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第五章语言文字运用第五讲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四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准确、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准确”在语言表达应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语言应用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语言表达的准确考点一•例1.(2014年四川卷)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汉字字形演变表•【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作答时,一要找准切入点,注意“演变特点”,二要做到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三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要求。•【答案】(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例2.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不得超过15个字。•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①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得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和连贯,侧重从句式选择角度设题。①处从上文“自号”看,此处应用“自称”;②处陈述主体应是“戏曲界”;③处陈述主体应是“他”。•【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表达准确三个符合•1.符合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例如:•奶奶领着小蓓蓓到门口去,一边走一边说:“乖宝宝,走啦,到门口接母亲去啦!”句中的“母亲”是书面语,此处应为口头语“妈妈”。•2.符合语法、逻辑•造句、组句应依照一定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同时,句意要有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概念不清,语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也是不通顺的。例如:•今日洞庭,诗意盎然,彩笔难绘,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砌成的崭新世界。句中的“砌”是层层垒起,“珍珠”用“砌”不合事理,应为“缀”。•3.符合对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称呼。例如:•你拜托我的事,我要鼎力相助。句中的“鼎力相助”是感谢别人,属敬词,此处应用“大力帮助”。•1.(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示例,按要求作答。(5分)•“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多少小朋友学会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自己的小手绢。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手绢为何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绢”成了只存在于词典中的一个词。“美丽天津·重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少用纸巾,多用手绢。•活动主题:把丢掉的手绢捡起来•宣传语:捡起的是童年记忆留下的是绿树蓝天•生活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为了留住它,请你策划一个小活动,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的能力。作答时,首先应设计活动的内容,活动要符合“为了留住”“正在离我们远去”的“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一要求;然后据此拟出活动的主题。宣传语要深化活动的主题,表明活动的意义,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简明。•答案:(示例)“美丽天津·绿色出行活动”倡导大家: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让蓝天更蓝,让绿色常在。•活动主题:让自行车上路•宣传语:骑自行车上下班强身健体零污染•2.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游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6分)•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⑪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⑫重温先生的教诲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答案:此题语段①处“先生们,女士们”的称呼与对象身份不合,对象是中学生,应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⑤⑥⑦三处语序不当,“苍松翠柏”“青山绿水”两句应放在一起才更符合观察顺序。故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⑩处“故地重游”与第一句“第一次”矛盾,用词不准确,不符合事理,应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鲜明”是指观点明确,色彩分明。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本考点一般出现在压缩语段,修改病句,拟制广告词、邀请信,以及致辞、演讲稿、点评等需要表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但有时也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语言表达的鲜明考点二•例3.(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材料二: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鲜明的能力。作答时,要在开头亮明观点,态度要鲜明。理由可从材料中确定。•【答案】(示例一)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那种一味追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示例二)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作,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例4.讨论是一种人们围绕某个话题各自发表意见的交流方式。请根据下面的新闻背景,拟写一段讨论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说严谨,不少于80字。•新闻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个新的“族群”出现在我们身边——低头族。你看,马路边、公交车上、餐馆、咖啡厅……到处都能看见低着头玩手机的人。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朋友聚会,那种大家一起热闹聊天的场面越来越罕见,取而代之是一群人围坐一张桌子旁各自玩手机的画面。(摘自《汕头特区晚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作答时,先针对材料中的“低头族”在“家人团聚”“朋友聚会”时的表现亮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其影响、危害、应该怎样做等角度入手分析。•【答案】(示例)低头玩手机不仅玩掉了时间,更屏蔽了亲情友情。亲朋好友团聚,是联络亲情友情,分享快乐的时候,而不是沉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忘记咫尺之内亲人期盼的殷切的眼神。可叹有些人,亲朋好友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团聚一回,却无暇与亲朋交流,抱着个手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真是相见不如怀念。•语言鲜明三个恰当•1.恰当选用词语•(1)在选用副词等修饰词语时,尽量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完全”“决不能”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2)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时,要关注整个语境,根据表达时的不同态度与感情,选择相应的褒义词或贬义词。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贬义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选择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时,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达到具有强烈效果、表达鲜明的作用。•(3)在选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来描绘场景或景物时,要注意使用具体明确、特征突出、色彩鲜明的词语。•2.恰当变换句式•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可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或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要尽量用简洁明快的短句,不随便使用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长句。•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对比、反复、比拟等修辞能使语言独具特色,因此借助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1.过年出现了一些时尚的新方式:一些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逛书市、看展览;有些家庭其乐融融的选择是“看电影过年”;以“保险”为过年礼物的方式也悄然兴起。这些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你是否赞同“时尚过年新方式”?请谈两点看法。要求态度鲜明,表达准确。(6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态度鲜明地亮观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说明理由。•答案:观点一:赞同。①时尚过年新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对中国年文化的丰富和创新。②和传统过年方式相比,它更健康、更节约。(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不赞同。①时尚过年新方式把中国传统年文化边缘化,不利于文化传统的传承。②传统的过年方式符合大众心理,更热闹、更喜庆。(言之成理即可)•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第18条第2款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条款被广泛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入法。这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大家围绕“可操作性与有效性”、“道德与法的边界”等方面,展开讨论和争议。•那么,你的看法呢?请寻找一个角度,表明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准确的能力。鲜明体现在观点上,就本题而言,对于“常回家看看入法”可持肯定态度,也可持否定态度。无论肯定还是否定,一定要作到观点鲜明。准确主要体现在对于观点的阐说上,观点一旦确定,要紧扣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解说,决不能旁逸斜出。•答案:观点一:用法律代替道德的压力来强行约束人的行为,道德的力量必将逐渐消亡。“孝心”是道德层面的而非法律层面的,是取决于精神层面的,而非物质层面的。一个人有孝心则有孝行,反之则不然。•观点二: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是以法律的形式来支持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不是对道德的否定,而是以法律的形式来强化它,用来提醒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对心灵的呵护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观点三:法律可以规范一个人“回家看看”的次数、时间,但这并不代表就在行“孝”。“孝行”应该是“孝心”的自然流露,而法律的硬性规定只能规范形式,不能倡导实质,对真正保障老年人权益起不了多大作用。•观点四:有了法律的保障,家庭成员首先有了定期“行孝”的意识,这就保证子女在安排时间上,对“回家看看”有了优先权,也提醒子女,“孝心”不是挂在口头,而是落实在行为上的一件件小事。•生动,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