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市中学八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专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八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专题复习提纲古代中国史复习专题一、朝代更替、主要事件等1、朝代更替:▲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王莽新朝→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和北方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元2、朝代、人物及主要事件:朝代起止时间人物都城事件或文明夏前2070-前1600禹、启、桀二里头宫殿建筑商前1600-前1046汤、纣青铜文明、甲骨文、牧野之战西周前1046-前771周武王镐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礼乐文明)春秋前770-前476周平王洛邑(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管仲改革百家争鸣战国前475-前221战国七雄前356年商鞅变法秦前221-前207秦始皇咸阳秦统一措施、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西汉前202-9年汉高祖刘邦长安(西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帝大一统、开拓疆土、对外交流,佛教传入东汉25-220年光武帝刘秀洛阳光武中兴道教产生(理一理:定都长安、洛阳的朝代)(1)疆域记忆:(秦朝)东到东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汉朝)东到东海,西达西域,南及南海,北抵长城一带。(2)同时期的世界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城邦国家;西汉、东汉---罗马帝国(大秦)、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印度)、朝鲜、日本;(3)时期特征:夏商周先秦时期,“三代”西周封邦建国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秦中央集权大一统西汉大一统、开疆拓土、对外交流(4)大统一:▲秦朝(前221年)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局面;(5)诸侯争霸、战乱局面:春秋五霸:一种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还包括了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两种说法里都有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东南西北到中间楚汉之争:刘邦项羽。刘邦约法三章赢得民心;善于用人。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诸侯王力量强大。(6)起义与朝代灭亡原因:①秦朝灭亡原因:秦的暴政:徭役沉重、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刑罚严酷。②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刘邦“约法三章”攻入咸阳,结束秦朝)。(7)与成语、典故、诗句有关的:钟鸣鼎食:西周礼乐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及“烽火戏诸侯”:西周分封制;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立木取信:商鞅变法取信于民;仁者爱人、苛政猛于虎也:孔子的仁;图穷匕见、焚书坑儒、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指鹿为马:秦二世;揭竿而起、鸿鹄之志:陈胜吴广起义;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霸王别姬:项羽;约法三章、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胯下之辱:楚汉战争与刘邦;学富五车:秦汉竹木简;(9)其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是中国第一个国王;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汉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二、社会繁荣、政策调整、政治制度、用人制度、重要改革1、社会繁荣景象:▲项目时期(人物)文景之治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光武中兴东汉初年汉光武帝繁荣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改革,重视人才;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君民关系的改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注重吏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等。启示重视农业,重视民生,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稳定,国富民强。2、统一措施、政策调整、中央集权加强(1)秦朝统一:①主要原因: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实力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②秦朝统一措施:▲政治上,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2文字为小篆。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边疆治理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影响: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大帝国。(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①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恢复经济。②措施:(汉高祖)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十五税一;(汉文帝)连续12年免除田税,废除肉刑;(汉景帝)三十税一,农耕是天下的根本。③结果:文景之治。(3)汉武帝大一统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地方),设立司隶校尉(中央)。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铸造为“五铢钱”,盐铁官营。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④文化上: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⑤边疆治理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北部边患;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重视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结果:西汉大一统鼎盛局面出现。3、政治制度及地方行政制度:朝代政治制度及地方行政制度夏朝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影响: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家天下)▲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除王都周围外将土地和民众分封给自己兄弟和功臣。(义务)诸侯服从国王命令,缴纳贡品,守卫疆土,保卫周王室。(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权威,扩大了周朝疆域。(消极作用)为诸侯争霸埋下隐患。▲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关系亲疏来分封。(特点)嫡长子继承。(当时影响)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现今影响)讲究同姓、“胡氏祠堂”、胡锦涛祭祖等。礼乐制:(内容)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约束规定。(目的)有效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积极作用)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消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实质:都是维护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秦朝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皇帝制:秦始皇首创②三公制:在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郡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划36郡,郡下设县(分封制易造成诸侯势力强大,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西汉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刺史制度监督地方官员,司隶校尉监督朝廷等行政管理制度总结:▲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说明中央集权加强,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4、任用贤人和选官制度:(1)任用贤人: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最先称霸;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实力最强;秦朝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选官制度:夏朝:世袭制西周:宗法制。战国时期的秦国:奖励军功。5、重要改革:(1)管仲改革: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使得齐桓公最先称霸。(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变法,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变法。商鞅变法:▲A.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形势。B.目的:“富国强兵”。时间:前356年C.内容(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D.性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E.变法特点:更全面、彻底。F.意义(影响、作用或者成功的理由):通过变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G.启示:①改革必须取信于民,重视农业生产,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②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③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④改革必须要有献身精神、创新精神等。三、经济成就(生产工具、货币、农业手工业商业)、重大工程1、经济成就时期成就和影响春秋战国成就: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影响: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社会其他方面变化,产生新3兴地主,社会结构由此发生深刻变化▲秦朝成就:统一货币为秦国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影响: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西汉统一货币铸造为“五铢钱”,盐铁官营。影响:极大增加了中央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启示:生产工具的改进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政府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效率;政府要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3、重大工程(1)秦朝:万里长城:防止匈奴南下,将战国时期的长城连接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阿房宫、骊山墓(秦陵兵马俑)(2)西汉:派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意义:①促进了(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是国力强大的体现。▲四、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宗教、社会生活1、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社会动荡和变革,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代表人物及思想:①儒家:(创始人孔子)孔子:仁,以德化民,以礼治国;教育成就:广开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孔子“广开私学”、“有教无类”体现了当代教育平等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富贵不能淫《孟子》)②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辩证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庄子:顺其自然。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视人之身,若视己身《墨子》)法家:(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韩非子:“法与时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法治。④兵家:(创始人孙子)孙子(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孙膑兵法》(“事备而后动”)(3)法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严刑重罚的法治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秦国商鞅变法和秦始皇的统治就是受法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4)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作用(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2、思想专制:▲朝代思想专制表现秦朝(1)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②弊端: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西汉(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独尊儒术。(①目的:统一思想,巩固统治;②积极作用:保证皇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统一的需要。消极影响:禁锢了人们头脑,不利于学术发展。)(2)西汉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朝廷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总结:秦始皇排斥儒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家学说,对待儒家学说态度截然相反,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2、科技文化:朝代文化科技夏朝二里头遗址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商朝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秦汉①秦汉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②汉朝以前的文字书写材料:竹木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甘肃天水出土的纸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开始普遍使用纸张。(优点: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量提高,便于推广。影响: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提倡“再生纸”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医学著作:西汉的《黄帝内经》,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医圣),华佗(麻沸散、五禽戏)④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⑤东汉张衡地动仪。3、宗教:佛教: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4国中原地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东汉时期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大力扶持,佛教兴盛,主要表现为石窟艺术。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道教经典《老子》(《道德经》)。五、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边疆管理、对外交流1、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政权:西周被少数民族犬戎所灭。2、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1)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