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0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9-1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13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8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外部严峻复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和上海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克难前行,全力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是近年来上海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一年。我们坚决按照中央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围绕重大课题抓调研,围绕重点工作抓推进,围绕形势变化抓应对,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7.9%,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出口比上年增长17.7%。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形势变化对上海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步加重,九月份以后越来越明显,本市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落,财政收入、工业生产、外贸出口等一些重要指标同时出现负增长,就业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凸显,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及时出台了财税、土地、投资体制改革、取消行政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采取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八项措施,加快推进和提前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新的进展。深化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意见,出台了配套措施,从土地、规划、资金、审批等方面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旅游、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53%以上。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临港、漕泾、长兴岛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加快,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项目顺利推进,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宝钢汽车板及硅钢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等重点工业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建成设施粮田8万亩、设施菜田4万亩,出台了一批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农投入比上年增长27.2%。围绕国家重大专项的承接和实施,加大自主创新推进力度。大型飞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核高基”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落户上海,神舟七号部分子系统研制任务成功完成,上海光源工程基本建成,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生物育种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实施,生物医药、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2.5%左右,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6%。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耗能监管,完成一批节能技改项目,调整淘汰了522项落后生产能力,关闭了总计装机容量27.5万千瓦的燃煤小机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继续下降。完成了总计装机容量622.5万千瓦的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建成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容工程和9座郊区污水处理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计比上年分别下降5%和4%以上,年度污染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2009-2在3%左右,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6%,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三)城乡建设和管理有力推进。全年重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项目多、施工面广。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竣工投入运营,北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二位。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新进步,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运营,上海空港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5100万人次、300万吨。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加快推进,9个在建项目进入施工高峰,4条线路基本实现结构贯通。长江隧桥工程实现双线结构贯通。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宽改建工程完成。一批市域高速公路、黄浦江越江通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区路网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加快推进。五号沟液化天然气事故备用站建成。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继续提高。注重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郊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3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85座,完成3062公里镇村级河道整治,郊区新开公交线路50条左右,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80%。在108个村开展自然村落综合整治试点。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覆盖到郊区城市化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户外广告、乱倒渣土等整治,市容市貌有所改善。(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690元和114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1%。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创业政策和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9.5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岗位1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进一步强化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提高了城镇退休人员、老年农民的养老金待遇。进一步扩大了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养老保障政策覆盖面。完善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老年农民养老金托底补贴政策,纳入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民新增15.9万人。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居保”已覆盖203.5万人,基本实现市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收入等标准,对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临时补贴,低收入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扩大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超过380万人,加强来沪从业人员的失业登记管理和就业服务,进一步保障来沪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14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社区居家养老对象达到17.7万人。继续放宽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准入标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达到4.4万户。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达400万平方米。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交换乘优惠继续实施,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卡全面启用。公交行业一线职工工作条件和待遇有所改善。(五)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全面免除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直接拨给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从520元、720元提高到1400元、1600元。解决郊区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在郊区新建52所幼儿园。继续加大对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本市公办学校就读学生的比例已达60%,试行在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来沪从业人员同住子女。推进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调整,顺利实施了高校招生考前填报平行志愿改革,扩大了高校招收外省区市生源数量。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成效。卫生改革发展继续深化。加大社区卫生投入力度,转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郊区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鼓励和组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医生深入社区。加强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2009-3健康城市建设继续推进。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体育大赛,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上海赛区的组织工作和奥运会、残奥会火炬接力上海传递活动,上海奥运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基层的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新建了一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完成了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转换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民族与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妇女儿童事业稳步发展。着力加强社区公共资源整合,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行业加强整顿和规范,积极妥善处理奶制品质量事件,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大了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平安实事工程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强。(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加快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断推进,进一步下放了7方面11项市级事权,出台实施了加快人才集聚、支持金融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等一批改革举措,在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等方面取得突破,开展了生物医药企业入境材料检验检疫试点、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新模式试点。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和大集团的资产整合、改制重组,上实集团重组上药集团、上汽集团重组上柴股份等工作顺利实施。制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46%。支持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涉及公众利益的责任保险试点,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企业,人行征信中心正式挂牌,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落户上海。各类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活跃。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加快建设,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在规范中不断发展。积极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开展跨区域“大通关”合作为重点,不断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6%。开展部市合作,拓展服务贸易。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占67.8%,新增8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总额突破百亿美元,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增长加快,“走出去”保持良好态势。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继续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旅游、科技创新、市场准入、环保、能源、共同办博等专题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继续加强地方外事工作。(七)政府自身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市级政府机构改革。部分中心城区强化社区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完善了街道财力保障体制,加大了对郊区经济相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得到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投资项目市级管理权限大幅度下放到区县。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和规范力度,取消和停止征收了148项收费。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稳步推进专项经费零基预算,在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依法向社会公开了审计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重点支出执行情况,向市人大报送部门预算,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土地出让金管理等情况,建立社保基金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