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个人十五年读书回顾】【160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书杂记徐徐我痛苦地失眠了。每晚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的呼吸和梦话,我开始胡思乱想,回忆过去二十年我读过的那些书,试图靠思念过去而让自己昏昏欲睡。现在想想,父母对我的培养计划是一个完整的闭环谋划:先用各种图画、童话故事吸引我的注意,逐渐培养兴趣;上学识字后开始不加限制地提供阅读内容,绝不干涉;渐渐兴趣定型,便又引导我在书里找到我追求的东西,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然后对我说:好好学习,用功读书吧,这样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于是我一步一步按计划掉进了读书这个大坑。我的启蒙读物是一套《中华人物故事全书》,是我两岁时的生日礼物,一共50本,覆盖了从尧舜禹到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在内的主要古代史人物。小学二年级前很长一段时间在不停地看这套书,一遍又一遍,有几本还开了胶。书里有许多人物是我后来在历史课本上不曾看到的,优孟、方腊、王士桢、冼夫人······初中后才知道纪传体这个概念,在那之前我总觉得时间是历史的唯一尺度,却不明白历史是由人构成的。史官们按人物记录时间,记录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才能体现出人对历史的些许影响,方显圣贤品格气度,小人嘴脸龌龊。倘若按时间书写历史,留下的不过是一行行生卒年月。大一寒假结束回校的航班上,我借了邻座的书,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14个瞬间14个人物穿起了历史,这中间略去了很多,但无损文明的光辉。史书不仅是本年鉴,而是将我们带回过去时代的工具,透过历史,看到的是点缀于时光长河中的点点星光,是人类的群星闪耀。同龄孩子爱看的书我也看,但没有钱去买,只能站在书店里看。当年流行的杨红樱“马小跳”系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看完的。父母坚持这种书没有购买的价值,气得我跳脚又无可奈何。多年后想想父母所做确实是不乱花钱的明智之举,流行读物大多没什么营养,更经不住时间打磨,流水线一般被写好印刷,唯一的目的便是挣钱,这种书,买它何用?然而小孩子是不会明白这些的,如同当年的我。《哈利波特》也是在书店站着看完的,不知道看了几遍,后来看英文版的时候基本不需要查单词,猜也能猜对意思。魔幻小说最伟大之处在于完全构想出来的世界,那是作者独有的王国,有山川江湖,星辰大海,有自成体系的世界观和人人遵守的社会准则,而读者们不过是行人过客,站在王国都城的大门前,朝着门缝里望望,便看到了如神仙幻境般的景色,又无可奈何地合上大门,转身离开。《哈利波特》是入门级读物,而《魔戒》既是开创者又是巅峰。通读一遍《魔戒》是浩大的工程,我试图理清复杂的人名与关系,最后失败而返,囫囵吞枣地看完三部曲、霍比特人和精灵宝钻便就此打住,转而去看不那么费脑子的普通小说了。大学因追剧而转向《冰与火之歌》,糅合了现实与幻想的小说会让人思考历史的反复,或者说,时间是一张折叠的纸,重合的部分便是历史的重演。凡人皆有一死,而死的却并不都是坏人,美德与修养在刀斧和毒药前显得不堪一击,誓言与承诺也并不总是站在正义的脚下。好朋友的外公退休前是图书管理员,有大量图书馆里清理出来的旧书,版本极好。索性借她的书看,一周一换。《基督山伯爵》、《东方快车谋杀案》、《福尔摩斯全集》,最重要的是《黄金罗盘三部曲》,这是我读过的最棒的科学童话。作者是二元论的信徒,全书贯穿了大量哲学、宗教、物理知识,情节非常有趣,只是对孩子来说可能难了点。高中时我的英语课本里节选了第二部中的一段,很无奈那一段全都是动作描写,被英语老师无情地批判为“不知道有什么值得讲”而直接跳过。三年级的班主任喜欢宋词,于是全班要每周背一首。从“七八个星天外”到“惊起一滩鸥鹭”,从“老夫聊发少年狂”到“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分出名的词大多背完了。太过深沉的感情对小学生来说太难了,不能指望一群连爱情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小屁孩去明白夜半无人时的丧妻之痛,“国破山河在”时心中的不甘与愤懑,“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赤诚游子心,“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壮志;对我们来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才是能理解的语言。然而这并不是让孩童远离诗词的原因,几年后,当我推窗而望,看到的是千年前的明月光;在西湖边,眼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致;枫桥旁,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题刻,我看着小桥流水,想到的是“枯藤老树昏鸦”;乃至更多年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愿逐月华流照君”那种无奈寄予外物的思念。这一切,不过是刹那间浮现于脑海中的念头,而种子已在我尚为孩童时种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红楼梦》,从来没有读懂。三年级的我对着注释看着一句句题诗,偶尔还有母亲的友情提示,却依旧是找不到一点爱情的踪迹。那个年龄的我理解不了古人的爱情,我总觉得爱情是事先宣扬的,是众人瞩目的,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而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一个眼神,一块旧手帕,一分会心的笑意。我不觉得宝姐姐有哪里不好,十分厌恶林妹妹的刻薄言辞,更不明白宝玉何处招人喜欢。我看着一个个花朵般的女子,如春天一样绚烂,转而却落英缤纷,陷于泥淖,飞花逐水流。我想着自己何曾见过如鱼眼珠般的妇人,长大后却见过了更为不堪的。初中时四处借书,看刘心武,看周汝昌,看得越多心中越是糊涂。大学以后我在知乎上也关注着红楼梦的话题,前几天有一篇答案解释了为何元春要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宝钗又为何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尊贵荣华未曾给元春带来半分幸福,“香”“玉”这类温柔富贵之词是她一生之痛,而“蜡”字则更显清冷,宝钗玲珑剔透,只有她看出了元妃娘娘的心。读张爱玲,一篇《我的天才梦》让我目瞪口呆。当时电视上播着林心如演的《半生缘》,母亲在我面前讲这是张爱玲的作品,说着那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的台词。我总觉得他们是回得去的,世钧不爱他的妻子,曼殊也依旧动人,他们可以带着各自的孩子离开那个荒唐的社会。看完小说后我放弃了这个念头,我咒骂着人心之恶,感叹着世情凉薄,姐姐加害妹妹,母亲坐视不理,无路可走的曼殊委身于流氓。一切感情都抵不过时间的折磨,更何况折磨恋人的从来不只是时间,还有周围那些横加的冷眼与无谓的职责。读《金锁记》,我同情心理变态的曹七巧,不幸福的人是看不得身边人幸福的,于是她怂恿女儿抽大烟,给儿子纳妾,存心找儿媳妇的不痛快。世事对七巧不公,七巧又何来的善心让他人幸福?只有一颗破碎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大二暑假借走图书馆的《小团圆》,要有极大的耐性才能读下去。故事如流水一般,没有起伏,没有波折,甚至让人觉得麻木。而正是麻木表达了最强烈的感情,亲生母亲的冷漠,族人的无情,父亲与弟弟的无能,后母的虐待,如果不麻木,日子要怎么过下去?“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恋爱中的人可以给对方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他/她累了,他/她病了,他/她工作忙,他/她手机没电了,我们像张爱玲一样爱得卑微又渺小,低下去,低下去,低到尘埃里,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那段时间读的还有自己买的《简爱》、《傲慢与偏见》、《三剑客》等等。我不喜欢《简爱》,用时下的话评价《简爱》有着总裁文的影子,打造了一个“贫穷卑微矮小不美的女孩只要认真工作热爱生活也会遇到属于自己的王子”的故事。英国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小说中,女主角会在荒原上突然感受到上帝的呼唤,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离男主角而去,于是转身回到男主角身旁,而男主角此时一定追悔莫及自己当初犯下的错误,对女主角怀着非君不可的强烈感情。和《傲慢与偏见》像比,《简爱》实在太假了。简奥斯汀是个现实主义者,她的理想婚姻必定是有爱情因素的,但物质基础是万万不能少的。“有钱的单身汉总要找个太太”,每每想到这句话我总会想起现在那些替儿女张罗相亲的父母们。奥斯汀为后世大部分言情小说写好了模板:“男主角必是英俊多金的,女主角必是聪明伶俐的,第一次相遇是一定要相互看不顺眼的,感情总是越吵架越甜蜜的。”日本文学对我是一片荒芜之地,我没读过文青必读的村上春树,也欣赏不来川端康成的清丽文字,但我看完了《源氏物语》,仔仔细细的三遍。源氏公子光华冠绝,年少享受着无比的富贵荣华,也曾被放逐他乡,落魄流落,中年位极人臣,掌握着滔天权势,然而始终看不穿内心所求。他追逐着亡母的身影,在一个又一个女子的身上留恋徘徊。藤壶皇后,葵姬,空蝉,夕颜,六条妃子,常夏,末摘花,花散里,明石姬,玉鬘······他爱那么多的女子,分不清哪个最重要。还有紫姬,那位被源式当做完美女人细心培养的少女。紫姬钟爱万物繁盛的春天,她与源氏的爱情也如春天般夺目,直到天皇的女儿夺走了她正室的位置,人生的春天转瞬即逝。在中国的教科书里,源氏是被批判的,他玩弄女人,薄情寡性,倚借着天潢贵胄的身份和冠绝于世的风采四处留情;而紫式部不愿把他塑造成如此形象,所以他在得势后收留了有过牵绊的众女子,作为保护人照顾她们。而有人又这样向我科普,平安时代的日本流行访婚制,男女间不受婚姻束缚,过夜留宿皆为双方自由,感情淡去便可转身离开。我不愿去选择该支持哪一种观点,只会永远记得四十五回《云隐》中,正文空无一字,源氏从此离开。高一看完了《荆棘鸟》,波澜壮阔的澳大利亚拓荒史交织着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绝望爱情,我开始怀疑人究竟有没有命运?古人讲“天妒英才”,言情小说道“情深不寿”,《荆棘鸟》中说“上帝会夺走你用情太过深爱着的东西”。人,被历史的洪流裹狭着,被动地向前走,一路上试图抓住点什么作为陪伴,却又最终放手,自愿或被迫。我买了《复活》和《巴黎圣母院》但看不下去,转而扎进了《战争与和平》,在高中用了半年的业余时间看完。我看着安德烈在战场上奔驰,美女海伦在舞会上光彩照人引人注目,天真幼稚的娜塔莎被情场浪子俘获转身抛弃了婚约,老姑娘博斯孔斯卡娅小姐被年迈的父亲禁锢于庄园只能投身宗教。那个荣誉与光辉的岁月离我太远了,远到我无法体会。安德烈的身上有托尔斯泰的影子,彼得的身上也有。十二月党人扔掉了贵族的身份,生而拥有的财富,试图革除原本保护着贵族的旧制度,等待他们的却是失败,是流放,是西伯利亚的天寒地冻和风雪交加。《呼啸山庄》是母亲毕业论文的题目,很惭愧我只读过一遍。我记住了一段话:“我对林顿的爱像是树林里生长的叶子。我明白,冬天来临的时候,叶子会随着时光而改变。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却是地下亘久不变的岩石,那是不可或缺的、弥足珍贵的快乐源泉。”然而凯瑟琳选择的终究是林顿。林顿是个绅士,他温和,有礼,拥有财产和富足的生活,童话中的少女总是爱绅士的;而希斯克利夫是个孤儿,他自卑,贫穷,用野性和不羁掩藏着自己,他和凯瑟琳互相深爱又互相伤害。这让我想起了简奥斯汀,人一生有多少真爱?又该如何在理智与情感间权衡?我想起了大一暑假读过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是什么样的?在马尔克斯笔下是“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懵懂的报务员爱上富家小姐,于是便是一场冒险,跨越着重重阻隔交换的一封封情书让我看到了恋人为爱情所创造的一切可能性,当两人最终见面时,年少的费尔明娜·达萨却惊慌地认为自己不过是被热情所产生的幻影蒙蔽,拒绝了弗洛伦蒂诺的求婚;她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这是一场门当户对众人称赞的婚事,婚姻磨尽了热恋的踪迹,留下的是两人几十年生活中的陪伴与温情;当医生去世,一切都被弗洛伦蒂诺在葬礼上的求爱再次打破。为什么年老时的爱情会令人羞愧?当双方不再被俗世牵绊之时,往往正是人生的尽头。但世人往往不肯罢休,所以离开,把霍乱当做借口,在滔滔的河流上找回几十年前被自己亲手终结的爱情。只有在拉丁美洲才能上演这样热烈喷薄的故事,就像《百年孤独》中隐藏在布恩迪亚家族中的隐秘情事。混乱的关系与情欲,背弃家族的出走与内战,无端而起又无端匿迹的感情,纠葛与纷扰,绝望与死亡,魔幻与现实的交缠让人沉沦。我不了解那段革命的历史,但明白了那种孤独。“人只有一个命运。”读完一遍《教父》后,母亲坐在我面前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做她的笔记。我问她看完书后有何感想,她和我说了这句话。迈克尔做了完整的计划挣脱家族的黑手党身份,老柯里昂也并不阻止自己最欣赏的小儿子去做个大学老师,可惜命运喜欢开玩笑。父亲遇刺,大哥被杀,迈克尔即便厌恶黑道生意,但必须尊重自己的父亲,家族的责任他要承担。人的价值观是一步步变化的,他开始遵从老柯里昂的办事方法,认同黑暗世界的社会准则,双手沾满鲜血,杀人毫不留情,用一场场会议讨价还价,筹码是人命和金钱。直到最后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