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14年崇明县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河路争桥詹克明“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①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可见桥路(a)。②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③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④河:最原始的桥当是浅水中的几块小石矶,人兽都可以踩着过河。这些石头原本就是河床的一部分,作为桥的雏形,自打老祖宗起这“桥”就是完完全全属于河的。一句曾经风靡全国的金科玉律——“摸着石头过河”,无意中也流露出对它的某种原始回归情结。路:按照现代技术我可以建造一座斜拉桥,用斜缆将梁身悬吊。不仅河中不见一个桥墩,更无须在岸边建造桥堍,整座桥高悬于河流上方,与河水、河床、河岸全不搭界,它又怎么会属于河呢?⑤河:河道运输本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特别是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为便于大型木船通航,所建之桥多为桥洞高阔之拱桥。这些为水运而建之桥显然当附属于水。路:首先,河流本身并不需要桥;其次,桥在方向上与路完全一致,却与河的流向交叉;第三,桥在高度上也与路完全相同,却与水面背离;第四,桥天然地与路连在一起,路之不存,桥将焉附。⑥河:非也!桥与路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天安门前金水河上并排着五座金水桥,前后并无五条路,它们所连接的却是整整一座大广场。你能把“广场”称为“五条路”吗?路:从形制上看,路是“干”,河是“湿”,桥亦是“干”,与路“同质”,自然被路引为同类。⑦河:不一定!古罗马时代的“渡槽”都是拱形桥结构,由一连串拱形桥洞连成,渡槽里面流的是“水”,与“河”(d)!路:河流乃自然地理之产物,而路则完全是人类文明产物。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桥同样是人类文明成果,当然要与路归为一类。⑧河:自从有了人类,河流就已不再是完完全全的自然之物了。除了天然河流还有人工2/6运河。中国的自然水系多为东西流向,故南北交通和运输较为困难。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不仅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还连接了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区,使中华文明得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条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堪称“世界级”的人类文明成果!路:桥两边所连接的都是完全等同的路。倘若一座大桥修建得十分平直,不仅使用了与公路完全相同的水泥材质,而且桥面宽度也与公路等宽,人从桥上驱车而过,他根本感受不到下面有桥的存在。桥面与路面如此浑然一体,感官上都无从分辨,这样的桥还能不属于路吗?……河路争桥如此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欲请“桥”来评判一番,给双方分个高下。桥静听多时,自认为:吾桥原本非路非河,独成一类,焉能归属其他异类?故“桥属河还是属路”是一个“伪命题”。权且扬汤止沸,略抒己见:客观上看,桥断路必断,而河尚可通。由是观之,桥更为路之所需。但若仅仅为着路通而建,填石拦河,夯土筑路似更为简便。但如此堵水,更像筑“坝”,绝非架桥。“坝”:繁体字为“壩”,只顾“自通”,阻断河通,虽是土物难掩霸气。而“桥”既确保路通,又不碍河通,可见,桥乃是□□□□□□……□□□□□□。二位以为如何?河路齐声称:“善!”(原载《文汇报》,有删改)1.文中a、b、c、d四处括号内,依次填入最恰当词语的一项是()。(3分)A.同质相通联姻同宗B.同宗联姻同质相通C.同宗联姻相通同质D.同质同宗联姻相通2.下面三个回合中的实例,是为了反驳对方怎样的观点而列举的?(3分)回合①③⑦河古罗马“渡槽”路立交桥、高架桥天安门3.河路相争的8个回合中,这些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2分)。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回合中,河路分别用古诗证明“桥”的归属,有理有趣。B.俗话“摸着石头过河”中,“石头”其实也可看作最原始的“桥”。C.第⑧回合对京杭大运河的详细介绍,是突出这项工程的伟大。D.桥既确保路通,又不碍河通,原本非路非河,自当独成一类。5.文章最后方框处是“桥”的一段总结语,请根据上下文正确填写(不超过35字)。(3分)6.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本文有何特色,请作简要评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夜雨扬州千年梦叶延滨①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②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长乐客栈”四个大字。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3/6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一派宁静。池塘不大,足够灯火闪烁,电灯放在旧式的灯笼里,也就放低了身段,像烛火悄然为人指路。我和散文家王巨才先生住一个小院,一进三间的青砖大屋,中间的堂屋是共用的客厅,我们分别住进两侧厢房。进了卧室,全部摆设都是清式家具,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③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好,夜里就是睡觉。而在扬州,比观光比采风更有要紧的是做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千年扬州。④扬州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⑤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姿影,风韵万千。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瘦西湖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像今天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富甲天下的扬州偏说瘦了才美。藏富于民的扬州不夸家产说风景,瘦西湖因瘦而美,借“西湖”而知其名,添一个“瘦”字而藏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去猜去向往!正是如此,瘦西湖成了扬州万千风情的娇宠,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富甲天下的商贾,想沾上瘦西湖的美景,沿湖买地建园子,平日里能借观赏瘦西湖的骚人墨客扬名于世,皇帝南巡游湖时又可以邀宠。富商们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园子,依湖而建,瘦瘦的湖水像一条曲折回旋的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这些园子就像瘦西湖的首饰衣装,将瘦西湖打扮得如同天仙。如果只是如此,瘦西湖还缺点什么。缺什么?诗人们都知道,于是有了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佳句之后,扬州和瘦西湖以及挂在瘦西湖头上的月亮都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题:“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不就是在这样的诗行里,一次又一次走近瘦西湖,一次又一次梦中走进扬州月色中?⑥梦让这急匆匆的雨脚踢醒了。这是扬州初夏的夜雨。⑦雨的那一头是高邮,高邮是扬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因保有最早的邮递驿站而得名。比邮驿更让高邮声名远播的是高邮的双黄鸭蛋,大概水乡丰饶,鸭子能下双黄蛋,后来经过精心筛选培育,让双黄鸭蛋成了高邮的形象代表。此行高邮,见到高邮另一个“双黄蛋”,文胆双杰!高邮有个著名的风景区叫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行宫,因苏轼、孙觉、秦观、王巩等文人会集于此故得名。文游台是筑在土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禾田湖天,水乡景色,尽收眼底。最引人注意的是汪曾祺文学馆。文游台一进大门,有一尊秦观的塑像,汪曾祺的纪念馆在塑像右侧。从秦观像到汪曾祺纪念馆不过百步之遥,岁月却走过了千年。秦观以诗传天下,而当代的汪曾祺以文名扬四海,一诗一文,千年之约?我最早是看了样板戏《沙家浜》,知道这满台男女的词,都出自汪曾祺笔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先生以《受戒》等一批小说声震文坛,也就知道了先生是扬州高邮人,是秦观的同乡。更有幸在1986年与先生一起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在团长邵燕祥带领下,在滇西高原转了半个月。此次云南之行,汪曾祺十分高兴,他在抗战时期曾就读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那时候滇西没有机场,也没有高等级公路,我们的滇西之旅,大都是坐在中巴车在沙石路上颠簸。好在一路上汪先生谈兴十足,忆旧话当年,山水说典故,让此行成了一次汪曾祺导游之行。我曾用九个字记下了此行对汪先生的印象:讲故事,喝烈酒,写好字。在汪曾祺纪念馆里看到林斤澜先生为汪曾祺写的对联:“我行我素小葱拌豆腐;若即若4/6离下笔如有神”,我就想到那次旅行结束时,汪先生送我的一幅字: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呜呼,眼前见字如见人,先生人却驾鹤而去!从秦少游到汪曾祺,扬州高邮一股文脉,是怎样的在人心里穿越千年……⑧雨声越来越大。密密的雨脚在瓦屋的顶上敲击,如小鼓棰在鼓面上舞蹈。雨水顺瓦檐倾泻如注,一排瓦檐就成了一面小瀑布,让雨水在小院里放纵喧哗。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亲近过雨了?住进城市水泥森林的楼房,我们已经忘记了雨打芭蕉的声音,忘记雨点敲击屋顶的韵味,更忘记雨檐流瀑的景象,我早已习惯在电视天气预报的节目里“听雨”……⑨扬州初夏的雨将我唤醒,我醒在一场千年扬州梦里。(2011年度优秀散文)7.第②段加点的“浸润”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2分)8.第③段中为什么说“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3分)9.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10.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始以“戴望舒的诗行”巧妙地暗扣下文的“扬州雨”。B.扬州瘦西湖之所以美名传播,是因为借杭州西湖而知其名。C.作者特别介绍高邮特产双黄蛋,其目的为了引出“文胆双杰”。D.统观全文,“雨”和“梦”是贯穿这篇散文的两个主要意象。11.第⑦段写到文游台及汪曾祺的旧事,对作者“寻梦”有何作用?(4分)12.文章结尾耐人寻味,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5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倩何人,,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3)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4),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柳宗元《小石潭记》)(7)桃李不言,。(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8)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飕飗:风凛冽貌。②拳毛:卷曲的毛发。14.与诗题中“秋”字直接照应的意象有“黄菊”和“”。(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现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易老之感。B.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情有意的“秋风”形象。C.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5/6D.尾联中的“天地肃清堪四望”表现出跌宕雄健的风格。16.赏析“马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