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高考命题神秘莫测,可谓:心思用尽现玄妙,无数考生尽折腰!如何解读高考命题密码,揭示高考母题题源,寻找命题内在规律,难倒了众多老师和考生。值此2015年高考烽烟散尽,2016年高考帷幕徐徐拉开之际,学科网学易精品团队全力推出《我的高考,我的母题君》系列微刊,为您解读高考命题核心机密,玄秘莫测的高考原题的命题核心所在。详细为您解读每一道高考试题的题眼,为何要命制此题,如何命制,考查核心,如何破解,针对训练,让您在探秘玄妙的同时,也能够熟悉高考试题命制套路,有备而战,为新高考备考做好充足准备,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欢迎下载观看!您的认可是我们发展最好动力,学易微刊,绝非一般!目录专题六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交通建设…………………………………………………1专题七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11专题八城市内涝灾害……………………………………………………………………19专题九生态环境保护……………………………………………………………………27-1-【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I卷】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0-2-4-4-20格尔木西大滩五道梁安多拉萨-5.6甲-5.6省级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乡镇、村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值线/℃铁路a热棒b(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2-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3)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解析】试题分析:(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观察图中甲地与五道梁的温度差异和纬度差异。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层厚度较小,地基因表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中期稳定性。(3)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路基温度,蒸发段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难点中心】该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该题难度大,是本套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随-3-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技能方法】高考要求学生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对物理知识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和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方向。热棒的工作原理:在可可西里地区,在铁路和公路两旁可以看到很多竖立的“铁棒”,有关技术人员说,这其实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叫做“热棒”。热棒是青藏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处理冻土危害、保护冻土的有效措施。据了解,热棒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暖季,热棒则停止工作。独特的冷却地温的作用使热棒堪称“魔棒”。热棒的结构大致为一个密闭空心长棒,内装有一些液氨,液氨沸点较低,在冬季土中热量使该液体蒸发,到顶部,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冷却后又液化回到下部,保持冻土冷冻状态不松软。在夏季,液体全部变成气体,气体对流很小,热量向底部传导很慢。快速获取和运用材料信息,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材料信息获取包括文字材料信息、分布示意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和景观示意图的判读三个方面。1.分布示意图判读技巧:结合图例,明确图例子在图中分布特点,图例与设问对应关系,图例之间的关系。2.景观图判读技巧:关注图名,明确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关注图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设问联系归纳相关信息。3.材料信息提取技巧:提取有针对性,先分析问题,带着问题找信息,关注对象要明确,注意特征词、方位词、数量词、修饰限定词等,做好设问与有用材料信息对应。【热身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一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材料二上图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4-(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3分)(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水汽主要来自洋。(4分)(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3分)【答案】(1)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2)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印度(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热量、水分条件好。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生态破坏。(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其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开发和保护2.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5-(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5分)(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分)(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5分)【答案】(1)分布特征:东段为东一西走向(2分)。影响因素:纬度(太阳辐射)(1分)。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2分)。影响因素:地形(1分)。(2)地下水丰富(2分)。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1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1分);沼泽面积减少(1分);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1分)。(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每点1分,答对5点即可,共5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受当地气温的影响。由图可知走向,而影响温度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和地形。第(2)题,由图可知,当地多沼泽,地下水丰富,可作为灌溉水源。第(3)题,从种植水稻对水的需求及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考虑。第(4)题,注意社会经济原因考虑劳动力的多少,地价高低,政策,市场等方面考虑。考点:本题借助等值线图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得分或许会整体偏低。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1)第一问季节冻土等日线走向没把东段和西段分开,即答案写的过于笼统,只呈现东北—西南走向,而没有细分东西两段。(2)第二问影响因素是承接第一问而给分的,若第一问没得分或没分开回答,第二问就不给分;若没有对照走向来分析影响因素,或答影响因素是罗列要素,这样得分也不会高。因此教师讲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关于等值线的走向问题,强调不能用河流流向的方法来进行描述;如果有分段要分开-6-说明。⑵强化用地理术语来进行方位的判别。⑶强调对题意的理解,如指出和说明的区别。⑷综合题作答,还应强调“对症下药”,即针对问题设问而作答。【冲关演练提升】(吉林省长春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