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3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1~2题。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1~2.【解析】第1题,南美洲的西海岸分布着秘鲁寒流,在该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下,其附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并且荒漠沿着洋流的方向延伸至赤道附近。第2题,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答案】1.C2.B(2016·陕西联考)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3~4题。研究区地貌类型海拔(m)大于25°坡地比例(%)气候特征年降雨量(mm)石漠化等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治理时间(年)农业发展模式鸭池高原山地1320~173525温凉湿润863潜在—中度5132006~2010粮食种植红枫湖高原盆地1240~145010湿润1200轻—中度2592001~2010生态畜牧花江高原峡谷440~141041干热河谷1100中—强度1471996~2010经济林3.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4.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B.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2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3~4.【解析】第3题,该地主要是进行粮食种植,生态环境效益差,且治理时间短,因此治理效果最差。第4题,石漠化主要是由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所以治理石漠化要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答案】3.D4.A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区域。读图完成5~6题。5.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①甲②乙③丙④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②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④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6.【解析】第5题,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故丙地区适合农牧结合发展;此外,丁地区虽然降水较丰富,但处于中温带,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也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6题,甲地区年降水量约200mm,且气温高,为干旱地区,其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①错误。结合降水量及所处温度带可知,乙地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季节性降水,旱涝灾害频繁,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②正确。丙地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易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现象,导致荒漠化,故应退耕还牧,③正确。丁地区降水较丰富且气温较低,属湿润区,而土壤盐渍化主要出现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④错误。【答案】5.C6.B(2016·温州二模)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3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解析】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因素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图示区域降水稀少光照强。【答案】A8.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解析】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答案】B9.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通过种树来治理荒漠化,而半干旱的②③地,由于降水少,故适宜种草。【答案】C(2016·银川一模)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0~11题。10.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生物多样性减少C.草地退化D.土壤侵蚀【解析】结合图例,根据各种生态问题分布范围和广度,可知该图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答案】D11.甲、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D.土地生产能力高【解析】甲为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是对黄土高原特征的描述。【答案】B(2016·临沂一模)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该区域最高海拔1480m,4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m。读图回答12~13题。12.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①土地沙漠化扩大②水环境恶化③洪涝灾害频发④水土流失增加⑤地面大幅沉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依据题干提供的纬度和海拔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该地区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破坏植被,由此导致土地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增加,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使水环境恶化。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故不会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及地面大幅沉陷。【答案】B13.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解析】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是由于河谷内为沼泽地,不利于树木生长。沼泽地多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等。【答案】A二、综合题14.读“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2)我国受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华北和西北,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3)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解析】第(1)题,沙丘的迎风坡较缓,且防风固沙林一般位于沙丘的下风地带。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受风沙危害大,为应对土地沙化问题,我国建设了浩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第(3)题,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自然原因可从海陆位置、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答案】(1)甲(2)东北“三北”防护林体系(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强烈。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遭破坏。15.(2016·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解析】(1)地表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源和土壤等方面。(2)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3)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荒漠植被)。(2)西北风。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温度,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