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7ATP和酶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动物细胞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可以产生ATP答案:B解析:ATP中的A是腺嘌呤和核糖结合的产物,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光能合成ATP,不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TP在生物体内含量不多,但可以借助酶的高效性与ADP快速转化;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可以产生ATP。2.关于下列四种化合物中“A”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腺嘌呤B.②是腺苷C.③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④是腺嘌呤〚导学号74870150〛答案:D解析:①是腺苷,②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③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④是腺嘌呤。3.下列有关酶及其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代谢中起调控作用;探究酶催化作用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B.RNA聚合酶能催化DNA分子的合成;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C.人体内的酶可从食物获得D.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胰蛋白酶能使离体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答案:D解析:酶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的进行;人体内的酶都是在细胞内核糖体或者细胞核中合成的,不能由食物获得;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有相应酶的存在,离体动物组织细胞间依靠胶原纤维连接起来,可用胰蛋白酶分解,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4.酶的作用可被抑制剂阻止或减弱,酶抑制剂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的作用特点如图1所示,图2表示相应酶促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2图1图2A.曲线a可表示图1中甲的作用效果B.限制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浓度C.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活性降低D.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结构相似〚导学号74870151〛答案:C解析:曲线a表示正常酶促反应,即图1中甲的作用效果;曲线a、b表示反应速率达到一定值后,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限制因素是酶浓度;曲线b表示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曲线c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竞争性抑制剂与相应酶催化的底物结构相似,因而可与酶结合。5.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A.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答案:A解析:题干中没有提供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的信息;根据题干信息“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这个部位是重新合成的,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该过程中ATP含量变化不大,故有ATP的合成,同时也有ATP的分解。6.(2015山西大同月考)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适量唾液锈铁钉生土豆片熟土豆片生土豆片+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答案:D解析: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2号实验;1号和3号对照,底物相同酶不同,能说明酶有专一性;3号与4号的区别在于是否高温加热,两者对照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号与5号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盐酸,两者对照可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37.右图是一个双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在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左槽液面上升②右槽液面上升③利用了酶的专一性④利用了酶的高效性⑤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⑥利用了酶是蛋白质的特性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答案:C解析:开始时,两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时,由于左侧溶液中的麦芽糖水解成单糖(葡萄糖),物质的量浓度升高,故水分子向水槽左侧扩散得多,导致左侧水槽液面升高,①正确;该实验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和酶的专一性,③和⑤正确。8.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导学号74870152〛答案:D解析:酶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生成物量由反应物量决定;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强,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反应一段时间后,底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图③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9.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答案:B4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实验是通过过氧化氢的分解来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所以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从滤纸片进入过氧化氢溶液(即t1时)酶促反应就已经开始,所以应从t1算起;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该图示中只有一片滤纸片,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增加滤纸片的数量,测出时间后取其平均值。10.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细胞代谢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而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呈现紫色B.酶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所以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D.细胞代谢之所以易受环境影响,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与其相关酶的活性答案:C解析: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在常温、常压下可加快反应速率;蛋白酶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水解特定部位的肽键,但不能水解所有肽键;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因此细胞代谢易受环境影响。11.下列对右图曲线模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B.若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C.若表示植物细胞产氧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D.若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过程物种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为酶量有限,达到A点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浓度差和载体是其限制因素;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中ATP和[H]的产量,进而影响暗反应阶段中C3的还原,C3是CO2固定的产物,CO2浓度低会影响暗反应的进行;群落演替主要考虑物种的种类数和种间关系,与种群的数量(环境容纳量)无关。12.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胰蛋白酶对其活性无影响B.酶在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为氨基酸C.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的酶相同D.部分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相同答案:D解析: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活性不变;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的酶不同;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部分酶是RNA,也由C、H、O、N、P组成。13.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分组甲组乙组丙组实验步骤①淀粉酶溶液/mL111②可溶性淀粉溶液/mL555③控制温度/℃06090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实验二)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pH56789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s30018090192284(1)在实验一中,pH属于变量。(2)实验一的①②③④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为什么?。(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导学号74870153〛答案:(1)无关(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碘液剩余量(4)不科学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5)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或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6~86解析:(1)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pH属于无关变量。(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溶液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因此实验一的①②③④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3)斐林试剂应用时需水浴加热,这样会改变实验温度,因此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4)由于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所以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5)由实验二的结果可知: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6~8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步骤组别甲乙丙A试管B试管C试管D试管E试管F试管1.加入底物/mL5—5—5—2.加入酶液/滴—5—5—53.在一定温度的温水中水浴5分钟9℃9℃??65℃65℃4.将每一组两试管的溶液混合,继续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一段时间5min5min5min5.检测???注:“—”表示该步骤不处理。(1)步骤1应选择(填“H2O2溶液”或“淀粉溶液”)作为反应底物,理由是。(2)步骤2加入的酶液可以是酶溶液;步骤3乙组C、D两试管的水浴温度应控制在℃。(3)步骤5应选用(填“斐林试剂”“碘液”或“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测。答案:(1)淀粉溶液高温促进H2O2(溶液)分解(2)唾液淀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7(应与上一空对应)(3)碘液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所以选择底物时一定要考虑温度对底物本身的影响,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不能作为该实验的底物。(2)根据酶的专一性,底物选择淀粉溶液,则酶液可为唾液淀粉酶溶液;根据选择的淀粉酶来确定其最适温度,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737℃。(3)因为底物是淀粉,故可以选择碘液进行鉴定。因为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