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5·山东烟台模拟)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1~2题。1.阶段Ⅰ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雾霾频发②水土流失③全球变暖④森林破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阶段Ⅱ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天人合一论解析第1题,阶段Ⅰ是农业社会,人类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可能产生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雾霾频发、全球变暖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发生在工业社会。第2题,阶段Ⅱ是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产生了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答案1.D2.B(2015·湖南常德高三模拟)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A.建材厂、火电厂、盐场B.盐场、火电厂、建材厂C.建材厂、盐场、火电厂D.盐场、建材厂、火电厂4.该生态园区中()A.火电厂的“三废”均得到了有效利用B.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是②④C.该工业园区没有废弃物排入自然界D.乙适宜选建在大河入海口解析第3题,读图,乙利用太阳辐射进行生产,为化工厂提供原料,乙应是盐场。丙工厂的产品其它工厂都需要,应是火电厂提供的电力,丙是火电厂。丙厂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成为甲工厂的原料,可能是火电厂的煤渣作为建材厂的原料,甲是建材厂。C对。第4题,读图,该生态园区中,火电厂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指向园区外,说明“三废”中废弃物进入环境,没有得到利用,A错。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是②太阳能,④电能,B对。该工业园区有废弃物排入自然界,C错。乙适宜选建在远离大河入海口,蒸发旺盛的地区,D错。答案3.C4.B5.(2015·广东揭阳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1985~200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情况的是()A.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B.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维持较低水平C.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1995~2000年D.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一直负相关解析读三角坐标图,期间环境污染指数先降后升,A错。资源能源消耗指数持续下降,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B错。1995~2000年间,该地环境污染指数一直处于低水平,资源能源消耗指数持续下降,经济发展指数持续上升,故此阶段其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C正确。对于D选项,图中多个数据显示两者可以出现正相关。D错。答案C(2015·四川眉山模拟)下图为“鄂尔多斯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该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读图完成6~7题。6.该工业园区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7.该工业园区内产业集聚的直接效益不包括()A.促进资源循环利用B.推动房地产投资C.减轻环境污染程度D.加强生产与协作解析第6题,该产业链体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化废为宝,污染物排放量低,体现了持续性原则。第7题,相关产业的集聚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了生产与协作关系,减轻了环境污染程度,故B符合。答案6.B7.B(2014·成都模拟)PM2.5的沉降速度较慢,自然沉降效果有限,会长期漂浮在空中。2013年3月10日,成都市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持续下降,至3月10日中午12时,全市各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下的颗粒物)浓度均已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致使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使成都成为全国最“霾头苦干”的城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8~9题。8.下列说法中不是主要造成成都市雾霾天气的原因是()A.风力较大,扬起地面尘土,造成可吸入颗粒物不易沉降B.冷空气活动弱,未形成大范围内有效降水C.来自西北地区的浮尘天气对成都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D.自2013年春节至3月10左右均未有有效降水9.上图为成都市某夜气温垂直温度变化率(图中等值线数值为随高度上升气温的变化数值,单位:℃/100米)时空变化图,下列各时段中PM2.5值可能会最高的时段是()A.15-16时B.19-20时C.24-1时D.10-11时解析第8题,霾的形成有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风力较大不能形成霾天气,A不是主要原因。冷空气活动弱,静风天气易形成霾,B是。浮尘天气颗粒物增加,易形成霾天气,C是。发生霾时一般湿度较小,湿度小于80%时发生霾天气,D是。第9题,PM2.5值可能最高的时段,应该是空气对流最弱的时段,也就是逆温最强的时段,图中19-20时这段时间,逆温最强,所以PM2.5值可能会最高,B对。A、C、D错。答案8.A9.B(2014·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②人口增长明显变快③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0题,由图看出,人口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是同步变化,因此不能说人均能耗不断下降。不同年份人口总量增速快慢不同,因此也不能说人口加速增长。2008~2017年期间,GDP曲线与能源消费曲线差距呈减小趋势,因此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第11题,增加煤炭使用量会造成环境污染,有悖于节能减排,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会加大对矿物能源的消耗,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10.B11.D二、非选择题12.(2015·湖北武汉高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宁夏中卫市接壤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有诸多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当地牧民的主要集居地。近几年内蒙古和宁夏分别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立工业园区,引入了上百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未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沙漠,让其自然蒸发,然后将蒸发后的沉淀物直接埋在沙漠里面,使当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1)简述在腾格里沙漠腹地排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解析第(1)题,注意从环境污染(水、大气、土壤)与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要针对上题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答案(1)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造成地下水污染;造成土壤污染;造成大气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2)措施:加强立法,严禁相关企业非法排污;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水、土壤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尽快对现有废水、底泥等污染开展无害化处置工作,防止污染扩散。13.(2014·北京石景山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酒文化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然而,传统酿酒工艺却因生产周期长、效益低、原材料浪费、废弃物污染等问题,面临危机。沱牌舍得酒业首创了“粮—酒—糟—畜—沼—粮”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模式,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沱牌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酒—糟—畜—沼—粮”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模式结合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任选其一,简述沱牌循环经济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析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内涵有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轻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社会持续发展强调促进就业或科技、品质的提升;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增加经济收入。可结合图示信息,从以上方面分析。答案工业:保证了原料的安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就业;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他答案合理即可)或农业: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缓解饲料、燃料、肥料相争的矛盾,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其他答案合理即可)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2015·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题。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D.1900~2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第1题,从题干分析,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观察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发现,在海拔1300米以下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人口%上升或土地面积%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1300~1900米之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1900米以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选A项正确。第2题,依据上题分析,1900米以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排除C、D项;根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可知,受该地地形影响,不适合大量开垦耕地,最大可能是人口迁出,所以选B项。答案1.A2.B(2015·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根据所学过的知识,结合下图,完成3~5题。3.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A.调节当地气候B.蓄水保土增肥力C.只为增加粮食产量D.增加当地自然景观层次的美感4.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能源短缺C.土地荒漠化D.大气污染5.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A.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率B.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C.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D.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解析第3题,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坡度减少,水流速度减缓,可以减少大气降水后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而保护土壤的肥力。第4题,由于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加上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5题,该区域以山地为主,不应该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不可能以粮食生产为主;如果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可能造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该区域气候、水、生物和土地资源丰富,此处梯田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故选D。答案3.B4.A5.D(2014·浙江五校联考)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回答6~7题。6.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大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C.2012年的年际变化比2011年大D.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7.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径流量D.污染物来源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不同月份入海通量有很大的差异,说明季节变化较大;同时2012年与2011年入海通量也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年份也有较大差异,即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要比较不同年份,不能以一年来说明;同理季节变化也是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比较,不是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比较。第7题,图中显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径流量。答案6.B7.C(2015·湖北武汉高三调研)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下图是我国南方某省的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预测曲线。据此完成8~9题。8.对该省的碳排放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A.GDP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