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欣赏、绘画、工艺。欣赏占全册教材的10%,绘画占40%,工艺部分占50%。欣赏部分主要是欣赏我国的民间工艺,如:重重复复、曲曲直直、平平稳稳、感受声音、民间玩具等,通过欣赏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欣赏“民间艺术”扩大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启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愉快童趣的心态投入美术学习。绘画部分主要是学习绘画创作,在学过色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敏感,鼓励他们更大胆的使用色彩作画,同时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启发想象,推动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工艺部分主要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制作各种工艺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民间工艺的特殊美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创造新颖,新意的工艺作品,从而更好的美化周围的环境、美化生活。学习目标:1、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术传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感受中国民间美术勃勃生机,使之更加热爱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和掌握绘画知识基本技能并制作各种小工艺品,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及创造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装饰和美化生活。3、通过本册的学习,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同学在欣赏能力水平方面有所提高,能够通过观察,去分析与学生生活接近的美术作品,并且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原色、间色知识能够有意识的运用,并做简单联系,能作二方连续练习。本学期这方面的练习比较复杂,不单纯是二方连续纹样剪贴,而是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够用记忆画、想象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要想画好其中的人物,必须平时下功夫,多观察、多学习、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应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将呆板的美术知识溶入有趣的故事和游戏之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兴趣。2、加强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增强课堂实教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激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书本和教师指导下,创造有趣味、有新意的作品,使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11、魔幻的颜色22、万花筒3、大人国与小人国34、前前后后45、天然的斑纹56、校园里的花67、最受尊敬的人78、今天我值日89、有趣的鞋910、团包手工1011、巧巧手1112、变废为宝1213、梦幻中的城堡1314、我设计的自行车14放假1515、星空的联想1616、新颖的电脑1717、电脑美术1818、会响的玩具1919、美术小记者2020、迷人的动画片21考试22放假课题1、魔幻的颜色课时一课时造型、表现课学习目标1、认识三原色。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否用三原色跳出三个间色。难点: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教学准备教师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学生水彩画工具。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二、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假如有一天我们失去了颜色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三、学习新课1、引导阶段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2、发展阶段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3、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四、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课题2、万花筒课时一课时设计、应用课学习目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否表示对成图形难点:如何表现对成图形,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准备教师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1、教师: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2、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二、导入新课谁知道万花筒是什么?三、学习新课1、引导阶段出示万花筒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2、发展阶段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3、收拾与整理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四、课后拓展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的,可后学生有兴趣的话可是住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性他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介绍万花筒: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大家说说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试着做一个万花筒。课题3、大人国与小人国课时一课时造型、表现课学习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难点: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构图是否完整。教师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教学准备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学生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教师: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学生: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你们看过动画片大人国和小人过了吗?能给同学们叙述一下你的看法吗?三、学习新课1、引导阶段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2、发展阶段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我们来到大人国和小人国时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我们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人笑掉大牙的事呢?我们每个人到了大人国和小人国都会遇到不同的事,十节课也说不完,谁没有机会说都会失望,这样好了我们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组中讲一讲吧。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3、收拾与整理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三、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课题4、前前后后课时一课时造型、表现课学习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难点:如何在绘画中体现不同肌理。教学准备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2.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二、学习新课1、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2、发展阶段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3、收拾与整理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三、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学生欣赏、评述,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这些景物都体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你以前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举例说明。课题5、天然的斑纹课时一课时造型、表现课学习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难点: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能否尝试用各种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学生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在教室里摆几盆盆栽,再准备一些用不周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2.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二、学习新课1、引导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