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图(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5·温州十校联考)下图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1~2题。1.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A.板块碰撞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2.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四次地震区均位于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区,多地震。第2题,根据海啸形成的条件可知,②地的地震最可能引发海啸。答案:1.A2.B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P地吹西南风B.N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C.M地为阴雨天气D.M地为高压中心4.影响Q地的天气系统和对应的天气特征分别是()A.暖锋晴朗B.冷锋阴雨C.气旋阴雨D.反气旋晴朗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近地面1000百帕等压面上M、N两地海拔均高于四周,说明两地处于高压中心,都盛行下沉气流,都以晴天为主;风从N地吹向P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第4题,根据等压线的弯曲规律可知,Q地位于低压槽中,最可能形成的天气系统为锋面,锋面附近多为阴雨天气。答案:3.D4.B读某等值线图,回答5~6题。5.如果图中的等值线为等温线(单位:℃),则()A.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城市的热岛效应B.城市中心盛行下沉气流C.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城市近地面的空气会由市中心流向四周的郊区D.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6.如果图中的等值线为等地租线(单位:千元),则()A.A处最可能分布着高级住宅区B.该城市东北—西南方向的交通较便利C.该城市的地租只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D.B处的等值线朝市中心弯曲,说明该处可能是风景区,地价高解析:第5题,受热岛效应的影响,该市的市中心气温较高,由市中心向四周气温逐渐降低;由于城市中心气温高,故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空气会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受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非完全一致。第6题,该市等地租线由市中心凸向东北、西南方向,说明这两个方向上的地租高于两侧,即说明东北—西南方向的交通较便利。A处地租较低,环境质量可能较差,不可能分布着高级住宅区;如果地租只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地租等值线应是以市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B处等值线朝市中心弯曲,说明该处的地价偏低。答案:5.A6.B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完成7~9题。7.甲、乙、丙、丁四地中,平均每日日照时数最接近的是()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丙8.甲、乙、丙、丁四地中,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大气透明度D.降水量解析:第7题,甲、乙两地的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均介于9小时到10小时之间,丙地的平均每日日照时数介于10小时到11小时之间,丁地的平均每日日照时数为6小时。第8题,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较长,因而该地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丁地昼长较短,因而冬季每日日照时数较短。第9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大致由中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减少,与该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呈负相关,由此可判断降水量是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答案:7.A8.D9.D下图是我国东部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影响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11.N地与R地相比,收获时间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解析:第10题,M地位于华北平原,R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差异明显,导致了M地和R地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冬小麦的收获期M地晚于R地。第11题,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原理推断,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是因为N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优越,因此冬小麦的收获时间较早。答案:10.A11.A二、综合题1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材料二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3)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面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析:(1)干燥度的分布特征直接读图分析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压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分、增加温差。(3)B湖日趋缩小的原因是来水减少,因此采取的措施应从上游地区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河水的截留等方面思考。答案:(1)干燥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3)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13.读甲、乙两图,甲图(单位:hPa)中EF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为南亚大部分地区某季节的气压形势图,此时南亚大部分地区吹________风,甲图所示季节,乙图中①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2)EF为________(晨、昏)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乙图中0℃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并判断其影响因素,完成下表。走向影响走向的主要因素西段东段解析:判断风向、季节时,要依据图中的等压线;而0℃等温线走向由图可直接得出,分析原因时要考虑影响气温的纬度、洋流等因素。(1)根据等压线分布,作出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即可判断风向;根据甲图中的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可知,此时亚欧大陆气温高、气压低,为北半球的夏季;乙图中①处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2)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故图中EF左侧为昼半球,EF为昏线。(3)由图可知,乙图中0℃等温线西段主要呈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该段的气温受海洋影响明显;而东段主要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该段气温受纬度影响明显。答案:(1)偏南(西南)炎热干燥(2)昏此时印度西北受低压控制,说明亚欧大陆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EF为昏线(3)走向影响走向的主要因素西段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海洋(洋流)东段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