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单元总结提升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0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理解政协的作用和职能。(2)识记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识记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三维目标(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第20课│三维目标第20课│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难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重点难点第20课│教学建议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但与现实结合也比较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从现实出发,尤其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协的内容,可以结合现今的两会内容讲解,通过两会中的个案来解释本课中的一些名词。教学建议第20课│新课导入【导入一】多媒体显示:播放《开国大典》中的片段: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着《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中国诞生了。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起步。新课导入【导入二】“我们的新制度,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是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教师提问:当今世界政权组织形式有哪几种?那么新中国将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第20课│新课导入【导入三】播放视频资料《开国大典》。当雄壮的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大家有什么感受?过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就把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作为头等大事,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展示图片)提问: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了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学生看图片回答归纳。第20课│新课导入第20课│课标展示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课标展示第20课│课堂导学►知识点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自主梳理】1.初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背景:______________的胜利发展。(2)时间、地点:________年9月,北平。(3)参加者: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课堂导学人民解放战争1949(4)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还规定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第20课│课堂导学毛泽东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1)政协性质:统一战线组织。(2)政协主要职能:____________和民主监督。3.新发展(1)标志: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____________”的方针。(2)影响:“八字方针”的提出,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___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第20课│课堂导学政治协商互相监督爱国主义战线【合作探究】探究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材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思考]结合材料,说明政协会议职能的变化。思考提示: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第20课│课堂导学第20课│课堂导学【拓展提升】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1)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各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资本集团的利益,各集团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2)两者的阶级实质不同。我国的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决定的,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而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多党制的性质是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专政,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3)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不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国家各资产阶级政党之间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各政党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制约。第20课│课堂导学►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自主梳理】1.背景(1)共同纲领的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2.确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第20课│课堂导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基本上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第20课│课堂导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合作探究】探究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一: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表。第20课│课堂导学届数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代表总人数122612263040中国共产党党员668(占54.5%)708(占57.7%)1667(占54.8%)民主党派274(占22.3%)284(占23.2%)565(占18.6%)无党派284(占23.2%)234(占19.1%)808(占26.6%)[思考]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这反映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第20课│课堂导学思考提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代表阶层的广泛性。【拓展提升】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1)不同第20课│课堂导学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行使权力的主体全体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主要权力机构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制约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阶级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党活动方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2)相同①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②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③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第20课│课堂导学►知识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自主梳理】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__________。3.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____________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第20课│课堂导学共同繁荣中央政府5.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____个自治区,建立了一百多个自治县(旗)。6.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____________和民族团结。第20课│课堂导学五祖国统一第20课│课堂导学【合作探究】探究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思考]为实现下图中的目标,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怎样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民族大团结第20课│课堂导学思考提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则: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第20课│课堂导学【拓展提升】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特点及意义(1)原因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②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于合作互助的民族关系,而不适于分离的民族关系。③我国人口、资源的分布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④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感。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2)特点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统一领导。②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等于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第20课│课堂导学(3)意义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第20课│课堂导学第20课│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第20课│当堂集训当堂集训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