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整合一、总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经过讨论,根据表达方面的特点,我们分了六个单元分别是写诗,写景,写事,写人,童话,寓言,动物。1.写诗《1、长城和运河》《8、李广射虎》《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学习诗的特点2.写景《2、美丽的南沙群岛》《3、庐山的云雾》《12、荷花》《21、槐乡五月》《22、海底世界》表达方式:从哪些方面介绍景物,把握景物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拟人夸张对比反衬等写法3.写事《2、学会查“无字词典”》《11、第八次》《12卧薪尝胆》《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17、石头书》表达方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告诉的道理4.写人《4、翻越远方的大山》《5、雪儿》《6、花瓣飘香》《7、菩萨兵》《9、少年王勃》《10、大作家的小老师》表达方式:写人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写人的方法。5.童话故事《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水上飞机》《16、跟踪台风的卫星》通话故事的特点,学习童话的对话等特点,怎样写好童话故事6.寓言故事《24、寓言两则》《25、争论的故事》《26、剪枝的学问》通过寓言的特点,学习拟人化手法,感悟深刻道理。7.动物《18、狼和鹿》《19、放飞蜻蜓》《20、恐龙》表达方式:形象描述列数字感悟道理㈠诗类古诗的语言精练,言简意赅。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学习,对古诗的背景、内容、意境的关注,获取诗歌语言的情感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诗文的魅力,懂得诗歌节奏感强、表达含蓄、意境优美的特点。本册所选诗歌主要的表达特点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具体到每首诗歌分别为:《长城和运河》寓情于景;《望庐山瀑布》寓情于景、重在写景;《绝句》寓情于景、重在写景;《李广射虎》寓情于事。学生在掌握生字词语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搜集描写壮丽山河的诗歌,读一读,背一背,在领会诗歌之美的同时,带着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用手上的彩笔画出属于自己的大自然美景。这三篇课文分布在三个单元,形式各有特点,可以平均用力用时,都安排精读,按参考书意见分配课时。只是学会这两首古时候以后,再补充有关写景的古诗让学生背诵,增加阅读量。1、《长城和运河》这首诗讴歌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全诗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两部分的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优美简练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每节诗的第一行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为开头,既交代了作者观察长城与运河的独特方位,又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无穷的遐想。第二行以“奇异的景象”概括出长城与运河的特点。最后,两部分均以设问句结束,自然引出人间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祖先,颂扬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可谓水到渠成。这首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寓情于景,在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文中“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在大地”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可在日常训练中锻炼比喻手法。仿照课文学写诗,写写当代中国人创造的人间奇迹。2、《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八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关于“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对古诗的内容要避免一字一句的理解,要让学生在朗读、想象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但对理解诗意及体会意境的关键字词,如“引”、“平明”、“白羽”、“石棱”等,要让学生弄清楚,体会李广的力大无穷、射箭本领之高强。让学生搜集卢纶的其他《塞下曲》读读背背。3、《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诗歌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挂”字化静为动,形象的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教师配着优美的音乐解读诗句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所学的意象汇成一幅画,再让学生想想着画面品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生课外搜集一些写景的古诗,自读自悟。4、《绝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折射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全诗表达手法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寓情于景。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这首诗的观察顺序,一、二句是由低到高,由近到远,三、四句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教学时,学生读通诗句,明白“黄鹂”、“翠柳”、“白鹭”、“晴天”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词,联系诗句说明作用。再将四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在四个动词中,哪个“真动”,哪个“不动”。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让学生写有关“春天的景色”的一段话,训练学生动静结合的写法。(二)写景类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本册写景类课文通过描绘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理解借景抒情、拟人、夸张、对比等写法,学会运用。写景类的文章一般具有这些特点: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修辞或对比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独特感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个相似的教学模式。所谓相似,是因为虽然同属于写景一类,但文章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上,一定要因文而异,适当调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绝不能千篇一律。《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山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南山群岛赞美与热爱之情。《庐山的云雾》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槐乡五月》是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的语言如诗般的美妙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积淀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文章。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一组课文可以重点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和《槐乡五月》,进行精读,感悟思想,学习表达,用课时多一些,《庐山的云雾》和《荷花》可以教师出题目引导学生自读,《海底世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即略读。《美丽的南沙群岛》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与丰富的物产。初读课题,我们可以得知“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个偏正式短语,中心词是南沙群岛,美丽用来修饰南沙群岛,也概括地点明了南沙群岛的特点。细读全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物产丰富、美丽迷人的南沙群岛,作者寓情于景,流露出对南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同时,本单元的主题是风景名胜,结合着第一篇课文《长城和运河》,其中“祖先”是两课的焦点,比如文章第一段写到“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因此,教师要引导让孩子在阅读之中,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即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第二自然段着重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南沙群岛的迷人风光。全文主题突出,层次清晰,语言优美,为学生语言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典型的总分结构,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训练点: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做一次小导游,根据课文内容,向别人做介绍。《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作者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也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第四自然段进行总结,庐山的云雾令人流连忘返。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是本段的总起句。“千姿百态”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姿态的多。在这里可以对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千_万_。)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笼罩”和下一句的“缠绕”应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可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句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画一画,形成一种感性的、立体的认识。)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这里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一组比喻句,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本段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语言优美。品读语言是本段的重点。教学时可通过“读—想—画—赏—读”,为学生创设品与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读。本课的训练点让学生仿照着一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荷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本课的重点是感受荷花的美。为了突破重点,可以引导孩子品读第一至三段。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会用手势表示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语言优美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因此本课的训练点是摘抄备课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槐乡五月》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感受“飘香的季节”是本文重点,领悟“孩子的季节”则是这篇课文的难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好客、能干、可爱,其实就是孩子在这一季节里快乐的表现,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做槐乡孩子的快乐.为此,可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一起走进槐乡,当一回槐乡孩子,说说自己在这个季节里心情怎样,都做了些什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课文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整个环节的交流给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间,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快乐,自由地表达心中所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理解了“请吃槐花饭,赠送槐花蜜,用槐花装扮自己,享受槐花香”等等这些都是槐乡孩子快乐的一种表达。让孩子们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