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25滕王阁序课件(人教版必修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5人教版第5课滕王阁序王勃【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言知识和相关名句,背诵课文第二至第三段。2.读: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3.写:借鉴本课使用典故的方法,写一个巧妙运用典故的片段。4.练:运用语境推断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才华早露,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探亲。本文是他探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时,为滕王阁重修而作。王勃作为初唐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指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相赠的文字,用来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古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意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达到全盛,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翼轸.()(2)台隍.()(3)懿.范()(4)潦.水()(5)俨.骖()(6)绣闼.()(7)舸.舰()(8)遄.飞()(9)睢.园()(10)南溟.()(11)命途多舛.()(12)叨.陪鲤对()(13)梓.泽()(14)东隅.()(15)彭蠡.()zhěnhuánɡyìlǎoyǎntàɡěchuánsuīmínɡchuǎntāozǐyúlǐ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涵咏词义(1)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2)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3)逸兴遄.飞:迅速。(4)酌.贪泉而觉爽:喝。(5)东隅.已逝:角,角落。(6)一介.书生:个。(7)今兹捧袂.:衣袖。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①俨.骖于上路:通“严”,整齐的样子②云销.雨霁:通“消”,消散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一词多义①舍舍.簪笏于百龄:舍弃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客舍,住所退三舍.而避之: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夫人请之,吾舍.之矣:释放,放弃②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③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竭尽,用尽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死④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⑤即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胡天八月即.飞雪:就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走近,靠近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立即,马上即.不为河伯娶妇:连词,如果,假如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3)虚词归纳①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暂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②矣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语气词,表示感叹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先生休矣.: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答案】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一、词句梳理1.古今异义(1)家君作宰.古义:县令。今义:(2)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悲悯。今义:(3)北海虽赊.古义:远。今义:宰相。悲伤。赊欠。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5)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6)俨骖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走上路程,上轨道。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8)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今义:(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生活穷困,缺少钱财。看机会,看形势。狂妄而放肆。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2.词类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2)下.临无地:(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5)徐孺下.陈蕃之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使动,使……腾空,使……飞起使动用法,使……放下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6)川泽纡其骇.瞩:(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8)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9)目.吴会于云间:(10)宾主尽东南之美.:使动用法,使……吃惊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动用法,使……逃名词用作动词,看,望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3.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纤歌凝而白云遏:(2)怀帝阍而不见:(3)童子何知:(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5)宾主尽东南之美:(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被动句,“遏”,被阻止被动句,“见”,被接见倒装句,宾语前置,“知何”介宾结构后置,“于日下望长安”“于云间目吴会”判断句,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判断句,是一个书生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4.翻译下列句子(1)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译文:(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译文:(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译文:(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译文:(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像云霞;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伤随之而来,知道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5.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点拨】命题着眼于全篇,因此要从全文入手。同时还要结合体裁(赠序、骈体文)特点来理解。【答案】文章使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欢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6.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的?【点拨】所谓“思路”就是思考的条理脉络。分析文章的思路就是按照行文的顺序来把握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答案】(1)先点明时令。“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紧扣题目中的“秋日”。(2)再写秋景。“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3)次写来阁过程。“俨骖”以下四句,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4)接着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下临无地”。(5)然后写登临所见。写山川之美,“闾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6)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来为人所赞美,它美在哪里呢?【点拨】美无处不在,只要是和谐的都可以是美的。因此,要逐字逐词的去全方位解析。【答案】(1)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野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孤鹜、落霞、碧空就形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2)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微风过处的涟漪却也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点拨】美无处不在,只要是和谐的都可以是美的。因此,要逐字逐词的去全方位解析。(3)虚实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天上的景物越高,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实景与虚景美丽融合。(4)立体空间美。“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整个画面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8.如何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两句话的思想意义?【答案】这两句话是全文最富有思想意义的警语,其大意是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境遇艰难反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放弃自己远大崇高的志向。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王勃化用名句警示人们,同时也是在警示自己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点拨】这句话以对比的方式表达来表达志向,“老”却“益壮”,“穷”却“益坚”,正是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的情感宣泄而出。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9.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答案】这二者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辰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淹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是满腹才华且渴望施展才能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怀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点拨】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这种际遇必然影响他的思想。不过,他毕竟才26岁,年华正好。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而是能及时调整心态,转而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由此,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也由悲转乐,而且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10.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且运用灵活,试分析用典类型及其作用。用典类型例句作用“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明用暗用化用连用运用典故可以加强论证,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使文章含蓄委婉、典雅精练、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11.使用典故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请借鉴本文使用典故的方法,写一个巧妙运用典故的片段,100字左右。【答案】(示例)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点拨】本语段化用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