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4年春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保险专业,专升本入学专业课考试科目。一、考试题型和分值本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题型包括解释概念、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回答问题。二、考试要求与要点第一章导论[要求]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对象、任务、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重点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复习要点]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是生产中最重要的能动因素。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两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容。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环节及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形成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正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前进的。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2、经济规律体系与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可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规律体系是指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经济规律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系统。基本经济规律是在一个社会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4年春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2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所谓阶级性是指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总是反映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因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在经济学说史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建立了为自己阶级服务的政治经济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还根据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运动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做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由于它反映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是创造和使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因此工人阶级的利益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素相一致。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经济活动,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分析经济活动安排理论结构。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有助于人们避免庸俗经济观点的错误影响,科学地认识隐藏在表面经济现象以下的经济本质,科学地把握经济活动的规律。第二章商品和货币[要求]理解和掌握商品、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理解商品价值的实体及实质;价值量的决定及变化;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及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客观要求。[复习要点]一.商品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阶段。2、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二因素各自体现的关系。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统一性和对立性的具体表现。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两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及其反映的关系、抽象劳动及其反映的经济关系,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商品的价值量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两者折合比例是长期交换中自发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4年春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3形成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二、货币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等四种价值形式。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货币的产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相继产生了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价值尺度。商品的价格。价格变化的因素。价格标准。流通手段。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和表示公式。铸币和纸币。通货膨胀。贮藏手段。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要求和作用。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发生变化。世界货币。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要求。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3、价值规律的作用三方面作用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要求]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工资,进而全面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清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的本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复习要点]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不同的流通形式和本质的区别。资本总公式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和前提。2、劳动力成为商品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4年春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4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规定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买卖形式上的平等关系,掩盖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资本主义的价值形成过程变为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劳动二重性与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及其本质和来源。2、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资本体现的社会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3、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及其反映的内容;剩余价值率的表示方法。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工作日的界限。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成了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主要方法。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剩余价值。但是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并没有改变。4、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四、资本主义工资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分。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3、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工资的变动趋势;工资的国民差异。第四章资本积累[要求]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积累的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4年春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5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新矛盾。[复习要点]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所发现的一些重要特征。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积累的动因。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二、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1、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个别资本的增大的两种途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竞争和信用。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3、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基本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质,揭示出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新兴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资本积累的实质上都是借助于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并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要求]了解单个资本的运动过程,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重点把握资本循环的阶段、职能形式、职能、连续性的条件,资本周转的速度、影响因素、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复习要点]一、资本循环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4年春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