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是在全国进入新一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编制的,是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经济强县这一目标,努力推进农业县向工业立县、贫困县向经济强县“两个转变”,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县人民积极应对,砥砺奋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10年底,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1.7番多,“十一五”时期-2-成为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为“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以来,全县牢固树立“小县也要大发展”、“小县也能大发展”的理念,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0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递增25.9%;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8058万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递增25.9%,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5亿元目标;五年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8.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7倍;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2.3:39.7:38,发展到22.5:35:42.5,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二、园区建设实现重大进展。从2006年起,我县即以沈孔公路建设为起点,在县域东部规划建设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张家口市西山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五年来,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贷款、产权置换等形式筹措资金近13亿元,大力实施园区平山造地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起步区“十通一平”和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具备了企业建设生产条件。在行政区划调整,西山产业集聚区划转后,我们仍然抓住园区建设不动摇,发展完善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园、安家堡民营经济小区、孔家庄煤炭市场、郭磊庄化工园以及乡镇级园区8处。特别是重点规划建设了县道五赐线两侧占地15平方公里的中小-3-企业自主创新园,主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机电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产业,并完成了规划设计。三、项目建设质量高效益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攻坚突破,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结构优、规模大的特点,重点项目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十一五”期间,全县共运作千万元以上生产性项目370多个,总投资达709.1亿元,完成投资52.8亿元。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72.3亿元,完成投资18.4亿元。四、城镇建设实现质的飞跃。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契机,实施了万全城建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力度最强的城市建设工程,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县城主城区面积由11平方公里扩大到17.8平方公里,重点实施了县城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重大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城建资金达60.6亿元;全县城市化率由31%提高到44%,在全省136个县(市)中居第18位。五、“三农”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发展起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种植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果蔬种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2.8%,比2005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六、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060元和4010元,年均递增14.1%和16.4%。五年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69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7743人,解决了3.4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其他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幸福度、安全度、满意度和自豪感大幅提升。七、党的建设深入推进。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提升”等活动,全面推行规范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大力实施常委会差额票决、全委会票决、科级干部轮岗交流、正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等干部选任制度,不断规范农村干部权力,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第二节存在的差距回顾“十一五”,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县仍处于积蓄后劲、夯实基础、提升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与我市发展快的县区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全县农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工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还比较少,传统工业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改造滞后,自主创-5-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比较单一,对财政的贡献率和实现就业的带动力不强;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产地市场和便民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旅游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协调。对此,全县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完善思路,真抓实干,逐步予以解决。第三节面临的形势展望“十二五”,我县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向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具备难得的结构调整机遇。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国家、省、市在制定出台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还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同时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与北京的区域协作将更加密切,这为我县振兴和发展重点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有利于我县参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战略重组,与更多的实力雄厚的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强强联合”和借力发展;有利于我县进一步融入全国、全省、全市产业发展体系,有效开拓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县内外资源,提高产业协作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有利于我县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等优势,加快推进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二、具备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我县区位优势独特,背靠-6-内蒙,近临京津,特别是实现了与市区、市产业集聚区的无缝对接,使我县融入了市主城区,具有了分享主城区各类公共资源的优势。交通网络完善。京包铁路和张集铁路横越全境,张唐铁路、张呼快速铁路、京张城际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丹拉、张石两条高速公路和110、207两条国道、省道张同公路分南北东西贯穿,郭花线、长城旅游线、五赐线及131条乡村公路与各条主线连接,构成了全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资源优势明显。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均具特色,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县和省级粮食、蔬菜基地县,被称为中国北方“西电东输”北通道的中转站,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富集,也是北方知名的工业型县域,有大量熟练工人和良好工业发展要素。品牌优势突出。近年来发展起的凯迪牌农药、穗康牌糯玉米等20多种名牌产品和80多种优质产品,和所形成的“中国鲜食玉米之乡”、“中国燕麦之乡”和“中国液压油缸之乡”称号,为我县今后产业占领更大的市场奠定了广阔的基础。所有这些,都为“十二五”提供了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将极大地促进我县物流体系、支柱产业体系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县主导产业均具有了一定规模和实力,具有较为雄厚的发展基础,拥有工业企业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3家),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现代产-7-业体系,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为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具备完备的发展平台。我县紧靠张家口产业集聚区,其优越的投资环境、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县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园、市产业集聚区辅助园及乡镇级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承载能力将逐步提高,均为项目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所有这些,都为“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决的条件。第二章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张家口新区,实现万张同城化”为目标,坚持“工业立县”和“三产兴县”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城乡建设、民生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张家口市的服务新区、产业新区、生态新区,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产业壮大促发展。把培强育新主导产业作为经-8-济发展的核心之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坚持以“三化互动”促发展。把“实现万张同城化”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三、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开放的理念,为加快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四、坚持以统筹兼顾促发展。准确把握全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注重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城市、乡村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坚持以发展成果改善民生。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第三章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十二五”规划目标的确定,力求体现保位争先、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实现赶超进位。在优-9-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到“十二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二、产业调整取得新进展,现代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根据发展形势,把“2+4”产业体系调整为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四项产业,四项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工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型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三、城市发展跨上新台阶,同城化效应逐步显现。充分发挥近临市区、市产业集聚区以及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借助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实施,与市区逐步实现同城化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体系、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新型城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四、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三农”工作显著增强。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管理,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加,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社会和谐稳定程度大幅提升。到“十二五”-10-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