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考】2016中考历史主题研究总复习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五古代史主题二十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考点全解考点一隋的统一和科举制度的创建考点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考点三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和对外交流考点四辽、宋、西夏、金的政权并立考点五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生活考点六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考点七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隋朝的统一建立:_____年,北周外戚_____称帝,建立以____为都城的隋朝,改年号为开皇。统一:_____年,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意义:结束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为后世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考点一隋的统一和科举制度的创建581杨坚长安5892.“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使隋朝在不长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像3.科举制度背景:(1)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使大批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被排斥、压制;(2)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目的:为国家选拔大批人才,巩固封建统治。产生(隋朝):(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2)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_______正式创立。[2014眉山19题、2013南充4题已考]科举制完善(唐朝):(1)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______成为唐朝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2)________,________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3)唐朝科举已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先在州府初试,合格者进京参加“_____”。[2012南充4题已考]科举分科考试择优录取进士科明经科省试僵化及废除(明清):明清时期的科学考试主考,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1905年,废除科举制。影响:科举制度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_____为主转变为以_____为主。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科举制沿用了1300多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考试八股文考察作用:(1)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2)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巧学速记】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科举制度起隋炀,为固江山选栋梁。明清却为控思想,1300多年大影响。(2014眉山19题)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文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正式诞生是在()A.唐太宗时B.唐玄宗时C.武则天时D.隋炀帝时D【解析】解题时注意“正式诞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D符合题意。故选D。“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魏征考点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隋朝末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农民起义,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2014绵阳26(1)题、2012绵阳28(1)题已考]背景:626年,李世民继位(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有感于隋末的暴政及隋的覆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唐太宗时间:627~649年。治国策略:(1)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5)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_______”。[2012宜宾12(2)题已考]天可汗表现:唐朝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女皇武则天简介:690年,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国号为____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治国策略:在位期间,多方招揽人才;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允许关中等地的无业人口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察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周影响: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4.“开元盛世”时期:713~741年。原因:唐玄宗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唐玄宗统治措施:(1)任用贤能,起用_____、宋璟担任宰相;(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4)按照唐太宗“_____”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时代的酷刑苛法;(5)倡导节约。影响: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宽仁姚崇5.唐朝兴盛的原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统治开放,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以人为本;善于用人、广开言路、选用良吏;加强了对外交流贸易,促进经济繁荣。[2014宜宾3题、2013广元2题已考]【巧学速记】太宗玄宗慕盛世,轻徭薄赋任贤良。女皇武则天,启“贞观”宏“开元”。政治清明国强盛,大唐雄风耀中华。(2013广元2题)“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繁荣与开放的共同原因是()A.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B.重视农业,重视人才C.大运河的开通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解析】A、B属于“开元盛世”的表现;C大运河是隋朝开通的。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注意任用贤才,重视发展农业。B考点三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和对外交流1.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2.唐与吐蕃的民族交往[2012绵阳3题已考]吐蕃定义: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与吐蕃的交往:(1)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_________统一各部,建立了以____(今西藏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松赞干布一再请求与唐朝文成公主松赞干布逻些皇室通婚,唐太宗将_________嫁给了他;(2)唐中宗时,_________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3)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了会盟碑。[2012成都3题已考]影响:有利于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唐蕃会盟碑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下面是一幅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请你将吐蕃、回鹘、黑水靺鞨、南诏的位置填到图上相应位置。回鹘吐蕃黑水靺鞨南诏和同为一家唐玄宗册封3.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日本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唐使节到唐朝访问,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是突出的代表。鉴真东渡[2013成都27(1)题已考]目的:受日本佛教界的邀请,前去讲授佛学。概况:_____年,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他主持重要的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753意义: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日文化的交流。4.玄奘西行时期:贞观年间。目的:到天竺学习佛学。概况: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学习佛学,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与其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意义:促进了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鉴真坐像5.唐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特点(1)原因:唐代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2)特点:兼容并蓄(大力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先进文化)。6.唐朝对外交往对世界的影响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丝织品、造纸术、汉式佛教、诗文、科技大量传到东方各国,证明了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隋唐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隋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巧学速记】藏汉联姻传佳话,文化交流美名扬。鉴真东行玄奘西,来往频繁好邦交。(2012成都3题)“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A.汉族与南诏B.汉族与回纥C.汉族与鲜卑D.汉族与吐蕃D【解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求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他。由此可知,这段史料反映的是汉族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故选D。(2014毕节)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唐朝中外交流:两位高僧:玄奘、鉴真两种方式:对外输出,对内引进两种作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三种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B【解析】题干设问是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所以要从唐朝的对外政策、与外国的沟通、交通、商道港口等考虑。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反映唐朝与境内少数民族的关系;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是唐朝治理国家的机构制度,没有涉及到对外交往;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1.辽、西夏、宋的和战契丹的兴起:916年,契丹首领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史称北宋。_______就是宋太祖。考点四辽、宋、西夏、金的政权并立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耶律阿保机陈桥赵匡胤西夏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_____自立为帝,国号夏,以兴庆为都城,史称西夏。(1)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边的澶州城北,威胁宋都开封,宋真宗亲往澶州督师,宋军取得初步胜利。后辽宋议和: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邦。这就是“________”。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元昊澶渊之盟(2)宋夏和战:元昊称帝后,北宋拒绝承认,双方关系恶化,战争不断。后来双方议和:西夏取消帝号,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双边贸易十分兴盛,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北宋与辽、西夏和战北宋辽(宋夏和议)(澶渊之盟)西夏2.宋、金对峙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以会宁府为都城。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1125年,金俘虏辽最后一个皇帝,辽灭亡。南宋建立:_____年,赵构在南方重建宋政权,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金、西夏、南宋形势图1127宋、金对立金北宋岳飞抗金堰城大捷绍兴和议岳飞抗金:南宋初期,金军不断南下,岳飞等抗战将领率领南宋军民进行了英勇抗击。____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的军队纪律严明,被称为“岳家军”。岳飞率领这支军队,收复了多处失地,又在郾城打败金军的精锐部队。宋金和议: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纳岁币,双方商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2013内江20题已考]岳飞【巧学速记】辽、北宋与西夏,并立对峙争政权。女真崛起却居上,南宋偏安臣子恨。(2015原创)史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在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维持了宋辽间长久的和平关系B.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D.促使了宋辽人口的剧增A【解析】在两宋时期,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和、战的关系形成了这一时期政权并立的历史阶段特征,其中澶渊之盟是双方势均力敌的产物,再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抓住“不识干戈”这个关键词,可知答案选A。1.南方经济发展原因:南方社会安定,战乱较少;北方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江南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表现:(1)农业:南方灌溉和耕作技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