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经济联系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3课考点1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1.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2.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促进北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西电东送工程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从经济方面看:①缓解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加快对西部的开发;②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③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④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持续发展;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稳定社会。从环境方面看: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真题1】(2011·安徽)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1)~(2)题。(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B.c、b、aC.c、a、bD.b、c、a(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BD【思维过程】第(1)题,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向西部发展明显,其重心变化轨迹对应c,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为b,GDP重心变化轨迹为a。第(2)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就是说要加强我国东部能源生产的发展,结合选项可知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故D项正确。读上面试题中的图可知,通过对1978~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消费重心及GDP重心变化轨迹的研究,可以发现:①能源生产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整个移动轨迹近似呈直线变化。揭示了中国能源生产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东西方向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南北方向快。规律技巧总结②能源消费重心也在向西南方向移动但波动较大。能源消费重心明显偏南的情况表明,中国能源地区供需严重不平衡。由于中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因此中国能源消费区与分布区呈现空间错位,加重了跨区域资源运输和调配的压力。③GDP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均有一定的波动性。通过与GDP重心的对比分析,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经济水平低的地区能源消费量小,说明中国GDP增长中能源成本较大。④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演变轨迹既具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特点,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共同点是演变趋势较为接近,都呈现出了向西向南移动的特征。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与能源生产重心相比,中国的能源消费重心明显偏南,且移动的幅度较小。考点2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迁出区迁入优势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技术、资金、管理经验是优势,产业的迁出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市场广大促进内地地区发展的同时,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迁出区迁入优势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劳动力成本高,市场有限,造成机电、IT、化工等行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迁出区迁入优势影响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迁出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发达地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部平衡【真题2】阅读相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走出国门,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图1是2000~2010年我国四大区域汽车产量的变化图,图2是巴西圣保罗州所在区域示意图。(1)图1所示2000~2010年我国各地区汽车产量的共同趋势是____________,汽车工业向__________地区集中。(2)圣保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是巴西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根据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该市附近投资建厂的有利工业基础条件。(3)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2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主要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思维过程】(1)由图中可知我国各地区汽车产量都大幅度增加,向东部集中。(2)考查圣保罗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的工业基础条件”及有利的区位条件。根据工业区位原理,对“技术、能源、政策、交通、水源、原料(资源)、劳动力”等等,结合材料信息综合回答。(3)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最多(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橡胶生产需要多雨水的地区才行。阴影区域已经延伸到巴拉那河,所以可判断阴影部分应该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圣保罗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特点是:年降水量较大,但是季节差异很大,分干季和湿季。答案:(1)大幅度增长东部(2)①钢铁、化学、纺织工业发达,靠近原料供应地;②汽车零部件协作条件优越;③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高;④汽车工业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3)①有利条件:降水丰富;原因:赤道低压带控制带来丰沛降水。②不利条件:有明显的干季;原因:信风带控制形成干季。规律技巧总结产业转移的过程与影响分析(以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例):(2014·贵州检测卷)读我国广东、贵州两省简图,回答1~2题。1.广东、贵州两省之间的资源调配工程为()A.西气东输B.北煤南运C.南磷北运D.西电东送2.广东省向贵州省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贵州省()A.发展高科技产业B.减轻就业压力C.降低城市化水平D.改善生态环境DB【解析】第1题,贵州省电力资源丰富,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的电力输出地之一;广东省能源需求量大,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的电力输入地。第2题,广东产业的转入,有利于贵州省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步伐,但会对其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产业梯度能综合反映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分工的阶梯层次差异,是区域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相对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是安徽的比较优势产业,这些产业才可能被确定为安徽从沿海承接的目标产业。读下表,完成3~4题。安徽与东部沿海部分地区相对梯度系数表3.考虑安徽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列产业中最适宜安徽省引入的是()A.食品制造业B.塑料制造业C.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D.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D4.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的迁入对安徽省产生的可能影响包括()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④土地利用多样化,扩大耕地面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解析】第3题,考查提取信息并综合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方向。读表格比较可知,从产业转移的基础来看对江苏引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最适宜(相对产业系数2.99均大于其他产业);从相对产业系数横向比较来看,橡胶制品业产业系数相对其他产业系数最小,不宜引入;农副食品价格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对安徽虽有比较优势,但考虑安徽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不宜,因为食品制造为劳动力密集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为高耗能。第4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往往产生环境负面影响、耕地减少等环境问题。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完成5~6题。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A6.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A.软件产业发达B.国内市场广阔C.运输条件优越D.劳动力价格较低D【解析】第5题,注意“气候和地形角度”。第6题,考查跨国IT企业投资建硬盘生产厂于泰国的区位主导因素。硬盘生产厂应为劳动力密集型,泰国为发展中国家,其比较优势是工资、劳动力比较成本低。7.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1)图中甲地为商业区(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答: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答: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好。(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答: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也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