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读中国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分布图(2000~2010年),完成1~2题。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类型答案:C解析:2000~2010年,高速增长区即人口增长幅度≥10%的地区,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很低,其他地区年均增长速度更低,据此可推断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2.安徽省人口增长状况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A.人均收入降低B.人地关系恶化C.社会负担减轻D.环境压力减小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2000~2010年安徽省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安徽省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大量外迁。人口外迁会缓解安徽省的人口和环境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但同时也会造成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老龄人口比重升高,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a)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b),回答3~4题。ab23.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开始于()A.①时期B.②时期C.③时期D.④时期答案:C解析: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只要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该城市人口就呈现正增长的态势,图中显示从③时期开始,二者之和开始为正值,所以从③时期开始,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4.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B.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答案:B解析:从①时期到③时期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所以人口一直在增长,故③时期的人口数量大于①时期,A错;③时期过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变为负值,说明人口数量开始下降,所以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正确、C错误;③时期后到⑤时期前,自然增长率始终为负值,说明人口一直在减少,⑤时期人口数量较④时期少,D错。读2014年某城市地铁沿线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图,回答5~6题。5.受地铁吸引力最小的功能用地是()A.居住用地B.公共用地C.工业用地D.商业用地答案:C解析:图中显示距地铁线距离与工业用地所占的比重大致呈负相关,所以地铁对工业用地的吸引力最小。6.造成地铁沿线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环境因素D.历史因素答案:A解析:相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城市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地铁沿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是由各功能区付租能力大小决定的,A正确。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多样,如单轨、地铁等。下图示意重庆市单轨交通穿楼而过。据此回答7~8题。37.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特点有()①准时②快速③运量小④污染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城市轨道交通有其固定轨道,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分离,具有准时、快速、运量大、污染小的特点。8.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这是因为单轨交通()A.运量更大B.占用土地更多C.造价更高D.更能适应复杂的地形答案:D解析: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说明该交通运输方式更能适应复杂的地形。单轨交通不如地铁运量大,但占用土地较少,造价比地铁要低。半城镇化是指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9~10题。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9.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A.人口密度B.第二产业比重C.户籍政策D.城乡差异答案:D解析:根据半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半城镇化率越高说明城镇中没有城镇户籍的外来人口占的比重越大,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在我国,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乡村相比,城镇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条件好。城乡之间差异越大,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就越多,半城镇化率就越高,所以D正确。10.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①生活成本低②基础设施完善③环境优美④收入水平高4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甲地半城镇化率高,说明该地外来人口多,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下图是某权威机构对不同地区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图(单位:亿人)。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关于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城乡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增加B.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C.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越来越快D.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之后有所减少;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但增长速度并不是越来越快。12.上图反映出的不同地区城市化的特征是()A.1990~2030年较发达地区逆城市化现象显著B.1990年欠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均超过50%C.1970年欠发达地区虚假(过度)城市化严重D.1950年较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是欠发达地区的两倍以上答案:D解析:1990~2030年较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故较发达地区逆城市化现象显著是错误的;1990年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不足50%,较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超过50%;1970年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虚假(过度)城市化;1950年较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大约为50%,而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大约为20%,故1950年较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是欠发达地区的两倍以上。二、综合题(共40分)13.(1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2.1%,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5(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2)读图,描述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3)由图可知,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下图为江南水乡景观图。(4)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的形成原因。答案:(1)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答出4点即可)(2)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递增;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递减;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3)1964年之前:以人口自然增长为主,出生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4)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或河流众多)。解析:第(1)问,可从城市数量、等级体系、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图中数据从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的增减、拐点出现的时间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变化分析即可。第(4)问,结合我国江南地区的6气候、地形等特点分析即可。14.(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际铁路是指在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为满足区域内城市间的大客流量而修建、运行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材料二京津冀三省市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4年12月30日在北京签署协议,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材料三下图示意城际铁路通车后,京津冀城际铁路最快车程。材料四下表示意北京、天津、石家庄2014年人口、GDP对比。城市人口(万人)GDP(万亿)北京2151.602.13天津1516.811.57石家庄1276.370.53(1)简述城际铁路运输的优点。(2)简述建设城际铁路对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意义。(3)北京到石家庄的城际铁路最快车程用时1小时7分钟,而天津到石家庄则用时长达3小时57分钟。试分析主要原因。(4)你认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总部应该设在北京还是石家庄,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速度快;便捷高效;安全性高;客运量大;运费较低。(3点即可)(2)促进京津冀产业合作,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改善、优化区域交通出行结构;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有利于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体系。(3)石家庄到天津客流量相对较小,运行速度较慢;石家庄到天津的城际铁路绕道多个城市,停靠站点多,而石家庄到北京的城际铁路几乎是直线,线路短,能保证速度。(4)设在北京。北京专业服务水平高;人才资源丰富;金融资金更加充足。设在石家庄。河北省内城际铁路线路运营里程最长,总部设在省会石家庄,便于和各地市沟通协调;石家庄人才成本低。解析:第(1)问,城际铁路运输的优点可从运速、运量、运价、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分析。第(2)问,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从产业发展、交通、商贸等方面分析。第(3)问,石家庄到天津的直线距离和石家庄到北京的直线距离相当,但天津与北京相比,GDP偏小,人口偏少,因此石家庄到天津的客流量相对较小。石家庄到天津的城际铁路绕道衡水、沧州,线路较长,中途停靠站点较多,而石家庄到北京的城际铁路几乎是直线,线路短,能保证速度。第(4)问,企业总部的区位选择应从交通等基础设施、人才、金融、专业服务水平、沟通协调状况等方面分析。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北京或石家庄均可,但理由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