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2*10=201.长日照作物是指日照长度必须大于某一时数(临界日常)或者短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结果的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2.短日照作物是指日照长度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常或者暗期超过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结果的日期。3.中日照作物是指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只要其他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的作物。4.定日照作物是指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生育周期的作物。5.发育是指作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质变过程。6.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又称感温性、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7.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是指各个器官的建成呈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8.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的干物质全量。组成作物体的全部干物质中,有机物质占总干物质的90%~95%,其余为矿物质。9.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由于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不同,不同作物所提供的产品器官也各不相同。同一作物因利用目的的不同,产量概念也随之变化。10.生物产量=光合面积*光和强度*光和时间-消耗(呼吸、脱落等)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11.冻害是指作物体内冷却至冰点以下而引起组织结冰而造成的伤害或死亡。作物受害的程度与降温的速度及温度回升的速度、冻害的持续时间有关。降温速度、温度回升速度慢,低温持续的时间较短,作物受害较轻。12.冷害是指在作物遇到摄氏零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体损害或发生死亡的现象。13.积温是指把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14.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差数。15.活动积温是指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16.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在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作物对养分的要求,不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吸收速率上都是最高的。此时使用肥料所起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也最为显著。17.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总称。18.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19.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的种植方式。20.套作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21.混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22.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23.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24.最小养分律是指在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中,如某一养分不足即使其它养分很丰富,作物生长仍受到最少养分的限制。25.水分临界期是指在作物全生育期内对水分亏缺最敏感,且缺水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一般为生殖器官发育至开花期)。26.昆虫的世代是指昆虫的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成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或一化。27.年生活史是指昆虫的年生活史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越冬后复苏开始,到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二、选择题4单选+3多选1.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椰子、甘蓝、蓖麻、油桐、大豆、棉花、大麻。2.糖料作物有甘蔗、甜菜、甜高粱、甜玉米、甜叶菊、甜棕榈、糖槭。3.嗜好类作物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4.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约占土壤养分总储量的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或更少。5.缺氮对植物的影响:1)氮元素充足时,植株叶片大而鲜亮,光合作用旺盛,叶片功能期延长,分支多,营养体健壮,产量高。2)氮元素缺乏时,绿色减退,生长减缓,植株矮小,枯黄脱落。6.生产上作物对太阳能的转化效率是很低的,一般只有0.1%-1%三、填空题0.5*30=151.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观念,有12个起源中心,分别是中国日本起源中心、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澳大利亚中心、印度斯坦中心、中亚西亚中心、近东中心、地中海中心、非洲中心、欧洲-西伯利亚中心、南美洲中心、中美洲-墨西哥中心、北美洲中心。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映特性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3.长日照作物是指日照长度必须大于某一时数(临界日常)或者短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结果的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4.短日照作物是指日照长度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常或者暗期超过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结果的日期。如水稻、大豆、甘薯、棉花、烟草。5.中日照作物是指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只要其他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的作物。如:荞麦、豌豆。4.定日照作物是指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生育周期的作物。如甘蔗。5.作物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一定的吸收作用,少数作物叶还有繁殖功能。6.光对作物生产发育的影响是通过光照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的影响而做到的。7.作物主要是利用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光和紫光。太阳辐射中的这部分波长的光波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能总辐射量的40%-50%。8.高原作物总辐射高值区日照时数多在3000h以上。9.极端温度有高温、低温两种。10.积温可以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11.育种程序一般包括选种实验和品种比较实验两个阶段。12.灌水方法有:1)地面灌溉(畦灌法、沟灌法、膜上灌法)2)喷灌3)微灌4)地下灌溉13.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生与卵胎生。四、简述题5*7=351.简述农学和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资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2.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1)漏光损失,作物从播种到出苗期间全部太阳辐射都不能被利用,苗期也由于很大一部分光照射在地面上而浪费,成熟期以后,一部分光也要被浪费掉;2)反射和透射损失,植物体包括叶片要将一部分光反射掉,透射损失较少;3)光饱和现象,光照度超过光饱和点的那部分光,植物不能利用;4)环境条件不适宜,如干旱,缺肥,温度过高或过低,涝害,二氧化碳浓度过低等,都降低光能利用率。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选育高光和效率的品种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包括复种与间作和套种;合理密植;培育优良株型的群体;改善水肥条件;增加田间CO2浓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4.栽培技术对作物品质的影响1)种植密度和播种期对于大多数作物而言,适当稀植可以改善个体营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品质。播种期不同,植株生育和物质形成所遇到的温、光、水等条件也不同,这些条件的变化会对作物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2)施肥。一般认为施用较多有机肥时,作物品质较好,过量施用化肥作物品质较差,而且会因化肥中有毒物质的残留影响人们的健康。3)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适当地进行补充性灌溉,能改善作物的品质。对于大多数旱地作物来说,追肥后进行灌溉,能起到促进肥料吸收、增加蛋白质含量的作用。4)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的生育过程中,喷施生长调节剂一方面可以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品质。5)收获。适时收获是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禾谷类作物大多数在蜡熟或黄熟期收获产量最高、品质最优。5.简述水对作物的作用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70%-80%或以上才能保持代谢活动正常进行。随着含水量的减少,生命活动会逐渐减弱,若失水过多,会引起结构破坏,导致作物死亡。当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高时,细胞原生质是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生长较快,抗逆性弱。反之,细胞原生质呈凝胶状态,代谢活动低,生长迟缓,但抗逆性强。2)水是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没有水,重要的生化过程都不能进行。3)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质的介质4)水分使作物保持固有的姿态水分充足才能维持细胞紧张度,保持膨胀状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水分不足,作物会出现萎蔫状态,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受阻,严重缺水会导致作物死亡。5)水分的生态作用作物通过蒸腾散热,调节体温。通过灌水改善田间小气候。6.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土壤的活跃组成成分。2)参与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过程;同时通过同化作用合成多糖类和其他复杂有机物质,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耕性。3)参与土壤中碳、氮素和矿物元素循环,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4)微生物有固氮作用。5)植物根际微生物以及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以及各种有机营养,如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刺激素等等7.合理的种植制度具有哪些意义,1)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2)持续增产稳产并提高经济效益;3)培肥地力,保护资源,维持农田生态平衡;4)协调各方和农产品的供求关系;5)以促进畜牧业和林、渔、副等产业全面发展;6)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的关系。8.简述作物的几种生态经济适宜区1)最适宜区。光热水土以及水利、劳力等条件都很适宜,作物稳产高产、品质好、投资省而经济效益高;2)适宜区。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投资有所增大,经济效益仍较好,但略低于最适宜区;3)次适宜区。作物生态条件有较大缺陷,产量不够稳定,但通过人为措施可以弥补(如盐碱地植棉)或者投资较大,产量较低,但综合经济效益仍是有利的;4)不适宜区。自然条件中有很多缺陷,技术措施难于改造,投资消费巨大,技术复杂。虽勉强可种,但产量、经济上或生态上得不偿失。9.复种的意义1)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年产量2)调节土壤肥力3)保持水土4)缓解作物争地、争时、争肥矛盾5)有利于稳产10.连作的危害。1)生物因素土壤生物学方面造成的作物连作障碍主要是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某些专一性病虫害蔓延加剧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等。2)化学原因指连作造成土壤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而对作物生长不利,主要是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3)物理因素某些作物连作或复种连作,会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继续生长。11.高产农田的基本特征:1)土地平整、排灌条件良好2)土壤结构良好,上虚下实3)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4)土壤水分特性好,渗水快,保水力强5)土性温暖,稳温性强6)土壤微生物多,活性强7)适耕期长五、论述题1.植物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2.论述遥感技术在作物生产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