原子论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基本四元素说;二,动力本原为爱与恨;三,认识论之“同类相知说”(流射说)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之发展一,种子说;二,独立动力之心灵(心物分离)一,原子说(一变多);二,运动为原子固有属性;三,认识论之影像说三,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2,神学目的论。3,真善统一。“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4,方法论。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苏格拉底派的分流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四,柏拉图1,本体论的理念论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可感事物具体理念“善”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论追求目标提供原型追求方向2,认识论的回忆说“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3/313,辩证法哲学范畴(理念)有超出自身而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内在必然性;由对立面的冲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概念以解决此冲突,是积极的辩证法。五,亚里士多德1,本体论关于存在的学说,或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实体论。实体是根本的存在。1)实体是什么?实体的定义。第一实体,支撑一切其他事物的最后载体,具体的、个别的等;第二实体,作为种属概念的“理念”。2)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质料因和形式因(包括动力因和目的因)。3)实体如何生成?潜能到现实的转化,即质料到形式的转化。2,认识论柏拉图的回忆说的继承,增加了感觉经验的重要性。3,逻辑学传统的形式逻辑创建范畴表和谓词表。制定演绎逻辑三段式。提出逻辑思维三大规律。四,希腊化及罗马时期的人生哲学一,主要问题:寻求心灵宁静(即快乐或幸福或道德的生活)之道。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学派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顺应自然(理性)服从命运(社会秩序)不作任何决定、悬置判断寻求心灵宁静(快乐或幸福)之道伊壁鸠鲁学派:心灵的宁静建立在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之上。斯多葛学派:顺应自然(理性)、服从命运(社会秩序)才是道德、幸福的生活。怀疑学派:不作任何决定、悬置判断,方能达到灵魂的安宁。二,新柏拉图主义1.普罗提诺:形而上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太一、努斯和灵魂);2.波菲力提出的共相问题:共相是独立实体还是存在于人思想中?若为实体,是有形还是无形?若为无形,是否寓于可感事物中?此乃经院哲学争论之焦点。3.意义:是教父哲学的主流意识。4/31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强调灵肉对立和唯灵主义,哲学思想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核心问题集中于精神的本质方面,对西方哲学向精神自身内部的深化具有重大意义。教父哲学唯独信仰,摒弃理性逻辑。代表:奥古斯丁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用理性论证信仰,导致神学与哲学的分离代表:托马斯阿奎那;方济各修会三杰。一,教父哲学强调超理性的神秘信仰,不能被理性所理解,也不能被经验所证实。二,经院哲学1.进行繁琐的概念辨析和无聊的逻辑证明。2.培养了理性精神,并最终埋葬了信仰。三,主要哲学问题:共相问题。实在论:共相是独立实体。托马斯阿奎那唯名论:共相只是名称,是思维对具体、个别事物的归纳总结的概念。方济各修会“三杰”。5/31经验论基本原则:“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发展脉络:整个进程朝着逻辑彻底性方向发展。由培根开创,雏形,不完备,矛盾潜伏;经霍布斯、洛克深化和系统化,矛盾突出,到贝克莱和休谟而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矛盾突出。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雏形,不完备矛盾潜伏深化和系统化矛盾突出主观唯心和不可知论矛盾爆发悖论所在:经验论如果预设先验前提,就不是纯粹而彻底的经验论;而经验论如果严格遵循经验论基本原则以及彻底的逻辑性,则不再是一种真正的认识论,因而不再是一种哲学。培根哲学体系概述陈诚理解:哲学的目的就是获得知识或者真理或者自然的“形式”(规律)。如何获得真理呢?一,破除四假象,即四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二,收集经验材料,经过分析、比较等,再进行科学归纳以获得真理。感性材料理性归纳真理知识知识探索流程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代表作:《新工具》哲学旨在探求知识哲学目的:探索知识,即自然的“形式”(规律)。探索真理第一步:扫除“四假象”:一,“族类假象”。以人而非自然之尺度来作为认识的根据,导致自然知识因人之偏见而产生扭曲。二,“洞穴的假象”。因不同成长环境而产生的偏见。三,“市场的假象”。交流中因词语之误用而引起的谬见。四,“剧场的假象”。对权威、教条、传统盲目信仰而产生的偏见。6/31探索真理第二步:科学归纳:一,搜集感性材料,列三表。1)本质或具有表;2)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3)程度表或比较表。二,分析、比较和排除以归纳三表中的例证,关于“形式”的第一次收获。三,对“形式”进行限制,得到关于“形式”的结论。本体论(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一,存在客观自然界和可认知的客观规律;二,物质运动具永恒性和多样性;三,物质性质有三类:1)形状;2)大小;3)简单性质,如色、声、冷热等评价一,实现认识论转向;二,经验论的雏形,潜伏内在矛盾。经验论基本原则(一切知识皆来源于感觉经验)与唯物主义首要前提(物质世界在感觉之外具有客观实在性)之间的矛盾。霍布斯哲学体系概述陈诚理解:霍布斯的哲学在培根的基础上朝着简单化和机械化发展。本体论上,一,简化物体的性质,认为广袤是唯一的本质属性,否定培根的质的多样性;二,认为物体运动来自外力,否定物体自己运动;三,认为运动只是位置的移动,否定运动的多样性。认识论上,一,认为哲学不探讨终极原因和隐秘目的,拒斥形而上学,使哲学简单化;二,认为哲学是一门推理的学问,而推理只是简单的加(组合、综合归纳)、减(分解、分析演绎),使哲学简单化。另外,一,在实体的偶性上,认为第二类偶性,如声、色等,不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具有主观性,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留下伏笔;二,认为实体不可领会,为休谟的不可知论埋下伏笔。7/31哲学定义:一门从结果求原因或从原因求结果的推理的学问;哲学目的:利用已有知识“为人生谋福利”;哲学对象:处于产生过程中和具有某种特性的物体。表示:“哲学排斥神学”。两类对象:一,自然物体;二,人因契约造成的物体,即国家。本体论(机械唯物主义)物体:一,客观实在性;二,可感知性;三,具广袤性(唯一本质属性,否定质的多样性)。运动:一,物体具有惰性,运动来自外力推动。否定物体自己运动。二,运动仅仅是位移,否定多样性(机械观)。功能主义:只描述自然各部分功能和运行过程,不论终极原因和隐秘目的,使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和神学。认识论(经验论夹杂唯理论)实体:即物体,无此观念,不可被领会。(为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埋下伏笔)偶性:物体的属性,借以认知物体的方式。分两种:一,本质属性:广袤或形状,具可观实在性;二,可变属性:动静、色、味等,运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不具可观实在性。感觉:(可感觉的物体)通过偶性为人所感觉,进而产生知识。“知识的开端乃是感觉和想象中的印象”。一切知识源于感觉经验。推理:复杂观念的组合和分解过程或观念的加和减;机械性的,简单化;哲学的本质。加:即组合,即从因到果,即综合得到经验知识;减:即分解,即从果到因,即分析得到理性知识;隐藏问题:既无说明经验知识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又无说明理性演绎原则从而而来。政治学社会契约论:一,假设自然状态;二,假设自然法;第一原则:用一切手段寻求和平和自卫,导致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第二原则:由第一原则推出,为了和平和自卫以避免相互残杀,人们主动放弃对一切事物的权利,以达成社会契约,继而产生法律和国家。三,绝对君权:订立契约而转让权力与的第三者,不受契约限制,具有绝对权利。评价:第一次用世俗的观点而非宗教的观点来说明国家的起源。8/31洛克哲学体系概述陈诚理解:系统论证经验论基本原则。洛克哲学框架如下本物体(实体)性质第一性质:广袤等,客观不可知无实体观念经验简单观念复杂观念实体;样式;关系第二性质:声色等,主观感觉经验内省经验洛克哲学框架物质实体精神实体代表作:《人类理解论》认识论天赋观念批判一,天赋思维原则批判1)“普遍同意”的批判。不足以证明观念为天赋;不存在普遍同意的东西。2)两条思辨原则的批判,“凡存在者存在”和“一种东西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儿童不知;天赋观念藏于心中,用理性才能得知,恰恰说明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推理得到的。二,天赋实践原则的批判1)天赋道德原则的批判。道德原则非天赋,是后天形成的,且不同人的道德原则不同。2)上帝观念的批判。上帝观念亦非天赋,落后部落和文明中国皆不存在上帝观念,且基督徒对上帝观念理解不同。观念的两个来源:感觉和内省经验论基本原则:一切知识皆源于经验或,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白板说”:人心如白板,其上观念皆来自经验。观念来源(经验):外在感觉经验和内在反省经验。感觉:感官对外界物象刺激的感受,如色、声、味等。外在经验,对象为外物。反省:对心理活动的注意。内在经验,以心灵为对象。关系:感觉得到观念在先,反省得到观念在后,心灵需以感觉经验为基础方能反省。9/31两种观念一,简单观念:由经验直接得到的,被动。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的抽象(实体)、组合(样式)和比较(关系)。1)实体:简单观念的组合体,也是它们依附的基质,具独立存在性。分为简单实体观念和集团的实体观念。2)样式:实体的状态,简单观念的组合,分为同一简单观念的集合的表述数量的观念,以及不同简单观念混合而成的“美”等观念。3)关系:简单观念间的比较而产生的,如父与子等。物体的两种性质物体的性质:物体中产生观念的能力。第一性质:与物体不分离的性质,如广袤等。所得观念为物体的肖像,具客观实在性。第二性质:因第一性质刺激而在人心中产生观念的能力,如声、色、味等。具主观性。关系:第一性质是第二性质的基础。第二性质具有主观性,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埋下伏笔。两种实体实体:简单观念依附的基质。假定的不可知的东西。物质实体:来自感觉的简单观念所寄托的基质。精神实体:来自反省的简单观念所寄托的基质。评价:一,两种实体,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奠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留下空间;二,断言不可知的实体存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独断,为休谟的怀疑论留下发展到空间。两种本质相称观念:完全表象其原型的观念,即观念与对象存在联系。如,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中的样式和关系观念。不相称观念:实体观念,其对象的实在本质本身不可知,观念和对象间不存在联系。实在本质:性质背后的不可知的实在构造。名义本质:名称而已。知识的等级、可靠性和真理知识:观念间的符合。1)直觉的知识:观念间的直接符合,如红的是红的,不是白的等。最可靠、最基础。2)证明的知识:通过推理而得到的观念间的符合。次一等的知识。3)感性的知识:观念与外物之间的契合,关于特殊存在物的,不具普遍性。层次最低。确定的知识:观念间的契合,口头真理。确定和实在的知识:在观念间契合后,又与事实真相契合。实在真理。关系:实在本质不可知,因此口头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