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6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制定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和主要内容3、南方讲话发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4、“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小组学习的基本运作方式,提高分工、合作、协调的能力。2、掌握“宏观把握”(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微观突破”(难点剖析、观点论证)——“意义建构”(思维习惯、公民意识、道德意识等的养成)的历史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教师的角色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虚心的探究者、有效的协调者、热情的帮助者,以身示范,感染学生。2、站在历史的角度,体会历史人物的活动历程;站在今天的视角,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功绩。3、以史为鉴,提升历史素养,继承革命先辈锲而不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实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的故事》,并展示歌词,要求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候?歌词中的“1979”年和“1992”年具有怎样的特殊背景?1979年邓小平已经有多少岁的高龄?教师导语:邓小平在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主要有6个身份,三落三起。邓小平一生经历了坎坷的历程,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一生所追求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在他的晚年,他为中国人民构绘了一幅伟大的蓝图,这就是改革开放,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留法少年(提出问题):阅读课本,找一找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学生活动)1、出生:原名邓希贤,1904.8.22生于四川广安2、留法之前的中国与邓小平:20世纪初,中国在饱受苦难的同时孕育着巨变。在维新思想风潮下,邓小平接受了新式教育和“西学新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小平和同学们参加了声援五四运动和抑制日货的活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各派政治势力互相倾轧。新式教育培育了邓小平的爱国思想,并使之了解了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国家的危难激发了邓小平寻求救国真理的决心。3、留学法国,实现转变,体验了劳工的生活,逐渐树立了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思想(1)1920年,留学法国,是同期留法青年中最小的一个;五个月后,走上了勤工俭学之-2-路(2)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3)1923年,被选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4)1924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可以这样说,新式教育(资产阶级启蒙教育)培育了邓小平的爱国思想;资本主义严酷的社会现实、工厂做苦工的经历、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使邓小平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和职业革命家。二、转战千里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1927年,先后在武汉和上海的党中央机关工作;(2)1929年,赴广西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3)1931年在中央苏区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红星》报主编等职;(4)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遭到党内“左”倾领导的批判和打击;(5)1935年,以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遵义会议,在长征的实践中,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导人;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指挥所部八部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并巩固发展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1945年,配合重庆谈判,指挥了上党、邯郸等战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2)1947年6-8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1948.9-1949.1,担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与总前委一起领导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4)建国前后,遵循中央的战略部署,解放大西南;进军西藏并和平解放西藏问题。在革命时期,邓小平逐渐成长为务实创新的成熟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建国初期与文革岁月(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为建设新中国做了哪些活动?邓小平哪三起三落?有何感想?(学生活动)1、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政务院副总理等职务2、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1956.9,在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2)八届一中全会上,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3)1961年初,与周、陈一起制定了八字方针,力图纠正“大跃进”所犯的“左”倾错误,对出现的包产、分田到户的现象给予了肯定;3、十年文革时期(1)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2)1969年,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劳动,并未停止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索;(3)1973.3,经毛和周提议,中央决定正式恢复邓小平的职务;(4)1975年,周恩来病重,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5)1975.11,毛泽东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6)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被诬指为该事件的总后台,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4、邓小平的三起三落-3-(1)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第一次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邓小平平反,邓小平得到了晋升,被正式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遵义会议后第一次“上”(2)文革初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第二次“下”,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代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第二次“上”。(3)因全面整顿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加上“天安门事件”而第三次“下”,“四人帮”倒台后第三次“上”邓小平再次复出。邓小平一生经受了众多磨难,在三次大落之后,又能三次重新崛起,最后走向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临危不惧和善于斗争的智慧,有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有毫不妥协和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四、拨乱反正(1)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1977年秋,主持恢复高考,开始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3)1978年5月,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1978年11月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中国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的宣言书;(5)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实际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问题):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活动)1、开始产生:(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十一届三中全会:2、逐步发展:(1)1982年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2)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3)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4)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5)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6)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成熟和形成:1992年南巡谈话:(1)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2)提出“两个不等于”思想4、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中共十四大:5、党的指导思想:1997中共十五大:6、对邓小平的客观评价邓小平是20C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1929年他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4-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成功地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板书设计】第16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布置作业】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讲话?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做?提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知识分子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鼓励知识分子学习老一代科学家,报效祖国。关于学生自己的做法,答案不求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应鼓励。评述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历史贡献。提示:本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史论结合,建议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进行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巨变,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为中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论贡献有: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实验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指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并已经实现前两步: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已于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也在1999年底回归中国。【教学反思】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新时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2004年8月23日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说: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请思考:我心目中的邓小平怎样?-5-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1929年他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指挥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成功地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