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biotech.com《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南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临床检验教研室编@100biotech.com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南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分离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清与血浆差别是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血浆除钙离子外,其他全部凝血因子,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2.血液的生理功能(1)运输功能(2)协调功能(3)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4)防御功能二.采血方法:有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真空采血法(负压采血法)。真空采血能有护血液有形成分,减少了溶血现象,使检验结果更可靠,有利于样本收集运送和保存,防止血源性传染病。二.血液涂片制备1.手工推片法一张良好的血片,应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并留有一定空隙。2.载玻片压拉法适用于血细胞活体染色。3.棕黄层涂片法适用于白细胞减低患者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红斑狼疮细胞检查等。三.细胞染色1.瑞氏染色法(1)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将适量伊红、亚甲蓝(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伊红和美蓝;二是固定细胞形(2)染色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3)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结合,染色偏蓝。(4)注意事项血涂片干透后固定,再染色。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防止染料沉着在血上。冲洗时间不能过久,以防脱色。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四.质量控制制备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血膜越厚,反之则越薄。血细胞染染色过深,过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pH值、染液浓度密切相关。染浅纠正方法是延长染色时间,调节pH值,染色过深纠正方法是缩短染色时间、稀释染液、pH值。一、红细胞计数(一)参考值1.成年男性(4~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二)临床意义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100biotech.com(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见于各种原因出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原因溶血,如溶贫、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红蛋白尿等。(3)造血原料不足:铁缺乏或铁失利用,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4)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系统性疾病伴发的贫血等。2.红细胞增多(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红系细胞增殖性疾病,胞计数在(7~10)×1012/L.(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如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如严重腹泻、、多汗、大面积烧伤等。(三)操作方法1.红血细胞计数操作和注意事项(1)计数灌板(改良牛鲍计数板)后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数。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2)白细胞影响:白细胞过高者(WBC100×109/L),红细胞计数结果应进行校正。应将的红细胞数减去白细胞数,或直接在高倍镜下计数红细胞数。二、血红蛋白测定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法。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为例。(一)检测原理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SHb)外的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后者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直定或通过制备的标准曲线查得血红蛋白浓度。(二)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五)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和高原地区居住者。上午7时Hb达高峰,随后下降。2.病理性变化(1)某些疾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的总容量。(2)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三、红细胞形态检查(一)质量控制1.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2.注意检查顺序的完整性。(二)参考值瑞氏染色血涂片成熟红细胞形态为双凹圆盘形、细胞大小一致、平均直径7.2μm(范围@100biotech.com9.5μm)、淡粉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三)临床意义1.红细胞大小改变(1)小红细胞:直径6μm的红细胞。小红细胞生理性淡染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生理性淡染区消失,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大红细胞:直径10μm的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3)巨红细胞:直径15μm的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4)红细胞大小不均: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后者特别明显。2.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1)正常色素性:见于正常人、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2)低色素性: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等。(3)高色素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4)多色性: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见于正常人(占1%),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如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5)细胞着色不一:又称双形性贫血,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3.红细胞形状改变(1)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小儿。(2)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3)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脾切除后或肝脏疾病等。(4)口形红细胞:见于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及肝病患者。(5)镰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S,HbS-C)、镰状细胞特性样本(HbA-S)。(6)棘形红细胞:见于棘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7)裂红细胞: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伤等。(8)缗线状红细胞:因为血浆中某些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红细胞正负发生改变所致。(9)有核红细胞(幼稚红细胞):①溶血性贫血②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性骨髓增生性疾病④脾切除后(10)其他:①新月形红细胞: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②泪滴形红细胞:见于贫血、骨维化和正常人。③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某些感染、严重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4.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贫血时见到点彩红细胞多表明骨髓增生旺盛或有现象。(2)豪-乔小体(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body)见于脾切除后、脾功能低下、血病、某些贫血等。(3)卡波环: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铅中毒、脾切除后等。(4)寄生虫:红细胞胞质内可见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等病原体。四、血细胞比容测定@100biotech.com(一)检测原理血细胞比容(HCT、Hct、Ht或PC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本中所占比值。(二)质量控制1.手工法当红细胞增多时,Hct明显增高,血浆残留量也会增加。2.血液分析仪法要注意Hct是否与RBC、MCV有关。(三)参考值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7。微量法:男性0.47±0.04;女性0.42±0.05(四)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手术后、腹泻、失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降低见于各种贫血,Hct减少程度与RBC计数值不完全一致。3.输液评估有助于控制补液量和了解体液平衡情况。4.计算平均值是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基础数据。也是影血粘度的决定因素之一。五、红细胞平均指数(一)检测原理1.手工法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值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2.血液分析仪能直接导出MCV值,再结合直接测定的RBC和Hb,计算出MCH(=Hb/RBMCHC(=MCH×MCV).(二)质量控制1.手工法RBC计数、Hb、Hct测定数据必须准确可靠。2.血液分析仪法用XB分析法或浮动均值法对血液分析仪进行质量控制。(三)参考值见表不同人群红细胞指数的参考范围MCV(fl)MCH(pg)MCHC(g/L)新生儿91~11229~36280~3601~2岁70~8422~30320~380成人80~10027~34320~360老年人81~10327~35310~360(四)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仅代表红细胞平均值,有一定局限性。必须作血涂片检查才能较为准确断。六、红细胞体积发布宽度(RDW)(一)检测原理RDW反映样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即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常用@100biotech.com系数(CV)表示。(二)临床意义1.贫血形态学分类MCV和RDW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贫血形态学鉴别诊断。2.作为缺铁性贫血(IDA)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当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开始增随后逐渐降至正常。3.鉴别缺铁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七、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一)检测原理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内残存嗜碱性物质RNA,经煌焦油蓝或新蓝活体染色后,呈浅蓝或深蓝色的颗粒状或网状结构。(二)质量控制1.显微镜法影响因素较多,Miller窥盘法计数网织红细胞可减少误差。2.仪器法Howell-Jolly小体、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可使结果假性增高。(三)参考值显微镜计数法:成人0.008~0.02或(25~75)×109/L,新生儿0.02~0.06。仪器法:RMI织红细胞成熟指数):男性为9.1%~32.2%,女性为12.8%~33.7%。(四)临床意义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②放疗、化疗后;③红系无效造血。(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2.观察贫血疗效贫血患者在抗贫血治疗后,Ret开始升高,1周左右达高峰,2周左右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109/L,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在估计红细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较准确。八、点彩红细胞计数(一)质量控制须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二)参考值0.03%。(三)临床意义增高见于1.中毒2.各类贫血。九、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检测原理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分为三①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②快速沉降期;③细胞堆积期。(二)质量控制影响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血浆蛋白质比例大分子蛋白如急性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使@100biotech.com加快,小分子蛋白使血沉减慢。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1)红细胞数量:通常红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血沉加快。数量增多使血沉减慢,但数量,会影响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导致血沉也减慢。(2)红细胞直径:直径越大血沉越快,但球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不易聚集而使血沉减3.血沉管血沉管倾斜,会加速红细胞沉降。4.血样本抗凝剂浓度增加、血液凝固使血沉减慢。5.温度室温过高(25℃)使血沉加快,室温过低(18℃)使血沉减慢。(三)参考值男性:15mm/h;女性: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