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第四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讲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第二节访谈类•访谈类文本具有如下特点:•1.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2.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3.访谈的形式多样: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4.访谈具有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5.访谈具有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常设题型有两类:•1.归纳访谈内容。•2.分析访谈技巧。•同时还涉及人物形象、文章结构、探究等方面的内容。•1.这个访谈包括几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2.通观全文,××的回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概括。•3.本文记者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记者的提问非常有技巧,请简要分析。•例如:1.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2.(2014·广东卷)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方法点拨]•1.怎样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了解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3)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2.怎样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问话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就是要着重关注提问者问话的艺术技巧。•[答题步骤]•归纳内容类•第一步,审清题干,找准方向。•第二步,确定区间,筛选概括。•第三步,整合答案,分条作答。•分析技巧类•第一步,指出技巧特点。•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第三步,点明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冲击诺贝尔文学奖贾平凹60岁写《带灯》•——贾平凹访谈•作为送给自己60岁的生日礼物,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带灯》近日开始在《收获》上连载。许多评论家和读者认为,这是贾平凹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就这部长篇新作的创作情况,贾平凹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问及《带灯》的素材来源,贾平凹说:“写完《古炉》后,我曾经结识了山区一位乡镇干部,她不知从哪儿获得了我的手机号,先是给我发短信,我以为她是一位业余作者,给她复了信,她却接二连三地又给我发信。”•贾平凹发现,那位女干部的文学感觉和文笔极好,他决定进山去看看她和生她养她的地方。在深山的日子里,贾平凹成了那位乡镇女干部忠实的倾听人,“她使我了解了另一种生活和工作。她又领着我去走村串寨,去给那些特困户办低保,也去看她怎么与上访的人打交道。”贾平凹说。•贾平凹将他在现实中的真实经历和多年来在农村的体验,以及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化作了《带灯》。带灯是书中女主人公的名字,作为接待上访人员的乡镇干部,她善良又有个性,总是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贾平凹说:“带灯的原名是萤,后来才改为带灯。”这其中,深藏着他的隐喻,“萤火虫本来就是带着灯夜行的。兽群里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而昆虫界的竞争更是残忍。带灯在社会最底层,打交道的都是些小人物。”《带灯》的创作始于前年,初稿在笔记本上写,然后抄写在稿纸背面,作大修改时又重新在稿纸背面写一遍,最后在稿子上作小的增删,整个小说写了三遍。•“发表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改的过程。”《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说,今年9月底拿到《带灯》书稿后,贾平凹总是几天发来一条短信,随后又寄来几页纸,那是他细心写下的修改稿。贾平凹直到现在也不用电脑,40万字的书稿全是用手一笔一画写就,满目古朴、圆润的字迹,程永新读起来觉得赏心悦目。如此反复修改至少有五六次。对此,贾平凹实话实说:“每次写作时自己信心满满,写完后就惶恐不安,尤其对自己所写的内容和叙述方式稍有突破时,不知结果到底如何。”贾平凹坦言,他对写作很看重,更十分敬畏,所以总是又新鲜又激动又惶恐,好多人都在笑话他还像个初写作的作者。这甚至是贾平凹不变的法则,“有些作品老担心发表和出版不了,已做好不准备发表的心理准备。我每次让一些人先读读,他们认可了,觉得没风险,有进步,我才又恢复信心。”•在阅读《带灯》的过程中,程永新意识到贾平凹的全新变化和突破。他认为,跟贾平凹以往作品相比,《带灯》虽然依旧将场景放在了陕西这块土地上,但地方方言特点少了一些,语言色彩更明快、透明。“我想老贾在60岁时,还是希望更多的读者,包括西方的读者,认同他的作品。”贾平凹则自己解释道:“在《秦腔》和《古炉》里,我坚持的是一种写法,那样的叙述方式得到了文学界和读者的认可,但我也听到有读者反映书难读。我是不想让书读得太顺溜,但也得让人容易进入,所以这次有了一些改变。写作总得在内容上、形式上不断有点突破吧,否则,老是一个样子,别人厌烦,我也厌烦了。”•程永新认为,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乡镇干部的故事,但贾平凹思考的是整个农村,甚或当下中国的事。对此,有的评论家说:“《带灯》表现出了贾平凹空前的尖锐,这部作品反映当代农村社会问题,作家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呼吁对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刻且犀利,标志着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又迈上新的高度。”•贾平凹透露,《带灯》一写完,他又到乡下待了一段日子,现在回来主要是读书,到春节前还会再跑些地方。“回想这十多年,我基本上是冬天不写作,要写都是夏天动笔,差不多一个长篇写两三年,总是在秋天写完。这也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吧。”关于下一步计划,贾平凹率性十足地说:“下一步是什么计划?现在不知道呀,蓄着能量等待下一个创作欲望的到来吧。”•(摘自2012.11.21《北京日报》,作者:路艳霞,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带灯》是贾平凹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作家送给自己60岁的生日礼物。整部作品已于近日被《收获》文学杂志隆重推出。•B.《带灯》的素材源自一位山区乡镇女干部发给贾平凹的手机短信。那位女干部极好的文笔和文学感觉激发了贾平凹的创作欲望。•C.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原名萤,后改名为带灯,作家用萤火虫带灯夜行之意,隐喻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与小人物打交道的基层干部。•D.《带灯》写的是一个乡镇干部的故事,却反映了当代农村的社会问题,尖锐而深刻,标志着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又有了新的突破。•E.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文学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受此激励,贾平凹创作了长篇力作《带灯》,向诺奖奋力冲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整部作品被……推出”有误,原文不是整部,是连载。B项,“那位女干部……激发了贾平凹的创作欲望”有误,据原文,其创作欲望是到山区体验生活后才产生的。E项,表述属无中生有,《带灯》的创作是两年前的事,与莫言获诺奖无关,如原文第三段“《带灯》的创作始于前年”。•答案:CD•2.贾平凹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有哪些具体表现?根据全文,请简要说明。(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时要通读全文,找到与创作态度相关的文段和语句,简明地予以概括,分条列出即可。•答案:①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到山区走村串寨,了解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工作、生活情况。②反复修改,把发表的过程看做不断修改的过程。③一笔一画誊抄,一丝不苟。④对写作十分敬畏,写作时总是新鲜、激动、惶恐。⑤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在内容上、形式上不断突破。•3.和贾平凹以往的作品,如《秦腔》《古炉》等相比,《带灯》有何主要变化?这种变化有哪些好处?(6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的阅读区间在第五段,从中找出变化,而后找出这种变化的好处,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即可。•答案:主要变化是:地方方言特点少了一些,语言色彩更明快、透明。变化的好处是:①让读者读得顺溜些,容易进入,不像《秦腔》和《古炉》那样难读;②使更多读者,包括西方读者,对作品有认同感,有利于在世界各国传播;③有新鲜感,如果一成不变,连作者本人也会厌烦。•4.作为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题干要求就贾平凹的社会责任感谈自己的理解,这实际在考查评价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在本文中,贾平凹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业余作者的关心;二是对农村社会现实的关心。作答时,选取其中一个方面,以文本材料作论据,简要阐说即可。•答案:方面一:对业余作者满腔热情。①接到陌生的短信,他以为是业余作者,立刻给对方复信;②发现短信作者的文学感觉和文笔极好,他进山去看望;③虽然对方不是业余作者,但从中看出贾平凹关心、扶持业余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方面二:对社会现实热切关注。①关注处于风口浪尖的社会底层小人物;②思考整个农村的问题,以至当下中国的事;③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呼吁对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对话周小平: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近来,一本名为《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的书悄然热销。8月15日面世后,两周内,首印的2万册就销售一空,出版社紧急加印。•早在2013年6月,一篇名为《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的长篇博文被网民广为传播,至今转发量、访问量已超过3000万次。该文针对网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一些违背基本常识的谣言,通过大量的案例举证一一批驳,洋溢着浓浓的爱国心、民族情,体现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这篇博文的作者就是周小平。看到博文受到网友关注,周小平决定将博客中的部分篇目以及十余篇首次发表的文章集结成书,于是有了这本《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全书分“梦想始发站”、“追梦赤子心”、“帝国的骄傲”及尾声四个部分,从文化、素质、工业、环保及物价等五个方面重新解读了当下社会现象,被誉为“中国新锐观察文集”。•记者:您能给我们讲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创作这本书的起因是什么?•周小平: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提供一些另外的角度,给年轻人看看外国不如中国的方面,看看中国几十年来真正的进步和光明。中国人不应妄自尊大,但更不应妄自菲薄。在互联网上,痛骂中国社会一片黑暗,同时吹捧西方是天堂的帖子多如牛毛,但实际上这些看法是片面的。•这本书中的大多数案例,都是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官方网站、白宫官方网站,以及一些海外的纪录片等。热爱中国并不需要刻意宣传,只要还原事实就可以了。今天的中国在任何方面,都不怕和外国比。•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目睹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必须完成的特殊使命:接过父辈的旗帜,为我们这个饱受了百年污蔑的国家和民族正本清源。作为一名80后,我有责任告诉大家真相是什么,我们该做什么,让大家不辜负这个时代。这就是我创作这本书的目的。•记者:您在书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这些案例是否遭到过质疑?•周小平:其中确实有一些案例被反驳了。但我的看法是,真理不应低头。我看过一篇反驳我的文章说:“周小平说美国炸弹导致防空洞里的水被烧开,把那些妇女儿童活活烫死了,科幻电影都不敢这样拍啊,造谣不打草稿。”但实际上,这就是著名的“阿米里亚防空洞惨案”,被炸弹温度烧开的水是原来设计的消防水系统,设计这个炸弹的美国工程师被良心折磨,至死都无法原谅自己。那篇反驳我的文章还说:“周小平造谣称,印度贫民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