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走近作者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围城》长篇小说;《谈艺录》诗话;《管锥篇》文论;《七缀集》文论集。1990年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好评。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锺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37年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译为中文。立场比较文学论证方法引用勒莱克:作概论就是傻瓜司空图: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段内容:交待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对中外诗进行比较,从而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读第1段,找相关内容1、谈中国诗的立场是什么?引用了哪些事例说明什么道理?如何理解?“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精彩语段赏读这是对只读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样就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不能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诗发展特点和规律2段特点抒情诗戏剧外国诗:史诗-------戏剧---------抒情诗规律早熟一蹴而至最高境界早衰缺乏变化,逐渐腐化论证方法类比绘画哲学比喻没有地基造房子(引用)中国诗:读第2段思考中国诗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如何理解?精彩语段赏读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篇幅短小,但意味悠远原因一篇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诗体适配诗心论证方法引用爱伦坡的主张比喻课后二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喻中国诗简短轻灵)诗人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家(中国诗人创作诗歌的精练简短)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诗歌的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每把眉眼颦蹙(喻中国诗精练微妙)对比易尽里望见无垠贵乎尖刻斩截读第3段思考中国诗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效果:抽象东西具体化轻鸢剪掠qīngyuānjǐanlüè:这是英国短语,字面意义: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轻鸢:鸢,指一种鹰科鸟类。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因此,古时候纸制风筝称作纸鸢。文中作者以此说明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钱钟书精妙的比喻幽默睿智。课后二如《围城》开头讲一位鲍小姐穿得很少,人家给她取名叫“局部真理”,怎么来的呢?有句名言说“真理是赤裸裸的”,小姐穿得少,几乎是赤裸裸的,所以叫真理,但并不是完全赤裸裸的,所以叫“局部真理”。钱钟书的幽默是透着学者智慧的幽默,有着文化内涵的幽默。特点(二):富于暗示论证方法引言严羽欧阳修白居易王士桢柳宗元李白贾岛刘希夷王勃赵嘏陶渊明鲍照魏尔兰济慈维荣拜伦比喻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的暗示性。)“怀孕”给人的猜想是极其丰富的,而一切猜想只能以“静默”示人,这就像我们读中国诗,只能带着无限的猜想去细细品读,才能体会其中暗示的深刻含义。读第四、五段思考中国诗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读第6段思考中国诗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特点(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原因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文人的话,是谈话,不是演讲论证方法比喻、对比蜘蛛网之于钢丝网像乐队合奏像吹芦管狂起来只不过凌风出尘狂起来拔木转石的力兽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不是野蛮犬吠,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喻中国诗比重轻---喻外国诗比重重喻外国诗的狂放。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喻中国诗词气安和。特点(四)题材数量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比较)内容风格内容相同作风暗合(比较)例证中国的陶渊明、李白罗马的霍瑞斯口吻方面外国的歌德、格雷中国的陶渊明、李白田园方面读第7段思考中国诗的第四个特点是什么?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特点(四):比较研究后的结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中有西方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增加对本国诗的热爱第8段作者对中西诗比较研究后得出了哪些结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如何理解?本句隐讽那些不懂中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中西本位文化论者)。文章思路中国诗根本立场:比较文学(1)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2)具体特点(3—7)结论: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问题探究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思考:与西方诗歌相比,中国诗有什么特征?第一,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而中国却是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西方也有主张诗短的,但他们的“短”比我们的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不应采取“本位主义”,应通过比较方式,才能更深刻地感受本国诗歌。主题归纳: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致大海——普希金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内容上《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观沧海》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容着深远的意味。形式上《致大海》是自由体诗。《观沧海》是古体诗。《致大海》与《观沧海》的异同赞美了大海的自由奔放,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内心的苦闷。赞美大海的博大宏伟,抒发自己政治家、军事家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