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已经建立D.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已经建成4.右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A.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确立了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7.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8.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9.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0.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ABCD12.1956年至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是: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B.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取得巨大成就C.中共八大的错误方针直接导致了后来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D.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1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16.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17.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B.是农业由集体经济向个体经济转变C.农民由此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D.农民对承包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18.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其中的“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把海南省划为新的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21.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1984年,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24.“东风吹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的谈话。这次谈话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28.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中共十四大召开C.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29.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30.下列各项是邓小平在历次大会上讲话的摘要,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3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32.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345678BCACABAA910111213141516AACBCACD1718192021222324AACACBCB2526272829303132DDCBCCD32.共27分(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345678BCACABAA910111213141516AACBCACD1718192021222324AACACBCB2526272829303132DDCBCCD32.共27分(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