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赴秦州区城中村改造专题调研小分队策划书主办单位:生化学院分团委承办单位:10级地理科学一班2目录前言……………………………………………………………………4一.队名………………………………………………………………4二.指导老师………………………………………………………….4三.实践时间………………………………………………………….4四.实践背景………………………………………………………….6五.实践主题………………………………………………………….6六.实践口号………………………………………………………….6七.实践方式………………………………………………………….6八.实践地点………………………………………………………….7九.实践目标………………………………………………………….9十.实践内容…………………………………………………………10十一.人员安排及团队纪律…………………………………………11十二.实践安排………………………………………………………13十三.宣传方式………………………………………………………18十四.实践安全及应急措施…………………………………………19十五.可行性分析……………………………………………………21十六.活动预期成果…………………………………………………23十七.物资清单及经费预算…………………………………………23十八.资金赞助………………………………………………………24十九.材料清单………………………………………………………25附件一:团队成员登记表…………………………………………...253附件二:调查问卷…………………………………………………..26附件三:前期筹备工作任务分配表………………………………..31附件四:安全协议书………………………………………………..32附件五:赞助策划…………………………………………………..33附件六:三下乡活动经费管理细则………………………………..354前言炎炎夏日,正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好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贯彻“十八大”和“我的中国梦”主题精神、响应共青团天水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指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有义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在校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才干,为促进时代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一.队名天水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赴秦州区城中村改造专题调研小分队二.指导老师王莉霞三.实践时间2013.07.11—2013.07.15四.实践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改革初期仅为20%左右,到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中心作用。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原有的规模与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日益膨5胀的用地需求,加之城市的辐射效应使得城市的经济活动不断向外扩张,城区日益把附近的一些郊区和农村纳入了城市用地的范围,它们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与影响下发生明显的乡村—城市转型,在产业结构、建设景观、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逐渐具备城市的特质而与传统农村相区别。它们深受城市影响但社会结构和管理方式等又与城市有很大不同,村内的土地、人口、规划、管理都没有纳入城市体系。他们是原住村民的生活场所也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人群的栖息地,城中村存在建筑质量、治安、卫生、消防等大量的隐患,从而出现了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主要表现在:①房屋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村容村貌差;②公共设施缺乏,环境质量较差;③管理缺位,社会治安问题突出;④村民文化素质低,管理体制滞后。总之,天然的村落属性和城市发展要求,暂时的城市边缘人群的避难所和城市各项相关制度、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城中村尴尬的存在于几乎每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当中,“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城市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影响到城市化进程,已到了必须综合治理的境地。在城中村的改造上,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有:一.珠海模式:珠海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房地产商改造开发城中村的模式。二.广州模式: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村民自行开发改造、不允许房地产商进入的模式。三.杭州模式:杭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统筹改造城中村的一种模式。四.深圳模式: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主体开发的模6式。天水市位于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点,位居祖国几何中心,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点城市。目前天水市共有城中村300多个,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为城市规划区的18%,人口12万多人,为城市规划人口的19%。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周边、城市近郊的农村很快被纳入了城市版图,被城市包围的农村中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土地,种地无地,做工无活,他们的生存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快天水市城中村改造,有利于全市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造福人民群众。但城中村改造的难度非常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阻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天水市计划对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先后出台了《天水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违法建设管理的通知》、《天水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五.实践主题深入城中村,感受城市化六.实践口号服务村民,奉献城市七.实践方式71.实地走访城中村,观察村容村貌。2.发放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调查问卷,并做好和村民的访谈记录。3.向村委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城中村改造的具体规划及补偿安置措施。八.实践地点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天水,天水市规划局和秦州区建设局委托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天水市秦州区城中村改造整治规划》,该规划共涉及城中村21个,分别是冰凌寺村、暖和湾村、西十里村、西团庄村、闫新村、天水郡村、莲亭村、王家磨村、玉泉村、左家场村、伏羲路村、瓦窑坡村、东方红村、东团庄村、石马坪村、王家坪村、枣园庄村、七里敦村、东十里村、闫家河湾村和孙家坪村。本次实践我们团队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以下四个城中村,并另外选择还未被列入城中村改造项目,但属于将来城中村改造对象的娘娘坝村。实践地一: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暖和湾村实践地二: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东十里村实践地三: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莲亭村实践地四: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东方红村实践地五: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娘娘坝村实践地简介: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84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5.54万人,有汉、回、蒙、满、藏等19个民族。秦州区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为陇右门户、战略要冲和商贸中心,人流物聚,商贾云集,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现为天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受西安、兰州两大城市的双向辐射,是联系西北与中原、西南的交通枢纽。玉泉镇环围于天水市城区,是秦州区的中心镇。镇政府位于秦州区城纪大道城建综合楼(北关)。全镇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113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33198人,耕地面积41281亩,退耕还林面积26470亩。全镇城中村改造实行一村一策办法,推行“六型”模式,即东十里别墅型、石马坪土地综合利用型、孙家坪传统型、暖和湾上铺住宅型、东方红小区配套型、七里墩高层住宅型。先后完成了8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启动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镇有暖和湾、东十里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孙家坪1个区级示范村,七里墩等8个推进村。暖和湾村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村”殊荣,七里墩村被区文明办列为全区113工程试点村,全镇已有东十里1个省级、七里墩和暖和湾2个市级党建示范村、有孙家坪等4个区级党建示范村;2009年荣获天水市十大魅力乡镇。东方红村是较为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共有420户,850多人。自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间,该村先后有600多亩土地被征用。这次的城中村改造引进了开发公司,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计划对全村76亩土地进行开发改造,对村民的现有住房进行拆迁,总概算投资10亿元,9计划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大型综合商场、步行街、超市、公寓,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标志性高档生活小区和一座现代化高端城市综合体。莲亭村是位于高校(天水师范学院)周边的城中村,亦称作“傍校村”,由于临近高校,庞大的师生消费群体为失去农田的村民带来了无限商机,于是集餐饮、娱乐、出租房等为一体的傍校经济得以形成。娘娘坝镇地处秦州区南部林缘山区,距天水市37公里,东接麦积区麦积乡,南邻徽县麻沿乡,西与本区平南镇、大门乡接壤,北与本区齐寿乡、麦积区甘泉镇毗邻,是天水市的“南大门”。全镇共有28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95个自然村,有5337户、26174人,富余劳动力7159人,耕地面积56988亩。九.实践目的1.为响应校党委、校团委的积极号召,在体现我校学生风貌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信息优势,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2.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更加深入了解“城中村”的村容村貌、形成过程、负面影响和改造困难。3.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奉献精神,深入城中村了解村民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对城中村改造的疑虑、意愿和要求,做村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者和协调者。4.将反应民情民意的调查结果以调研报告形式向有关政府部门呈送,为其在今后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提供借鉴,使其能够顺应民10情,合乎民意,尽最大限度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加快秦州区城市化的进程。5.通过对城中村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纪实,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调查问题的实际能力,与陌生人的交际能力,遇事的灵活应变能力。并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自我,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能力。十.实践内容1.实景村貌:在走访各个调研村镇时,拍摄反映城中村建筑景观的实景照片,如“握手楼”、“接吻楼”、“一线天”、“不现天”等;拍摄城中村内部的交通道路,供电供水线路,街道环境等实景。最后制作成用于展示城中村现状的图集或幻灯片。2.问卷调查:在确定调研的城中村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问卷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完成城中村改造,对回迁村民的相关问题调查;另外一种是政府规划中正在进行改造的城中村,对还未搬迁村民的相关问题调查。3.访谈纪实:实地走访各个城中村,了解城中村改造已经完成,村民已经回迁的村镇和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村民仍未搬迁的村镇的村民对城中村改造的看法和所关心的问题以及建议,做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11访谈记录以录音或书面形式记录保存。4.对话政府:走访各个城中村所在地的村委会和相关的政府部门,了解因城中村改造而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条例、通知及村民的补偿安置措施,以及新建居住区的入住条件,配套设施等,了解目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力和困难。5.信息赶场: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城中村的村民,其实大多数人对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进程并不甚了解,因此这也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阻力大的重要原因。在走访过程中,队员充分利用自己在城市地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什么是城中村有疑问的村民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并发放关于城中村的相关材料,帮助村民了解城中村。十一.人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