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识记字词。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3.全面了解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13岁)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21岁)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出任司法总长时的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有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青年时期的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生字生词:戊戌叱咤莅临迥异激亢箜篌酣畅蓟北(wùxū)(zhà)(lì)(jiǒng)(kàng)(kōnghóu)(hān)(jì)结构分析课文结构清晰,按事件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1、作者开篇就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这是为什么呢?明确: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梁任公的政治行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2、作者在第一段中又提到一些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的演讲,这又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用来衬托梁启超演讲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深刻。合作学习,分组研习第二部分,思考:1、梁先生的演讲稿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演讲过程,却写演讲稿?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的?这些描写有何特点?3、梁先生的开场白有何特点?从他的神态和开场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五、六两段主要写先生的演讲,作者为何简述在茅津渡侯船渡河看到的情景?5、第七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6、从第八段来看,梁先生的演讲有何特点?7、从第九段来看,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有何效果?•4、“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这一句写出了梁任公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呢?明确:这是对梁任公先生讲演稿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他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修养都很高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先生的敬仰、赞美之情。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人物的东西来写人。•5、“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一句都描述了哪些内容?如果我们给它分为两层,你怎么来分?这句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明确:这是对梁任公外貌的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分为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由衷赞美之情。•8、作者引用梁启超独特的开场白和他特有的动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学者形象,那么,作者运用这看似矛盾又紧密联系的搭配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呢?明确:这是对梁任公先生演讲的开场白的描写,两句话看似有些矛盾,但却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既谦逊又自负的特点,作者就是用这种看似矛盾其实是用超常搭配来吸引读者的手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敬爱之情。•9、我们继续下一段,作者引用梁任公先生讲的一首古诗,朗读一遍,并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看看它到底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悲剧?作者为什么有要特别提到这首古诗呢?•明确: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拨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首句,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能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次句,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三句,结局。渡河导致的死亡,这个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冲动是魔鬼啊);末句,追思。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结果又回到原来的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大的疯狂的人格力量。•作者引用这首古诗是通过写自己的一次切身经历,勾起了对梁任公先生讲过的《箜篌引》的回忆。这些内容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精彩以及他的演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影响,二十余年而不忘,作者用了以结果写效果的方法,从侧面间接描写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精彩,用的是衬托方法。•10、学生思考:文中说“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说明梁启超的演讲有什么特点?•明确:生动有趣,吸引人,抓住了听众的心。11、第8自然段为我们展现了梁启超演讲的什么特点?•明确:本段记叙了梁任公先生演讲得十分投入,紧张之处,先生的演讲变成了表演。先是动作描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大师的演讲声情并茂,自由洒脱,酣畅淋漓。接着,重点抓住一“哭”一“笑”两个细节,真是传神写照。12、作者着力刻画梁任公先生讲到戏剧《桃花扇》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而且格外动情,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明确:《桃花扇》是反映抗清复明主题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反映抗击安史之乱的,二者都有鲜明的爱国主题,而梁先生演讲之时又恰值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先生忧国忧民之情略见一斑。•怎样理解“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的深刻含义?•明确:梁任公先生是应清华学校之邀来演讲,清华学子对梁任公怀有无限的景仰,是因为梁任公先生的学术文章有启迪作用。在二十世纪初动荡变革的时代,为青年的上进而欣然应邀,热情讲演,实属难能可贵,这是一;在当地文坛教坊多少人问政治而不专心学术,学问难以做到梁先生的境界,令人生憾,这是二;做学问的人,应当向梁先生学习做学问和做人,这是三。能力提升•作者如同一个高明的画家,寥寥几笔就将梁任公先生的形貌神态勾勒出来,让人读来如同亲闻其声,亲见其人,如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试着从写法上和语言上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写法特点:本文选材讲究,善用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鲁迅的《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对“豆腐西施”的描写:“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种是白描在人物肖像方面的运用.•回到课文,本文选材讲究,善用白描手法。全文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白描写法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用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手轻巧为之。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的运用,这才达到了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如形貌描写着墨不多。既写实相,又写身材,蕴意丰富;既遵循人物特点,又略有夸张,使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跃然纸上。此外,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讲演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等,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实秋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综观全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融合了作者对梁任公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的表达,有的是直接的发自内心的评价,有的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有的则是完全含蓄的,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你能找出几个与它们相应的句子吗?•明确:(1)直接表达:“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感情袒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半直接半含蓄:“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通过“很幸运”“动人”“欢喜”这些词,表达了一种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之情。•3)完全含蓄:对人物外貌描绘既写实有写神采,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只是因为爱之过甚,在遵循人物故有特点时,有略有夸饰,如“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我们仍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感情。•学完这篇文章,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明确:这篇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选取作者学生时代最优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