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第1~3题。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A.海岭B.海沟C.海盆D.大陆架2图示群岛()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3Q岛的气候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迁移农业⑤水稻种植业⑥商品谷物农业A.①④B.②⑤C.③⑥D.③⑤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深线的分布和数值可知,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为海沟。第2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上。第3题,Q岛是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答案:1B2A3D4.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完成第4~8题。2位于六大板块界线附近的山脉是()①乌拉尔山②喜马拉雅山③安第斯山④太行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大西洋洋底分别属于()A.两个板块B.三个板块C.四个板块D.五个板块6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下列板块中的()A.亚欧板块B.印度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7下列岛屿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上的是()A.冰岛B.台湾岛C.大不列颠岛D.新西兰南、北二岛8大高加索山脉是由相撞形成的()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非洲板块D.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解析:第4题,做此题首先要明确每列山脉的地理位置,其次要清楚各大板块的界线及边界类型。第5题,大西洋底“S”形洋中脊使大西洋分别属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第6题,世界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基本在海洋中之外,其余的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周围的海洋,像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虽在亚欧大陆上,但却属于印度洋板块。第7题,以构造活动带为依据,板块边界有两种基本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以海岭、断层为代表。冰岛位于板块3生长边界上。第8题,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如大高加索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答案:4B5C6D7A8B9.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第9~10题。甲处海底地形属()A.大陆架B.大陆坡C.洋中脊D.海沟10乙处洋流可能是()A.加那利寒流B.西澳大利亚寒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D.千岛寒流解析:第9题,根据等深线的深度可以判断甲处海底为大陆坡。第10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确定图中海域位于北半球,并且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说明乙处为寒流,再结合等温线数值可知应该为千岛寒流。答案:9B10D11.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畔,是我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第11~13题。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③保持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4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关于红树林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B.分布于暖温带的海边C.因为在海水中,所以无生物生存,特别是鸟类D.有利于防止台风、海啸等的侵袭,具有防灾、减灾的作用13红树林海岸发育的基础是海岸()A.基岩B.淤泥质C.砂质D.珊瑚礁解析:第11题,红树林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统称,红树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从南到北,红树林种属由多样逐渐过渡到单一,树枝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的乔木逐渐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第12题,红树林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所以在中国南方的海上,具有防灾的作用。第13题,红树林海岸是在淤泥质海岸基础上形成的。答案:11B12D13B14.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第14~15题。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A.海浪B.流水C.风D.冰川15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A.三角洲B.海滩5C.风蚀蘑菇D.沙堤解析:从图中看出,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并且陆地上河流众多,所以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包括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在海岸附近经常看到的有三角洲、海滩、沙堤等海岸侵蚀地貌或海岸堆积地貌;而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较强的干旱地区常见景观。答案:14B15C16.读海底地形图,完成第16~20题。图中序号表示洋盆的是()A.①B.②C.③D.④17②处海底地形最大特点是()A.海洋生物繁盛B.深度变化大,坡度陡C.地壳活动相对稳定D.群峰对峙18图中序号所示的海域,海洋生物繁盛的是()A.①B.②C.③D.④19附近海域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A.①B.②C.③D.④20图中序号所示的海底地形往往与岛弧相伴产生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该组题以海底地形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底地形的分布及特点。第16题,根据距海远近和海底地形特征可知,①为大陆架,②为大陆坡,③为海沟,④为洋盆。第17题,大陆坡为海底坡度突然增大的相对陡峭的斜坡。第18题,大陆架因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而海洋生物繁盛。第619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是板块交接处,地壳活跃。第20题,岛弧往往与海沟相伴产生。答案:16D17B18A19C20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8分)读江苏—山东海岸带及沿海地带等深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对比江苏和山东海岸的特点,分别指出江苏和山东大部分海岸的类型,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2)简述P地海底地貌类型的成因,试分析P沿岸地带适合开发利用的方式。(4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第(1)题,对比海岸特征,判断海岸类型:江苏→海岸线平直,多堆积海岸→淤泥质海岸山东→海岸线曲折,多岬湾→基岩海岸第(2)题,通过图中信息P沿岸地带等深线稀疏且不深判断为浅海大陆架,另据图示为古黄河、古长江晚期三角洲反映其为泥沙堆积而成的平缓大陆架。淤泥质海岸适合开发利用的方式为滩涂养殖、晒盐和海岸生态旅游等。答案:(1)江苏大部分海岸类型为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平直。山东的海岸类型多为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多岬湾。(2)P处为浅海大陆架,是由古黄河和古长江流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平缓浅海大陆架。P海岸类型以淤泥质海岸为主,适合于滩涂养殖、晒盐、海岸生态旅游等。22.(11分)下图为某大洋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1)图中A处地形为,B处地形是。(2分)(2)从海底地形分布特点来看,A多分布在大洋的(部位),B多分布在大洋的(部位)。(2分)(3)图中①②③④为大洋底部形成的四座火山,其年龄大小关系是,理由是。(3分)(4)图中A、B是海底形成的两类不同地形,请你说说其成因。(4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处为海沟,B处为洋中脊。第(2)题,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部。第(3)题,距洋中脊越近,火山年龄越小。第(4)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形成的,B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答案:(1)海沟洋中脊(2)边缘中部(3)①②③④离洋中脊越近,火山年龄越小(4)A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的;B是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2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5年11月4日,“大洋一号”科考队员利用仪器勘测数据绘制出北大西洋一段洋中脊的海底地形图。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为大西洋海底地形“画像”。这幅地图覆盖了2700多万平方千米的区域。材料二:大西洋轮廓图。8(1)分析岛屿A的形成原因。(4分)(2)字母B处的海岸线特征是,最有可能是海岸(填海岸类型)。(2分)(3)图示海域的面积将,请用海底扩张说解释之。(5分)解析:从海陆轮廓看,图示区域A为大西洋北部的岛屿冰岛,它位于洋中脊的北端;字母B处为北美洲的东岸,海岸线曲折。答案:(1)洋壳底部的地幔物质对流上升,露出洋面,岩浆冷却形成。(2)曲折基岩(3)扩大洋壳底部的地幔物质不断上升冷凝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推动洋壳向两侧移动,海洋面积就不断扩大。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某地区海岸景观类型图,该地区年降雨量为1200~1600毫米,年蒸发量为1788~2157毫米,夏秋季多台风,年平均登陆台风约5.1次。该地区海岸侵蚀较为严重。(1)指出该地区海岸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开发利用方式。(4分)(2)简述该地区海岸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9解析:第(1)题,结合景观图可以看出,该海岸地区沙滩面积广大,应为砂质海岸;该海岸为发展海水养殖及滨海旅游提供了条件。第(2)题,该区域海岸易受侵蚀与其海岸类型、海水运动状况及气候等因素变化有关。答案:(1)砂质海岸。海水养殖、滨海旅游。(2)多砂质海岸易被侵蚀;多风暴潮或洋流和波浪冲刷;海平面上升或气候较干旱。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