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进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进酒》,现在我将从析学情、研教材、定目标、抓重点难点、探教法学法、剖过程、深反思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诗的教学设计和理念。一、析学情我所执教的是11级音乐专业班,这些孩子有以下特点:1、乐感敏锐2、语文基础有待提高,学习兴趣亟需培养3、心理脆弱,自信不足二、研教材针对上述学情,我选取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第六单元的课文《将进酒》,从以下角度进行课堂教学与引导。《将进酒》是本套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的唐诗之一,本节课拟通过挖掘诗歌朗读和音乐演唱在“重音”上的共通点,套用新近流行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活动形式,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诗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诗歌创作背景、诗人生平等等诸多内容,我尝试引导他们通过这些IPHONE、IPAD等高科技通讯工具搜集资料,提高学习效率。本诗流露出作者自信豪迈的情怀以及无法排遣的悲愤与无奈,基于学生的心理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李白自信积极的精神气质,提高自信心。而对诗歌悲愤的一面则作为拓展延伸训练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呈现。三、定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本诗“千金置酒”与“时空穿梭”的意象感受“磅礴大气”“狂放不羁”的意境体会诗人“自信豪迈”“豁达超脱”情感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朗读发现诗歌意象,并通过意象意境的分析对诗歌进行初步鉴赏3、德育目标:学习诗人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信心。四、抓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意象意境2、学习诗人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信心教学难点寻找意象,并通过分析品味意境是本课的难点。五、探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法朗读鉴赏法2构筑共情法(基于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共情理论,寻找学生与本诗的共鸣)。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随堂鉴赏法(借助教师设计的随堂鉴赏表,辅助课文理解,写下鉴赏感受);换词鉴赏法(要求更换诗中一些关键词,比较阅读,感受差异)。六、剖教学过程①初读——结缘诗人,走近诗歌(5分钟)②再读——寻找意象,品味意境(25分钟)③三读——知人论世,汲取力量(11分钟)④四读——心灵碰撞,升华共鸣(4分钟)环节一:初读《将进酒》——结缘诗人,走近诗歌。以音乐导入课堂,在清雅的《水调歌头》的音乐声中,我将向学生解释“诗歌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诗人就是古代的音乐工作者”,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以“同行”的眼光来品读诗歌。意图建立起语文与专业课的联系,消融了抗拒心理,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按照性格互补的分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诗歌,并在“随堂鉴赏表”上写下感受,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为后续的朗读和背诵打下基础。环节二:再读《将进酒》——寻找意象,品味意境此环节活动中,我将分两个步骤展开。步骤一准备——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发现应将重音落于全句最富于感染力的物象之上。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将进酒》的重音。展示——小组为单位,自由选取《将进酒》中的诗句进行朗读展示,模仿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形式展开,台下各小组背对朗读者,若在认为其的“重音”落得正确,则转过身去面对朗读者以示支持。总结——教师对各小组寻找出的“重音”进行归纳和整合。步骤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随堂鉴赏表”中的三个问题:1、黄河之水可否换成山涧清泉或者流觞曲水2、可否将本诗的酒用水、茶等其他饮料代替3、五花马,千金裘可否换成“五十两,一百两”分享——在活动最后,统计得分“转身”次数最多的小组,并进行小组集体的朗读展示。步骤一的设计意图在于,考虑到传统串讲赏析很难激起学生积极性,因此设计以学生喜欢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形式展开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意图在活动中发现本诗“时空穿梭”与“千金置酒”的意象。突破本课重难点之一:寻找意象。步骤二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由意象所营造的“磅礴大气”、“狂放不羁”的意境。以此突破本课重难点之一:对意境的赏析。环节三:三读——知人论世,汲取力量在赏析的基础上再读诗歌,通过小组讨论揣摩意象意境背后隐藏的人物情感,发现李白“自信豪迈、豁达超脱”的精神气质。借助随堂鉴赏表上的三个关于“自信”问题发现这些孩子们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进而引导他们借助高科技电子产品快速搜集资料,了解李白在挫败中崛起的自信力量。本环节意图运用“构筑共情”法,通过寻找学生与李白都遭遇过重大挫折这一共通3点,建立情感共鸣,达到学习诗人精神气质的目的,突破本课的重点——汲取力量,提高自信心。环节四:四读——心灵碰撞,升华共鸣在充分赏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既总结了课堂知识点,又升华了本课的人文性。七、活拓展本课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尝试以一段话、一首歌、一支曲或一段舞来表达《将进酒》的读后感。2、阅读本诗相关材料,了解本诗的多元解读,并选取其中任意一种,写下你的看法。作业的目的在于将文化课与专业课渗透融合,给学生多元选择机会;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本诗进行延伸阅读,拓宽知识面。八、说板书课堂需要创新的活动调动气氛,但却容易造成“上课凑个热闹,下课一块儿拉倒”的尴尬局面,为了防止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思维过分发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板书,意图将《将进酒》意象、意境、情感三者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路,加深学习印象。本课时主体板书设计将进酒情感自信豪迈豁达超脱意象意境时空穿梭磅礴大气千金置酒狂放不羁4九、深反思创新之处1、充分考虑了学情,架起诗歌与音乐的桥梁,体现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渗透的理念;2、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节目的活动、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最大程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3、运用“随堂鉴赏表”辅助教学,既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指引效果,又促进了师生的交流;4、结合了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构筑起学生与诗歌、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提升自信心的目的;5、课后作业中体现多元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课堂进行有效拓展延伸。困惑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准备的音乐与插图无法一一展示。望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谢谢。5随堂鉴赏表与君共勉: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初识诗文,领略气魄1、初读《将进酒》,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遣词有意,秘妙无穷1、君不见___________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山涧清泉B、流觞曲水C、黄河之水2、将进___A、水B、茶C、酒3、_______、_______,呼儿将出换美酒A、五十两、一百两B、五块钱,十块钱C、五花马、千金裘了解自我,直面内心1、我曾因为“我在中专读书,我是一名中专生”而感到失落····()2、我可以底气十足地告诉别人:我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3、我认为我比李白自信···································()4、探讨:李白的自信出自何处?你对李白的生平了解多少?知人论世,汲取力量1、“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有何材?6《将进酒》教学设计课题内容《将进酒》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班级11音乐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探索课学情分析我所执教的是11级音乐专业班,学生经历过中考的挫折,学习积极性不高,常常对未来产生迷茫情绪,很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与疏导。另一方面,音乐专业学生表现欲望强,他们对音乐有着超出一般学生的敏锐感受力,本节课拟通过挖掘诗歌和音乐在“重音”上的共通点,将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相互融合渗透,借专业技能来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教材分析《将进酒》,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两首》第一篇,也是本套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的唐诗之一,学好这首诗,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辉煌灿烂的的唐代文化,亲近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同时,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围绕主要意象“酒”展开,营造了磅礴大气、狂放不羁的意境。诗中流露出作者自信豪迈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基于学生的心理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意图通过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在提升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同时,感受李白自信豪迈、豁达超脱的精神气质,从中汲取力量,提高学生自信心。而对诗歌悲愤的一面则作为拓展延伸训练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呈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本诗通过“千金置酒”与“时空穿梭”的意象所营造的“磅礴大气”“狂放不羁”的意境及透露出的诗人“自信豪迈”“豁达超脱”情感。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意象意境的分析对诗歌进行鉴赏。3、德育目标:学习诗人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信心。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意象意境2、学习诗人的人生态度,提高自信心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象意境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构筑共情法,朗诵欣赏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随堂鉴赏交流,自主探究法,换词鉴赏法教具准备PPT,随堂鉴赏表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疏通字音,并为本诗的朗诵寻找一段配乐与一张背景图7教学过程初读——结缘诗人,走近诗歌环节时长教学活动设计意图5分钟情境引导、构建共情以音乐《水调歌头》导入,向学生介绍诗歌与音乐的联系,将诗人还原成为写歌填词的“音乐工作者”,进而借由当代文人余光中的话“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引出本诗作者——李白,指导学生以“同行”的眼光来品读诗歌。分组探究,熟悉诗歌将学生按照性格互补的原则平均分成5个小组,每组7-8人。以反复诵读的形式展开鉴赏。各小组齐读全诗,并在“随堂鉴赏表”上写下初读诗歌的整体感知。运用“情境导入法”和“构筑共情法”,建立起语文与专业课的联系,消融中职生对古诗的抗拒心理。运用“小组讨论法”展开学习,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为后续的朗读和背诵打下基础。二读——寻找意象,品味意境环节时长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发现重音,寻找意象教师以《水调歌头》作为示范,请每个小组各派一名组员上台演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并融合新近流行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中“转身”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朗读进行评价。发现这两句中应将重音落在“明月”和“酒”这两个词上,进而理解重音是为了强调歌词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物象,并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各小组以同样的形式寻找《将进酒》的“重音”。学生各小组利用3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自由发现诗歌“重音”,并在展示环节各选一名组员自选本课诗句进行朗读。各小组活动中,寻找到重音集中于两类:第一类:黄河、天上来、到海、高堂明镜第二类:金樽、千金、三百杯、钟鼓馔玉、长醉、饮者、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美酒教师对学生的寻找到的“重音”进行归纳整合,引导学生发现本诗的两个意象——“穿梭变化的时间空间”和“千金换取的美酒”。换词品鉴,感受意境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随堂鉴赏表”中的三个问题,通过“换词法”探求意象构成的意境。1、问题:黄河之水可否换成其他意象?“君不见___________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下句“高堂明镜......暮成雪”合用有何效果?A、山涧清泉从音乐鉴赏转入诗歌鉴赏,以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形式展开活动,将语文与音乐专业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与评价,发现本诗“重音”所在,教师作为引导者对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利用“随堂鉴赏表”,借填“歌词”之外表,行“换词鉴赏”之实质。8环节时长教学活动设计意图25分钟B、流觞曲水C、黄河之水引导:A项:清新——“泉眼无声惜细流”:B项:儒雅——“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项:磅礴大气——“黄河远上白云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自古有发源于天际、奔流如大海之说,让人顿觉万里黄河尽在眼前,是空间上的开阖变化。而“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是时间上的穿梭。短短两句之内,却有着时间与空间的穿梭变化。这种时空穿梭,给人一种胸有天地心怀寰宇之感,在诗歌的一开头就营造了大开大合、磅礴大气的震撼氛围。明确:C项。“黄河之水......不复回”是空间上的开阖变化,两句连用,构筑开阖穿梭的时空;营造磅礴大气的氛围。2、问题:可否将本诗的酒用其他饮料代替,如将题目改写,成为将进___A、水B、茶C、酒引导:A项清淡,味道不足;B项虽有韵味,亦有气魄,如“煮沸三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