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幸福生活的地方1教案冀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幸福生活的地方教材分析“幸福生活的地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中“幸福生活的地方”,是指学生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教材首先通过两幅社区俯视图(一幅完整的城市社区环境图和乡村社区图)来非常直观、感性地帮助学生认识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生活环境,学生建立起“社区”的概念,使学生对社区的理解更加具体化、生活化,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和心智发展水平。通过系列图片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里的机构、公共设施及其功能,了解社区与每个人的密切关系。通过“社区的变迁”感知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通过认识和了解社区,使学生懂得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生活,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和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社区的合格公民。教材充分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指导,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汇报交流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情分析每个人都有较为固定的生活环境,学生也不例外,但大多数学生对周围生活的环境熟视无睹,平常他们也不太在意身边的变化,加上他们年龄偏小,社会阅历不丰富,不知道过去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对生活的地方没有去深入认识的意识,所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地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其实,生活地方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三年级学生已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区的特征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社区环境的变化,有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的美好情操,而人的活动也将直接影响到社区的环境。社区环境是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学习的港湾,学习和认识社区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感知社会环境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树立学生关注社区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调查参观等到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本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只对农村生活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城市社区环境只停留在表层认识上,要让学生很快的感受出城市和农村社区的不同,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现在幸福的生活。教学资源社区机构、新农村公用设施和商店以及社区里的老人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另外再加上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建议21.课前,学生可以自愿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自己生活地方的调查活动。并做好记录和总结。2.调查了解周围的社区环境与前些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强大。3.教师也可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的文化、商业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进行集体考察,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4.指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画出社区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创新设计。画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理念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都比较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曾经在大人的带领下到过城市上游玩过,对城市社区样子也有一点模糊的认识,还写过诸如“我的家乡、我的学校”等描写景物的作文,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经历体验。本课教学注意以儿童的身边生活的环境为基础,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实际调查活动中的本来景象和真实感受,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和活动设计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和感知水平。教学目标1.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认识能力。认识不同社区的环境,学会运用观察等方法搜集信息,会总结比较信息反映出来的相关内容。3.知道什么是社区,了解社区的重要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社区的变迁,感知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去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4.通过分组合作调查,并及时总结交流出答案,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感。教学重点能说出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的不同之处,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和意识。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小组内有人负责组织工作,有人负责记录。准备好调查提纲和调查表,其它调查相关的用具,如录音机、摄像机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说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是:(1)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学校周围的社区,(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建立学生对社区概念的感性认识)取得第一手真实的材料,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会调查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自3主合作意识。(2)总结交流调查结果,比较出城市和农村社区的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知道,虽然生活环境不同,但每个社区都在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3)通过实地调查和图片欣赏,使学生了解社区的主要特点和公共设施的作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鲜活的生活中认识社区的功能,使社区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4)通过新旧社区的课件的观看,引导学生比较,看社区变迁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向长辈们调查了解社区的旧貌,旨在和现在社区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认识社区出示各种各样的社区图(建立对社区概念的感性认识):√农村社区;√传统居民小区;√现代居民小区;√商业社区;√学校周围的文化社区等。说一说:1.社区里都有哪些建筑?有哪些公共场所?有哪些部门和公共设施?2.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布置调查任务1.考察范围:学校周围社区。2.活动目的:观察学校周围的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重点比较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异同,感受什么是社区?建立对社区的感性认识,了解社区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观察内容:观察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银行、商店、邮局、电信、书报亭、车站等)和公共设施(如路灯、邮筒、健身器材等)?重点观察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容村村貌。4思考:社区环境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5.要求:(1)明确活动目的。(2)将全班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各组负责人,分工要明确。(3)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在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合,归校。必要时请家长参与。(4)为了搜集信息,可以拍照,可以画,可以笔录,也可以录音,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记录信息。(5)认真填写好调查卡片(附“调查卡片”),互相合作写出调查报告。第二课时4三、组织实践活动(1)每个小组围绕校园一周进行观察,最远不能超过2公里,采访并记录;(2)重点调查乡政府所在地的集贸市场和各单位。(3)在规定时间,统一地点集合。另附:教师在上第二课时之前应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去调查(必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第三课时四、交流,讨论1.先按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分别整理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调查材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社区实地考察过程中获得的信息。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可以根据不同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汇报方式。2)学校周围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3)集贸市场有哪些设施,周边环境怎样?2.学生根据记忆补充说对城市社区的认识。3.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方便?离开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社区里有哪些公共设施?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设施,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第四课时五、社区的变迁(通过新旧社区的比较,看社区的变迁)1.课前社会调查:向长辈调查了解社区原来的面貌,与现在的社区比较,看看社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导学生向长辈们调查了解社区的旧貌,和现在社区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2.组织交流:过渡:我们生活的社区以前是什么样子?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展示图片:街道的变化;商店的规模与商品种类的变化;居民住宅的变化;社会服务行业的变化;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的变化。小结: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生活的社区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方便。你认为未来的社区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关注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树立社区的主人公责任感)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