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中国古代史(学生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轮复习之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起止时间:史前时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2、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包括夏商周(合称“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两个阶段。①商周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3)魏晋南北朝时期(3—6世纪):(4)隋唐时期(6—10世纪):(5)宋元时期(10—14世纪):(6)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期):第一阶段商周时期文化商周时期政治经济西周的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汉字的起源演变②③①土地制度:②耕作方式:①主要部门:②经营方式:经营方式:①商朝:②商周:①教育2一、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封邦建国)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1)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和,分别授予、和,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2)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3、影响:(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2)确立了周王的地位。(3)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4)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二)宗法制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1)周人通过确立起来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2)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内容是。3、特点:(1)按照宗族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2)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体现了“国”与“家”的统一。4、作用:(1)。(2)。(三)礼乐制度(周礼)1、含义: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3【思考1】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有何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亲疏方面的表现就是宗法制。【思考2】分封制能够保证西周的统治长治久安吗?为什么?(1)。(2)。【思考3】分封制是怎样崩溃的?自秦朝后分封制在中国绝迹了吗?(1)崩溃: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名存实亡。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③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2)秦朝以后,分封制并未完全绝迹,如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的发生;明初也部分地实行了分封制,遂有靖难之役。【思考4】中国古代早期(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1)。(2)。(3)。二、商周时期的经济(一)商周时期的农业1、生产工具:(1)商周时期,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2)出现了,但很少使用。2、土地制度——井田制(1)兴衰过程:商代产生;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废除。(2)内容:4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②受封者只能,但不得转让和买卖,还要向国王交纳。③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3)性质:(名义上国有,不得转让与买卖,实际上为贵族所有)。(4)井田制的瓦解:①根本原因:(或)。②过程:A.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如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如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即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二)商周时期的手工业1、主要成就:(1)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商朝时:烧制出。2、经营方式:官府垄断。(三)商周时期的商业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2、周朝:实行“”的政策(商业由官府控制)。三、商周时期的文化(一)汉字的起源演变1、甲骨文: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2、金文: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即大篆)。(二)教育商周时期,贵族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这被称为“”。5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主要特征:(1)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称雄,和瓦解;日益壮大,在其推动下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开始建立。(2)由走向。政治主要特征②①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④经营模式:①生产工具:③耕作方式:①主要成就:②经营方式:①经营方式:②基本政策:文化思想科技文学教育春秋战国时期②土地制度:6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1、生产工具:和出现。2、土地制度:瓦解,确立。(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耕作方式:出现。4、经营模式:(或)。(1)原因:①根本原因:(或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重要原因:。(2)特点:①。②。③——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商品交换。(3)弊端:①分散性——一家一户进行个体生产。②封闭性——自给自足,缺少交往与合作。③落后性——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④脆弱性——易受天灾、战乱、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承担风险能力差。(4)评价:积极作用:①自耕农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②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消极作用: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明朝中期以后,严重阻碍了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5、水利工程:(1)原因:①(或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②。(2)工程: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以及汉朝的漕渠、白渠。7温馨提示:(1)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而非唯一模式。(2)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对应的是庄园经济、集体经济等经济形式;而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自给自足,对应的是商品经济。(3)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自给自足(即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和交纳赋税),但小农经济与市场还是有联系的,农民往往将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4)“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商品交换。(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1、主要成就: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2、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开始出现民营(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1、概况:金属铸币大量出现;形成许多著名都会;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2、经营方式:被打破,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3、“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兴起,如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百家争鸣”1、原因:,主要表现在:(1)经济上:。(2)政治上:。(3)文化上:。2、流派及代表人物:流派代表时代地位主张评价道家儒家墨家法家3、意义: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8温馨提示:(1)道家≠道教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始人。②道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时期,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的宗教,兴起于东汉。(2)民本思想≠民主思想①孔子的“仁”、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但并非民主思想。②民本思想是在君主统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强调“主权在民”。(3)法家“法治”思想≠近代西方法治思想①法家“法治”思想的含义是君主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商鞅变法推行的什伍连坐制度和轻罪重刑就是法家“法治”思想的具体实践。②近代西方法治思想与民主相联系,目标是建立一个保障公民的自由、民主和权利的法治社会,形成法律至上的权威。因此,西方社会法治的贯彻完善了民主制。(二)科技1、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口诀。2、战国时期制成了。3、战国时期编著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4、《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三)文学1、《诗经》:(1)地位:我国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汇集了从至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代表作:《》,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4)楚辞与《诗经》的不同:《诗经》以为主,楚辞采用的句式。9从秦朝到清朝前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朝。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不仅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导模式。文化从秦朝到清朝前期政治政治制度思想科技艺术文学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经营模式:生产工具:耕作方式:主要部门:经营方式:阶段:基本政策:土地制度:地位:10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1)政治基础:。(2)经济基础:。(3)思想基础:。2、内容:(1)确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中央政府设: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管理军事。丞相之下还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种具体事务。(3)地方推行:①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②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温馨提示】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秦朝正式形成汉到元的发展明清空前强化中央:禁军归统领,但发兵权归;设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朝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朝11(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制定秦律。秦律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3、影响:(1)积极作用:①。②。③,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2)消极作用:。【思考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不同。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建立基础传承方式与中央的关系历史作用【思考2】秦朝确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为什么还会二世而亡?这是中央集权制度造成的吗?(1)原因:(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严苛)。(2)不是。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意思是说周亡于分封制,而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柳宗元又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实际上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12(二)汉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中央:(1)背景: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措施:汉武帝。(3)作用:。2、地方:(1)背景:汉初实行,诸侯王接连发动叛乱(如“七国之乱”),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2)措施:①汉武帝颁布“”,强干弱枝。②汉武帝还将全国分为13个州,各置一人,代表中央。(3)作用:。(三)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作用:(1)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2)。(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知识链接】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温馨提示】中朝是决策机构,原来的三公九卿为外朝,是执行机构。13(四)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