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课标版历史第41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1.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萌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中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①《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发起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3.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主要思想: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③君主立宪制度。教材研读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④《孔子改制考》等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5.梁启超发表⑤《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6.严复出版⑥《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7.康有为尊孔的实质目的是宣传封建旧文化。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⑧尊孔复古的逆流。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⑨《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主、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⑩《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提倡 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5.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6.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带有一定的 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的绝对化倾向。如在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7.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8.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9.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促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10.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学、反对封建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1.《海国图志》中记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答案D材料表明《海国图志》看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A.托古改制B.中体西用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答案B托古改制中“头脑”已经是西方思想,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指导思想还是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从内容到形式均属于西方,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的内容和形式均来自西方,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3.“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C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B两项错误;“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D项错误;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危局之下,中国人民开展的将爱国救亡与追求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B从“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一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另一方面致力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尽管是爱国救亡运动,但是其盲目排外的做法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以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答案A结合材料“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可以看出其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故A项正确;从材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可以看出其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追求西化,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陈独秀是把复辟帝制当成是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6.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C维新变法借用孔子的招牌,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不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7.“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该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 答案A由题干中“‘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该观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倾向,有一定的道理,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8.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 ()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思想界的明星”“我真正的老师”是从陈、李二人对毛泽东本人在思想上的引领而言的,尤其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重难点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一、维新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评价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2.形成原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也不失为一种策略。(2)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重难突破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3.评价(1)进步性: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局限性: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里找根据,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命题视角(1)考查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2)考查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实践(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将维新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进行比较,展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4)与启蒙思想相联系,考查西方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与“中体西用”主张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统治。(2)不同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侧重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没有进行大规模实践。在“中体西用”主张指引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其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典例1(2014课标Ⅰ,29,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命题立意本题以维新变法时期知识分子的言论作为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当时科举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题关键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认真辨析备选项。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相当多的举人反对梁启超等“废八股取士之制”的建议,这说明科举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等人建议“废八股取士之制”,并不是要废除科举取士制度,A项表述本身错误;材料仅说明许多举人对“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而不能说明知识分子政治保守,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排除D项。 答案B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1-1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这表明梁启超的认识是 ()A.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B.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C.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D.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 答案C 解析梁启超认为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国家政治由国民治理,民权兴亡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兴亡,统治者如果压制民权,就是自弃其身,因此得出结论:爱国必须要兴民权。故C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1-2下列各项中符合维新派“宪政”思想的是 ()A.“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