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四2014届高三哲学_古诗文言文选择题精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1页2014届高考政治常考题型专项训练四:哲学古诗文、成语、文言文选择题专题训练【解题提示】诗文类试题的解题和常规试题并无本质区别,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1、总体把握诗文材料的主旨,明确试题的材料指向,审清材料的脉络和层次,注意推敲和揣摩;2、注意诗文材料的“题眼”,即关键词,看能否“牵一发而动全省”.突破题目;3、注意平时积累,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诗文材料。【专项训练】1.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有感而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告诉我们: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脱离实践的人难以获得认识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则是人们心灵深处追寻的乐园。”与这段话的意境相近的是: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B.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C.繁华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D.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3.“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4.与“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吾身虽瘦,天下必肥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勿以物喜,勿以己悲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5.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尚书》中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天听自我民听”论述。《周易》中也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这种“民意”即“天意”的观点的台理性在于:①包含了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②强调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强调了天与人的对立统一④肯定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6.下列诗句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哲理相近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D.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7.下列选项与右侧漫画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8.李克强在谈到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好政府错位、缺位问题时强调,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不该管的事坚决放掉,避免“拍脑袋”决策。下列成语与“拍脑袋”决策蕴含的哲理一致的一组是:A.抱薪救火随机应变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C.画蛇添足闭门造车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013年6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这是因为:A.没有质变的量变是不存在的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存在方式C.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第2页共11页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11.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下列诗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1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风满楼B.纸上得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D.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13.下列诗句蕴含的哲理与下图漫画相一致的有: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②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取胜…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③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③要脚踏实地、埋头实干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下列选项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①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③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1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历久而弥新,不朽而璀璨。下列蕴含“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是: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7.唐元稹《蚁》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粱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下列诗句与《蚁》诗文蕴涵哲理相—致的是:A.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B.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C.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8.下列成语中与图7漫画“镜头”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管中窥豹,可见一斑”19.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矛盾具有特殊性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第3页共11页20.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佳句。下列诗句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立足局部,统筹整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2013新年伊始,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笼罩,使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负面效应充分显示了出来,也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与材料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奢靡之始,危亡之渐C.牵牛要牵牛鼻子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2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人的命天注定,努力半天没有用”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我在故我思”与“我思故我在”D.“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24.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顾炎武批评两晋亡于清谈(空谈误国),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强调“实干兴邦”。这表明:①社会意识变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脱离实践的理论没有实际意义③离开“谈”,“干”就失去目标和方向④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素问·四气.调神太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②“未病”与“已病”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治“未病”实质也是治“已病”③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治病的预见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7.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中所梦28.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4页共11页29.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3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32.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的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33.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5.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有力量。”这句话说明A、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B、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C、个人活动影响社会发展D、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36.“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37.挫折既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又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这种看法A、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B、正确发挥了人的主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