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舆情】河南女孩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对方:折腾到联合国也不怕【舆情导读】高考结束了12年,河南周口沈丘县王娜娜才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另一名女孩顶替她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并顺利毕业。顶替者父亲称自己花5000元买的大学“指标”,愿意出8万元和解,遭到王娜娜拒绝。此事经曝光引发关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并向有关院系等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当年的相关当事人协助调查。【12年后发现被顶替】王娜娜今年33岁。她介绍,参加过2003年高考后,她一直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为自己落榜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去年5月,她按照高中学历申请大额信用卡,银行工作人员审查时发现王娜娜的学历为大专学历,并按照“个人信息不实”将其拒绝。随后,她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发现,2003年9月,王娜娜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并在2006年7月获得大专学历毕业。网站显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都是王娜娜本人,而照片却是另外一个女孩。王娜娜怀疑自己遭人顶替上了大学。去年10月起,王娜娜多次去周口市教育局了解情况。周口市教育局信访办的负责人曾表示,通过她本人提供的相关证明和学信网上的资料,“应该确定是顶替”。周口市招生办负责人表示,王娜娜的一系列招考信息都是真实的,新生报到的情况应由学校核查。昨天下午,记者多次联系周口市教育招生办和信访办,但对方电话始终占线。【王娜娜与“王娜娜”】王娜娜通过同乡朋友辗转找到了顶替自己上大学的“王娜娜”,发现对方毕业后在淮阳县做了一名教师。对方回复王娜娜称,“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随后,对方更换了手机号码,顶替者的父亲曾与王娜娜联系称,愿意赔付8万元,希望她不再追究,遭到了拒绝。王娜娜提供的录音显示,王娜娜质疑顶替者的父亲是如何拿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时,对方称,自己看分数时发现女儿没有考上大学,便花了5000元由中介安排女儿进入大学读书。昨天下午,多次拨打顶替者父亲的手机号,但对方始终不肯接听电话。【发展趋势】(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大象舆情研究院监测系统显示,河南女孩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沸沸扬扬5天了,整体走势呈现抛物线的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啊,事件在钱3天内主要来自微博、网站和新闻。而后两天主要来自微博。新闻和网站信息量相对减少,而微博却急速上升,一直到昨日下午1点开始慢慢下降。预计事件进一步发展将出现进一步的信息报道量。【来源分布】(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大象舆情研究院监测系统显示,河南女孩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微博占据总数的67.7%发布量6158条,主要来源来自26日和27日。除去微博外,和走势图结合可以看出主要来源来自网站、新闻、论坛和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大量出现对于本事件的报道和分析,并且出现盘点被顶替上学的新闻合集。【网友意见】(信息来源于大象舆情监测系统)@共价离子化合翾:恕我直言,敢这么叫嚣的,绝对不是一般人。到现在还没公布那人真名,我觉得最后这事会不了了之。我从不相信这个社会还有公平可言。@calissali:不要以为专科就垃圾,现在很多专科都升本了,反而很多本科却降下来了,何况是十年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见过世面别瞎喊,你敢说别人专科毕业就一定找不到比你本科好的工作?@灵子鱼:我家中一位远房亲戚也是当年在农村考上大学被人顶替,年纪轻轻就因此疯了,家里父亲去世,后来母亲也跑了,就一个哥哥,一辈子没结婚,现在在敬老院呆着呢。@calissali:不要以为专科就垃圾,现在很多专科都升本了,反而很多本科却降下来了,何况是十年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见过世面别瞎喊,你敢说别人专科毕业就一定找不到比你本科好的工作?【“冒名顶替上大学”】人的命运就像一个滚动的圆球,在滚动过程中,碰到一个障碍就会改变整个轨迹。河南省沈丘县王娜娜的命运轨迹,就因为被冒名顶替而完全改变。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紧急通知称,据学籍档案显示,该院往届毕业生王娜娜2003年8月被该院现代农艺专业录取,后调整至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习,2006年7月毕业。由于此事发生于13年前的学院合并之初,历经院系调整和人事变化,为便于调查组尽快掌握情况,要求负责招生、学生报到、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有关当事人查找资料、回忆情况,并写出证言。通知称,学院以党委副书记赵振然为组长成立专题调查组进行调查。如果查证属实,坚决按程序注销虚假学历信息,追回毕业证书。如果学院工作人员有徇私舞弊行为,坚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绝不姑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最大进步和亮点在于摆正了党和法的关系,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明确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将宪法置于最高地位,从而划定了权力边界。法大于权,这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宪法的地位确立了,但目前来说,还有不少法律法规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有的甚至违背了宪法。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极有可能会成立宪法委员会,专门负责清理相互打架的法律法规,以及解释宪法和解决违宪问题。然而,法院在审判时却犯了难,因为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说顶替别人上大学该怎么办。最后,该案被提交到最高人民法院。“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就援引宪法批复冒名顶替的同学侵犯了原告的受教育权。”王公义说,因为宪法里明确提到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如果不援引宪法,这个案子就判不了,“宪法就是要运用起来,越用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